- +1
暑假來了,給娃報奧數還是帶去旅游?
原創 嚴肅的人口學八卦組 嚴肅的人口學八卦
作者 董浩月
責編 李 婷
一年一度的高考盛會在前幾周已落下帷幕,近日,山東、上海、江蘇、福建等地的中考也陸續結束,大批中小學生也已經正式進入暑假!尤記得2023年暑假,作為疫情放開后的第一個暑假,各大高校、博物館、展覽館等擠滿了參加各類研學營的學生,諸多省博一票難求。學生旅游熱的背后,事實上也傾注了家庭在讓孩子放松之外所賦予的更多的期許,譬如,長見識。那么帶孩子出去旅游真的能提升孩子的認知表現嗎?騰祥和等人最近的研究中就家庭旅游消費對提升子女學業表現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1
旅游市場復蘇與家庭旅游發展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在新冠疫情對旅游市場的巨大沖擊之后,2023年主要節假日國內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均已接近2019年水平,全國國內旅游人數近49億人次,實現國內收入旅游收入約4.9萬億元,分別為2019年的81%和86%。據文旅部公布數據,2024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95億人次,較2019年增長28.2%,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668.9億元,較2019年增長13.5%。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學旅行的新興學習形式方興未艾。研學旅行以寓教于樂的特點成為近年來教育教學實踐的改革重點之一,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研學旅行產業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服務逐漸完善。《2023年暑期旅游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在暑期旅游呈現長線增長需求的背景下,親子和研學旅游在旅游市場中領先復蘇,文博場館、主題樂園等場所人滿為患,歷史人文、自然探索、國防科技等研學項目供不應求。

對于家庭而言,旅游消費支出也逐漸成為諸多家庭資源要素投入的重要內容,逐漸成為中國家庭追求高品質生活、實現家庭發展的重要選項。CFPS2012-2018年數據顯示,有家庭旅游消費支出的家庭占比從2012年的13.07%提升到2018年的28.40%,年均家庭旅游支出由2012年的618.34元增長到2018年的1602.03元。
2
家庭旅游消費提升子女學業表現
家庭旅游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知識的獲取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呢?首先,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社會資本、家庭文化資本、父母的教育期望、家庭的貨幣性和非貨幣性教育投入等都會影響子女的學業表現。其次,在社會快速發展轉型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生旅游需求增加,旅游的社會、文化、教育、審美等功能也不斷突顯。因此,從理論上而言,家庭旅游消費這一教育投入新要素對子女學業表現也可能帶來新的影響。
具體而言,一方面,旅游活動能夠激發個體的自我效能感,不斷強化和發展自身能力和技能;另一方面,教育、學習本身也是旅游的一項重要功能,在全過程育人和終身學習的思想影響下,“寓教于樂”的旅游研學活動強調主動性和體驗性,這種非正式學習方式極大有利于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培育社會技能、引導價值觀念的樹立,尤其是對少年兒童來說,家庭旅游能夠增強他們的主動學習意識、通過參與式體驗獲得認知技能,進而獲得教育收益。

利用CFPS2018年數據進行的實證分析結果也表明家庭旅游消費對子女學業表現有顯著的提升效應。以語文、數學和二者的綜合成績來測量學業表現,控制了子女個體、家庭和學校等屬性變量之后,相比于無家庭旅游消費的家庭,有家庭旅游消費家庭的子女的學業表現均更優。考慮到家庭旅游消費可能有一定的選擇性以及可能的遺漏變量,利用PSM模型和Oster檢驗的分析結果仍然支持上述結論。
因此,家庭旅游消費作為一種非正式教育形式,不僅能夠在宏觀層面上刺激消費,促進國內經濟循化,也要有利于提升子女學業表現,增加教育收益,與正式教育形成互補。
3
哪類家庭受益更多?
盡管總體而言,家庭旅游消費對子女學業表現呈現出顯著的提升作用,但對不同家庭而言,子女受益的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首先,從性別上來看,家庭旅游消費對男孩的學業表現有顯著提升作用,但對女孩的學業表現的提升則并不明顯。這背后可能反映的是傳統的“男孩優先”家庭內資源分配模式已經轉變,甚至轉為“女孩占優”,因此女孩在家庭校外教育投入中不再呈現劣勢,因為校外教育資源的額外投入對學業表現影響并不明顯。
其次,從自律能力的孩子分組結果來看,家庭旅游消費對低自律能力的子女學業表現的促進作用強于高自律子女。這從側面揭示了家庭旅游作為更為靈活、有趣、具有參與性和體驗感的非正式教育形式,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以更直觀、生動地方式進行知識和技能習得,從而提升認知能力和學業表現的作用路徑。
最后,在家庭層面,家庭旅游消費帶來的子女學業表現收益在高收入家庭、非過度勞動家庭中更大。這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定的教育層面的馬太效應,對于更“有錢”也更“有閑”的家庭而言,家庭旅游消費支出的教育收益更高,而本身這些家庭也擁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投入到家庭旅游消費中,進而形成一種正反饋機制,而對較低收入和過度勞動家庭而言,累積的劣勢也會愈發明顯。
因此,在進行旅游產業戰略規劃布局時,除了需要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增強其文化、教育等功能屬性外,也應當結合旅游的教育收益和不同群體訴求更加精準實施旅游資源傾斜配置,考慮家校合作等形式、以更普惠的價格和邊界的方式為教育收益較低的個體和家庭提供旅游優惠,避免因旅游資源投入的差異而引至更大的教育不平等。
原標題:《暑假來了,給娃報奧數還是帶去旅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