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公布!多家上市公司入列,深圳參與項目較3年前翻番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揭曉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50個項目。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2人——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李德仁院士,凝聚態物理領域著名科學家薛其坤院士。此次深圳獲獎項目中,由深圳企業牽頭和參與的項目共有22項,占所有獲獎項目的84.6%,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凸顯。
此外,記者發現,包括比亞迪、科大訊飛等多家上市公司因對行業有突出貢獻而位列獲獎名單。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
記者從獲獎名單中發現,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薛其坤院士自2020年擔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是凝聚態物理領域著名科學家,取得多項引領性的重要科學突破。他率領團隊首次實驗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學術影響;在異質結體系中發現界面增強的高溫超導電性,開啟了國際高溫超導領域的全新研究方向。
“一個計劃就是繼續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第一個目標就是在液氮溫區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還有一個更宏偉的目標就是在室溫下也能夠觀測到這個量子現象。基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我們也會看到包括拓撲超導等一系列新奇的物理現象。這是第一個方面的重大計劃。”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薛其坤表示,未來會帶領團隊繼續向更高峰攀登。
近年來,薛其坤已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獲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科學獎、求是杰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菲列茲·倫敦紀念獎、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和復旦-中植科學獎等獎勵與榮譽。
2020年擔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后,他通過制定“明德求是、日新自強”的校訓,確立了南科大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提出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學發展的“三三五方略”,帶領學校成功入選“雙一流”,成立首個與國際著名企業合作的卓越工程師學院,不斷推動南科大邁向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李德仁是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他攻克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解決了遙感衛星影像高精度處理的系列難題,帶領團隊研發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地面測量系統,為我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建設作出了杰出貢獻。
深圳26項目榮獲國家科技獎
記者還注意到,從上榜項目可發現,深圳的優勢產業領域中已具備突出的研發實力,并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創新引領作用。在眾多創新主體中,除了華為、中興、比亞迪、大族激光、深南電路、華潤三九等龍頭企業,也有星源材質、贏合科技、先健科技、精鋒醫療等新銳企業。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高校的科研人員也參與了多個項目,鵬城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亦展現不俗的科研實力。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度,深圳牽頭和參與項目總獲獎數共26個,達到2020年獲獎數量的兩倍,創歷史新高。電子信息行業占比持續領先。深圳獲獎項目覆蓋領域包括電子信息、生命科學、先進制造、資源與環境、新材料等5個高新技術領域。其中電子信息領域項目共8個,占獲獎項目比重達到30.8%,表現出深圳在電子信息領域行業的顯著優勢。
此次深圳獲獎項目中,由深圳企業牽頭和參與的項目共有22項,占所有獲獎項目的84.6%,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凸顯。其中,華為連續15年獲得國家科技獎,本年度參與的獲獎項目達到8個;比亞迪牽頭和參與的獲獎項目共3個。
華為參與完成的“云計算系統的低時延關鍵技術”“無柵格動態調制靈活速率光傳送網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參與完成的“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高能效超寬帶氮化鎵功率放大器關鍵技術及在5G通信產業化應用”等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鵬城實驗室牽頭,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參與完成的項目“超大規模多領域融合聯邦靶場(鵬城網絡靶場)關鍵技術及系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持續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成果豐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參與完成的“高速移動復雜場景信道特征及傳輸理論”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深圳大學參與完成的“深部能源開發巖體應力場透明解析技術及應用”項目和南方科技大學參與完成的“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分別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多家上市公司獲獎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出現在此次獲獎名單當中。
其中,中國中車參與的“復興號高速列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中海油等完成的“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星源材質和四川大學完成的“基于聚烯烴凝聚態結構調控制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隔膜”、科大訊飛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多語種智能語音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新一代電動汽車關鍵部件及整車平臺自主研發與大規模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創造了新一代電動汽車能源核心、驅動核心及整車核心全鏈自主設計及制造的“中國方案”,得到廣泛應用,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實現從“模仿追隨”到“自主創新”再到“引領全球”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此外,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參與的兩個項目,“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精準制造核心技術與裝備”和“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數智化測試與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