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本新防衛大綱的危險信號:針對老齡化、少子化打造尖端戰力

日本政府18日舉行內閣會議,正式批準新版《防衛計劃大綱》(簡稱:《大綱》)及與之配套的《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簡稱:《計劃》)。其中部分內容在國際社會引發普遍擔憂。因為按照該新版《大綱》的要求指針,安倍政府今后將進一步大幅增加軍費、全方位擴充軍力,并加速日美軍事的一體化進程。這不僅很可能進一步架空日本和平憲法中有關“專守防衛”的基本原則,更將必然地加劇地區局勢的緊張。
進一步渲染“周邊”威脅
對比此前的種種傳聞和分析、預測,此次公布出的《大綱》文本并沒有出乎人們所料。該版《大綱》依然秉持其一貫的傳統,通過渲染朝鮮、俄羅斯等國對日本所造成的“威脅”來為進一步的擴軍、加強美日同盟進行合法性論證,同時也產生若干新概念、新提法。
第一,強化自身。也就是說,為了增強應對“外部威脅”的能力,《大綱》要求日本提升防衛力的質與量。這首先體現在強化自衛隊在反導、太空、網絡、電磁、水陸戰、情報、運輸、補給、衛生等多領域的綜合運用。其次,《大綱》也要求日本自衛隊要具備更強的持續作戰能力,譬如在裝備上要求改裝設計“多用途運用母艦”,引進可短距離起降的F-35B戰斗機等等。有評論認為,這是為了應對周邊未來可能出現的具有較高強度,且持續時間較久的地區軍事沖突而與做準備。此外,《大綱》也強調要增強情報搜集、警戒監視與偵察能力。
第二,強化同盟。即,加強與美國及其他友好國家間的安全合作。日美同盟是日本安全的基石,為了提升其遏制能力與應對能力,《大綱》要求日軍與美軍確保從平時、灰色事態到戰時的全天候無縫合作。值得注意的是,明顯是呼應此前美國多次強推的“印太戰略”,新《大綱》也明確要求以“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為指導,強化同澳、印、英、法等國家間的安全合作。
第三,強化保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確保上述改進措施得以有效執行,《大綱》要求日方做好充分的預算及人力物力準備,包括參考北約標準提升防衛預算,強化軍事裝備的研發與引進等。
搶占高新技術制高點
事實上,早在一個月前,日本政府就召集相關專家舉行“安全保障與防衛力相關懇談會”,旨在為這次出臺的《大綱》的研討草案。據國際媒體報道,討論會上,日本政府和安全專家認為,為優先加強在所謂“新戰場”——太空及互聯網形成的網絡空間等新興領域的應對能力,新《大綱》將要求重點分配預算及人員。而從目前透露出來的新《大綱》內容看,日本政府的確汲取了專家的意見,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在向新興領域和空間大幅傾斜。
譬如,針對日本老齡化、少子化的現狀,新《大綱》要求優先發展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加速推進無人化裝備的部署,以加強防衛能力。國際輿論認為,這一舉措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他國,尤其是一些鄰國的擔憂。此前,為緩解他國對日本戰爭能力憂慮,日本的外交官以及學者在1.5軌/2軌交流活動中,時常從“能力不足”角度出發(而非論證主觀善意),通過列舉諸如少子化、老齡化、近年來日本自衛隊招兵名額不滿等事實,來論證“日本即便修憲,也不可能改變其非戰的基本屬性”這一觀點。
上述論證是否有理有力姑且不談,但至少從新《大綱》文本來看,國際社會確實有充分的理由產生新的憂慮,那就是即便日本已經進入少子化、老齡化社會,但憑借其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制造等領域的絕對優勢地位,很可能在未來的戰場以及和平時期的軍備競賽中謀求巨大優勢,從而改變地區均勢,引發新的競爭。
總體來看,該新版《大綱》作為安倍內閣推動安保法制改革的繼續與補充,進一步強化了自衛隊的作戰攻擊能力。而它背后的邏輯與價值導向,與日本多年來的立國之本——“專守防衛”理念早已背道而馳。正如國際輿論所普遍認為的,日本軍事力量的突破性發展,以及在憲法和政府指針層面的這種“蓄意縱容”,都將對周邊安全環境造成相當的負面影響。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