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五口人,有仨都是病人,現在他又得了尿毒癥也要倒下了,我真想把我的腎捐給他,那樣他還可以養家,救不了他,我們這個家就徹底完了。”12月25日,46歲的黃青紅坐在輪椅上邊哭邊說,患尿毒癥的丈夫張朋林則低頭沉默。“這些年總有好心人用各種方式幫助我們,村里還給蓋起了新房,我特別感激,我們家欠大家太多太多了。可話又說回來,我們不能總依靠村里吧,他的病要是好了,我們也能把家搞好。”
張朋林一家是河南新野縣五星鄉有名的貧苦戶,在他五歲時,父親因生活壓力太大患上了精神分裂癥,為了生活,母親扛起了家里的重擔,但身體很快也累垮了,再干不成重活。本想著張朋林成人后能幫家里減輕負擔,沒想到在他27歲時被查出患有慢性腎炎,成了一個“藥罐子”。家窮加上身體有病,張朋林一直到32歲才經人介紹,與比自己大4歲且有類風濕病的黃青紅結婚。
“一年后,我們的兒子健康出生,眼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會笑了,會叫爸媽了,可以上學了,孩子每一步的成長都牽動著我們一家人的心。我們知道,這個窮家給不了孩子幸福,只盼望著孩子能早些長大,不再受我們的拖累。”黃青紅說,平淡的幸福生活沒過多久,她的類風濕病就越來越嚴重,直到下肢癱瘓,上肢萎縮,坐上了輪椅,成了一個殘疾人,而張朋林的腎炎在服用多年藥物后也在2014年轉化成了尿毒癥。
從此,張朋林開始了規律的血液透析,每周一、三、五,他都要騎著電動三輪車去縣城,偶爾還要帶上黃青紅一起到醫院治療,他們的治療僅僅維持在保命的狀態。黃青紅從來只吃止疼藥來控制病痛,尿毒癥病人透析結束需要補充營養,而張朋林從來都是一個饅頭就解決了。老實木訥的張朋林說:“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我得了這個病,也不敢亂花錢,到縣城有四十里路,刮風下雨我都沒坐過班車。”圖為在醫院透析的張朋林。
連續4年的透析讓張朋林的身體越來越差,各種并發癥也隨之而來。“現在,他已經并發了甲亢腺激素增高和心肌梗死,醫生說不能再復發了,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建議我們有條件還是換腎。”黃青紅抹著眼淚說,換腎需要腎源和高額的醫療費,對于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想都不敢想,“雖然現在政策好,醫療報銷比例高,可他并發癥用的藥一分也報不了,這么多年家里還是欠了不少錢。”
黃青紅說,即便張朋林常年患病,但仍是家里的頂梁柱,為了不讓他倒下,黃青紅已經徹底放棄了自己的治療,不敢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錢,平時更是想盡一切辦法省錢,“前一陣子,他的并發癥犯了住院治療,我花五塊錢買了一瓶醬,每頓飯都是饅頭夾點醬吃,一吃就是好幾天。有一次他治療完身體弱,我狠心買了一碗面,他吃面我喝湯,醫院的保安看到了可憐俺,悄悄塞給了我二十塊錢,說俺吃的太節省了。”圖為黃青紅坐著輪椅回家。
了解到張朋林一家的困難,村里給他們辦理了低保,發動村民捐款捐物,還把家里的舊房列入了危房改造項目,在一處新址上開始為他們蓋新房。村里人只要沒事,都會跑來幫忙和泥遞磚。正在幫忙的鄰居說:“一人有病全家受難,況且這一家五口人就有四個病人,唯一的勞力就是張朋林了,眼下他要是再倒下,真不敢想他們的日子咋過下去!”圖為張朋林家正在蓋的新房。
“要不是政府幫我們辦了低保、貧困戶,免費給我們蓋新房,我們這個家早就支撐不下去了。孩子上學也是享受到兩免一補政策,所以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的去上學。他從小就是穿別人舊衣服長大的,更不要說買什么零食和玩具了。”黃青紅經常一個人坐著輪椅到新家看蓋房的進度,她說自己心里是又高興又難受,這個家得到太多人的幫助了。
“根據朋林的病情,醫生建議盡快進行腎移植,我也和他商量了,找腎源也是花錢,不如把我的腎捐給他,只要他能好起來,我們這個家就有希望。”黃青紅說,這些年欠好心人的情太多了,她真不想給別人再添麻煩,如果可以她準備把自己的腎捐給丈夫,“起碼他可以照顧一家人,只是現在最著急的就是高額的移植費用,如果找不來錢,他一旦倒下,我們這個家就真的過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