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臨終關懷醫院:在這里走過最后的時光

2018-12-23 0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11月24日,北京朝陽區松堂關懷醫院東區316病房,霧氣凝結在玻璃窗上,窗欄的右下角上擺放著時鐘顯示著3時17分。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伸出左手,試圖抓住床頭的欄桿。

北京朝陽區松堂關懷醫院里,一位老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在院子里緩慢挪步。他走過的一面墻上,寫著“我們要活120歲”。數字120被放大,似乎代表著人們對于長壽的迫切渴求。對于住進松堂醫院的人來說,相比于遙遠縹緲的數字,他們更在乎的,是如何體面而有尊嚴地度過晚年,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時光。

92歲的李春如(化名)來關懷醫院已有數月,雙手干枯瘦弱,血管凸顯。近來食欲日益好轉進食量逐漸增加,但每天早晨依然會因為病痛不停地叫喚,她常說自己所剩的日子已經不多,快到老死的時候了。    

▌壓力下的選擇

82歲的陶蘭(化名)來關懷醫院已有兩三年,用兒子季剛(化名)的話來說,“剛開始從家里接過來的時候只有一口氣,現在被養得白胖白胖的”。

陶蘭前些年摔成了高位截癱,醫院沒法長期住院,養老院的價格又高,能在家照料的全職護工難找又不放心。季剛和妻子上有老下有小,還要工作養家,沒有精力親自看護,最后選擇把母親送到這里,“在這里的環境雖然算不上好,但護工細心,只要老人不受罪就行”。季剛迫于種種現實因素作出選擇,折射出當下子女在贍養老人時所面臨的普遍困境。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劇,家庭小型化和少子、無子化給仍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全社會養老負擔日益繁重,重壓之下,國內很多臨終關懷醫院都在探索“臨終關懷+養老”的模式,也正是松堂醫院目前采用的這一模式。

在松堂醫院,彌留之際的老人在這里走過短暫一程,除此之外,也有像張貞娥一樣已經在這里生活長達11年的老人。1958年高中畢業后,她分配到了774北京電子管廠工作。工作半年時在職工宿舍因意外從上鋪摔下,導致高位截癱,余生不得不在床榻上度過,算到今年,已經臥床59年。

來關懷醫院之前,張貞娥的日常都是由三妹請來的保姆照顧,幾十年來雇傭的保姆多達十幾位。在上世紀90年代初,保姆的費用是每月600元,之后漲價到900元甚至更多。并且每逢春節保姆回老家時,只能靠姊妹輪流照顧。北京有句俗話叫“活到66,不死掉塊肉”,2007年張貞娥66歲時,她先是骨折,后來持續高燒至昏迷,這次大病耗竭了姊妹們的精力。迫于無奈,在張貞娥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她送到了松堂醫院。

度過余生

在關懷醫院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張貞娥一樣,老年癡呆和時日不多的“病友”占了絕大多數。2016年患骨髓瘤晚期的王鳳龍也搬進了同間病房,性格潑辣,靠止疼藥緩解病痛,而且只要一吃藥就嗜睡。盡管時日不多,但她一直保持良好心態。同為老北京的她搬到了張貞娥的病床邊,總是幫著護工給張貞娥喂飯。

張貞娥的床邊還放著院長送給她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盡管近年來視力下降,但依然會通過聽廣播的方式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有時她會讓志愿者幫她下載一些她喜歡的音樂,有時也不禁感嘆,如若不是年老癱瘓在床,她肯定也會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上網,緊跟時代潮流。
王鳳龍每天會吃上一片止疼藥來緩解骨髓瘤帶來的疼痛,藥物帶來的嗜睡作用讓她每天能睡上十幾個小時。
東區213病房的護工(藍馬甲)在關懷醫院工作已有十余年,除了為老人翻身換尿布也會逐個喂老人吃飯。八人間的病房被整理得干凈整潔。病房里的老人常年生活在一起,相互幫助扶持。    

比張貞娥還早來半年的王春華今年63歲,七歲時因發高燒得了腦膜炎,后惡化成腦癱。三年前的一天,她突然臆想自己懷孕了。志愿者來看她時也會順著她說,問她懷孕幾個月了,從沒有人戳穿她。王春華的兒子在成都做餐飲生意,他幾次想把母親接到成都,但王春華呆在松堂醫院久了,早已習慣了這里的生活,說什么也不肯走。

許小菊(化名)來關懷醫院已有數個月,經常將其他病友洗干凈的衣服扔在地上踩,或是把醫生的眼鏡扔進下水道。她的舉動惹怒隔壁病房的王鳳龍,王鳳龍認為她并不是老年癡呆,只是喜歡作惡;醫生幾番勸阻也無濟于事。

幾位老人所住的八人間,每個床位每月費用近4000元,對于北京本地老人來說都能接受,醫院中部分老人也都能靠退休工資或房屋收租來獨立承擔。盡管在傳統觀念里,老人更傾向于在家由子女贍養,但在現實狀況的權衡之下,能減輕子女壓力,有著便捷的護理和醫療條件的關懷醫院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11月24日,兩位志愿者為老人演唱歌曲,一位躺在床上的老人揮手應和著節拍。松堂醫院成立31年來已和上百所高校志愿團隊和慈善機構達成合作。有些志愿者有固定的志愿服務對象,并堅持數年,每逢周末,都會為老人和孩子表演節目。

▌習慣死亡

在松堂醫院,死亡從來不會顯得突兀。不經意間,某個床位突然被搬空了,不久,又會有新來的老人來住。張貞娥談起剛來的時候,同病房的老人幾個月間相繼離世,她會因他們的離開而難過痛哭很久。久而久之,她也開始對此習以為常,可以平靜地面對不知何時到來的死亡。殘忍的是,死神不只會在風燭殘年的老人床畔如期而至,有時也會突然叩響孩子的門扉。

五歲的女孩萌萌在兩歲時被診斷為脊髓瘤,且腫瘤位置特殊,極為罕見。近年來輾轉北京各大醫院,但病情卻持續惡化。最后醫生判定萌萌最多只能活一兩個月。在北京兒童醫院的推薦下,父母帶萌萌來到關懷醫院,免費住進了專項基金扶持的病房公寓。萌萌的父母因為女兒的病而辭去了工作,需由兩位家長24小時輪流看護。

12月2日下午,高校學生在活動室里為老人表演節目,與老人聊天。每天上午8點至10點,下午2點至4點將由護工歐陽老師主持志愿活動,常年不間斷。    

萌萌現已無法進食,每天靠輸營養液維持生命,輸液的時候,她會睜開眼緊緊盯著塑料管上控制速度的表盤。盡管氣息微弱,但每次睡醒時,還是會叫上幾聲“媽媽”。雖然父母并沒有明確告知萌萌她將不久于人世的消息,但長期護理這間病房的護工說,很多孩子其實在四五歲就有死亡意識了,他們睜眼醒來都會本能地叫著媽媽。

不久前,張貞娥老人也聽聞了萌萌的事,已經習慣了死亡的她仍對此唏噓不已。在老人的床頭柜上,她所養的蟈蟈在小籠子里不時發出叫聲。每天她都會把剩下的蔬菜撕成小塊兒喂給蟈蟈吃。蟈蟈的壽命僅有90天左右,等蟈蟈死后,又會買來一只新的。重新開始喂養,周而復始。

12月7日,父親喂身患脊髓瘤的女兒萌萌(化名)喝水。12月2日,五歲八個月的萌萌住進了關懷醫院的“雛菊之家”。因脊髓瘤位置特殊,剩下的日子不多,只能靠輸營養液來維持生命,每次口渴也只能喝5到20毫升的水。醫生對萌萌家屬表示,盡管近幾日萌萌的病情不算太糟糕,但也要提前準備后事。
張貞娥和王鳳龍在每年的秋冬時節會養上兩只蟈蟈,平常會將食堂的蔬菜撕碎用來喂食。
有志愿者和侯曉英聊天時會問起她年輕時的過往,她總是愛以年紀大了記不清來答復。年過八旬的她與同齡人相比要顯得年輕得多,她總是說就是因為記不清事才會更年輕。同病房的老人說起她的過往是因為命運多舛,她選擇性的遺忘罷了。
活動室里,一名首次做志愿服務的學生不知如何與老人交流,呆呆望著老人,看著他們進入夢鄉。

圖、文/財新記者 蔡穎莉   圖片編輯/杜廣磊

《財新周刊》顯影欄目版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博彩赌场| 棋牌捕鱼| 百家乐玩法秘诀| 百家乐官网游戏百家乐官网| 百家乐77s| 366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大发888被查| 百家乐网上真钱娱乐场| 百佬汇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澳门新濠天地| 大发888扑克| 百家乐只打一种牌型| 百家乐官网国际娱乐场| 在线赌博网| 博雅德州扑克网页版| 百家乐官网mediacorp| 3U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网上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二八杠手法| 百家乐电影网| 百家乐过两关| 百家乐分析软件下| 黄金城百家乐官网免费下载| 百家乐官网赌场分析网| 百家乐官网1个人| 网上百家乐官网是假| 视频百家乐官网平台出租| 百家乐官网街机游戏下载| 百家乐官网客户端LV| 真钱赌博| 鄄城县| 百家乐官网赌场作弊| 威远县| 至尊百家乐官网规则| 宝丰县| 百家乐官网稳赚打法| 百家乐官网视频二人麻将| 百家乐官网网投注| 百家乐官网如何买大小| 丽景湾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成都百家乐官网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