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普|直腸癌術后肛門失禁每天大便十幾次,該怎么辦?
64歲患者吳先生,因低位直腸癌實施了直腸癌根治術。術后,他出現了大便不能控制的情況,每天大便10余次,即使在睡覺時,也有漏便的現象。一開始,吳先生沒有進行特殊處理,后因癥狀加重,開始輾轉在上海各大醫院尋求診治措施,診斷為低位直腸前切除綜合征(LARS)。
在堅持提肛鍛煉的基礎上,吳先生先后采取了包含止瀉藥在內的藥物治療、針灸治療、生物反饋盆底康復訓練、結腸灌洗治療等保守治療。近一年來,他的癥狀反而加重,便次為10-20次/天,其中夜間為7-8次,漏便、大便失禁弄臟衣褲,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及睡眠,他甚至不敢出門社交,家里人也嫌棄他。為此,吳先生的自尊心受到影響,自己變得抑郁和孤僻,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針對吳先生的這種“社交癌”,醫學上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直腸癌在我國發病率高且腫瘤發生位置較低,“保肛”是大部分直腸癌患就診時的關鍵訴求。對于低位、超低位的直腸癌患者,他們往往一開始就診的要求是手術能保住肛門,或者是手術后能正常排便……這些訴求,我們經常能在門診聽到。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直腸癌患者和家屬對手術效果的期待值也在增加,希望能夠保留肛門、保留正常排便功能。隨著TME(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技術的推廣,直腸癌患者根治術后生存率逐步提高,通過醫生的努力,目前以保肛為目的的低位前切除術(LAR)使70%以上的患者得以保留肛門。但據統計,約60%-90%的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在術后兩年內,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位直腸前切除綜合征(LARS)。
LARS綜合征是在低位直腸前切除手術后可能出現的一系列腸道功能障礙,并且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LARS綜合征的癥狀因人而異,常見的包括排便困難、頻繁排便、便秘、便失禁和肛門疼痛。術后半年內患者癥狀最為明顯,隨著功能逐步代償,患者癥狀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術后兩年癥狀將逐漸穩定。
LARS綜合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直腸術后生理結構及生理狀態發生改變,功能代償不完善,具體來看有以下幾點:
1. 直腸蓄便功能下降:直腸尤其是直腸壺腹部切除后,直腸蓄便功能明顯下降,吸收水分功能降低,患者出現排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稀。
2. 直腸排便反射功能受損:低位直腸手術或手術過程中容易出現盆底神經損傷,進而影響排便反射。
3. 肛門控便功能下降:肛門括約肌、肛提肌等多個肌肉參與控便的功能,近肛門手術可導致括約肌損傷等,導致排便失禁;低位及超低位保肛手術患者由于切除了部分或全部內括約肌,肛門靜息壓降低,患者可以出現熟睡后漏便等現象。
4. 乙狀結腸阻便功能降低:乙狀結腸能夠阻止大便過快進入直腸,直腸術中同時切除了部分乙狀結腸,導致大便過快進入直腸,出現便急、便頻的癥狀。
5. 腸道順應性降低:吻合口漏等感染性因素的出現可以導致吻合口附近腸段炎癥發生,持續的炎癥導致腸壁纖維化、腸管順應性下降,腸管舒張及收縮能力均受限,進而出現排便困難。
超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的患者、術前接受輔助放化療的患者、吻合口周圍炎的患者是低位直腸前切除綜合征(LARS)的高危因素,當然為了預防LARS綜合征的發生,醫生會做如下準備:
1. 術前對患者肛門功能進行充分評估。
2. 對于有保肛希望的患者,合理規劃術前輔助治療。
3. 改變吻合方式,增加蓄便能力。
4. 利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平臺的優勢,盡可能保護神經功能。
5. 術后鼓勵患者及時隨訪,減少術后吻合口狹窄等并發癥的發生。
目前,LARS綜合征缺乏規范和有效的處理方案。LARS綜合征處理大多數參照大便失禁診療策略,即:早期通過飲食管理,減少結腸蠕動等相關藥物應用,可一定程度減輕LARS癥狀;部分LARS患者可能接受永久造口,大便改道——這幾乎是極重度LARS患者唯一的治療手段。
患者的需求就是醫生的追求,每一次醫療技術的進步、突破始于患者,也終于患者。目前骶神經調控療法(“腸道起搏器”)已成為治療較為嚴重的低位前切除綜合征的“新利器”,也是歐美國家在LARS治療上的常規術式,該療法是對大便失禁等排便障礙癥狀有效的新型療法,且具有微創、有效、可逆、可調的特點。
骶神經調控采用二階段植入模式,通過植入體內的設備,對骶神經進行電刺激,雙向調控神經功能。在低位直腸前切除綜合征中,骶神經調控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 改善腸道和膀胱的功能:骶神經調控可以刺激腸道和膀胱的肌肉收縮,幫助恢復正常的排便和排尿功能。
2. 減輕患者的癥狀:骶神經調控可以顯著減輕低位直腸前切除綜合征患者的癥狀,如漏尿、漏糞、尿頻、尿急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外科治療方案中,骶神經調控療法(SNM)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幫助LARS患者重返健康有尊嚴的人生。
當前,直腸癌是我國發病率排第3位、死亡率排第4位的常見惡性腫瘤。根據全國癌癥報告,我國每年的新發結直腸癌持續增多,2016年新發患者數量約為40萬,到了2020年已達56萬。結直腸癌已嚴重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健康。
對于直腸癌的治療,總的方向是在治好腫瘤的同時,盡可能地保留患者肛門的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達到腫瘤外科和功能外科并重這一理念。由于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后發生排便功能障礙的概率較高,醫護人員和患者們一定要提高認識、多加重視,出現低位前切除綜合征的癥狀。大家也不用過分焦慮,及時就醫,與醫生一起共克難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