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從農家子弟到法學副教授: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私人生活史

汪江連/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2018-12-19 14:10
來源:澎湃新聞
? 全球智庫 >
字號

2018年9月,本文作者與兒子“鏘鏘”在杭州一家圖書館留影。

1.小引

四十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它標志著改革開放的號角正式吹響。日后,1978年被當做改革開放元年。

四十年滄桑巨變后,官方與民間有各種紀念活動。作為七零年代出生的人,我和我們這代人的成長幾乎與改革開放同步。回顧我自己的私人生活史,也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一種獨特紀念。

多年前曾買過的一套五卷本《私人生活史》是法國年鑒學派的作家所寫,記錄了人類從古羅馬到現代的私人生活變遷,內容龐雜,堪稱百科全書。其實,私人生活有時候更能折射出時代的本相。

以下是回顧自己四十年來的私人生活變遷,算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做一個階段性的紀念。為了方便,就以十年為期,記錄私人生活的四個時代吧。

2.1978~1988:我的童年

1978年,改革開放元年。作為一個出生在河南內陸固始縣的孩子,我那年三歲。當時,土地還沒有分到戶,爸媽還要掙工分,姐姐大我三歲,剛剛讀小學。從三歲到八歲(1983年),我的童年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居住的那個鎮,即胡族鋪鄉(1998年改名為胡族鋪鎮)。

記得自己很早就開始放牛、放羊,甚至放鵝、放鴨,六七歲的時候就能騎在牛背上了,甚至可以幫助家里做一些簡單的農活。印象中是1980年,我們那個村的土地才正式承包到戶,自己也有了一點點關于土地分包場面的小記憶。我們那時候日常飲食的原料,主要是自家菜園里種的菜,有時候去鎮上買來豆腐,偶爾有豬肉吃就是生活改善。

很快,我們家建了像樣的土坯房子和土坯瓦房。那時候的冬天極為寒冷,棉襖很厚卻不太保暖,棉鞋是自己家里做的。冬天,我們圍在燒樹枝木材的火爐烤火,每每都被煙熏得睜不開眼。

春天會到田埂上放牛,摘野果子。夏天會在水塘里洗澡游泳,記得有一次差點淹死。秋天里,熱的時候晚上會在院子里乘涼,看著滿天的星星。冬天則經常在結冰的水塘上滑冰。

1983年,我開始讀小學。步行到村中的小學,大概半小時的樣子,中間經過姥爺家,偶爾會在他家吃飯。那個時候,我們那所小學的成績在鎮上是名列前茅的。上學和放學路上,有時我和姐姐同行,后期主要和堂弟同行。

小學的我,學習是很輕松的,基本上下課前老師在黑板上抄完要做的作業題,我也差不多做完了作業。剩下的事情就是玩,小朋友主要的活動就是打架,打群架,經常打得鼻青臉腫。直到小學四年級,我才不再打架。記得那時候,自己的成績一直不錯,基本上是前幾名,考初中時數學還得了99分。

1988年,我小學畢業。小學時,自己家里幾乎沒有書可讀,偶爾到鎮上的文具店借閱幾本小人書或其他書籍。除了上學和做功課,剩下的時間要和姐姐一起做家務,洗碗掃地是必須的,農忙時要下地干活,不上課的時候要放羊放牛。

對我們孩子們來說,那時候的主要娛樂方式有三樣。一個是聽收音機,我們家里較早買了收音機,自己太小,也不大聽得懂那些歌曲與戲曲。再就是看電影,爸爸經常帶我去周邊看電影,《少林寺》與《佐羅》有點印象,《畫皮》曾經把我嚇得半死。最后是看電視,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我們那個村子直到1986或者1987年才有第一臺電視機,是黑白的。

我們家的電視機大概是1988年前后買的。記得《西游記》1986年首播的時候,我還是在別人家里看的。

小結:童年里沒有什么大事情。家庭有一些變化,比如蓋了新房子,買了電視機,電扇、自行車、縫紉機等自然沒問題。大約在1983年左右,我們那里通了電。爸爸除了干農活賺錢,還會做點副業,比如販大米、收紅麻、賣春聯等,家里經濟談不上寬裕,但收的稻谷卻越來越多。爸媽極為辛苦且能干,在村里是莊稼漢中的一對好手。

小時候的零花錢是以分來計算的。每到過年要殺豬,春節就是大吃大喝,走親訪友。自己從來沒有挨過餓,夏天西瓜是一定有的吃。蔬菜自己家菜園子有,也不需要去買太多。

對外面的世界,基本上一無所知,看電視也只會看電視劇之類的,不懂得也不看新聞,不知道社會上發生了什么大事。

3.1988~1998:大學夢未圓

1988年,我到鎮上讀初中。那時候個子太矮,一度是姐姐騎車帶著我上學。我從初一就住校,基本上每周回去一趟。所謂住校,其實也沒有宿舍,初一到初二是住在教室里,大約七八個男生,晚上經常是點著蠟燭上自習。

1988至1991年,初中三年里,初三是在我們胡族一中度過的,那時候才認真讀了幾天書。之前學習成績不錯,但初三選拔考(我初一初二是在胡族鋪鄉小學初中部讀書,初三要經過當時成立不久的鄉一中選拔考才能入讀)居然失利了,導致在胡族一中讀初三的時候是“代培生”。

初三我還是很拼的,成績很快躍居前列。當時,很多老師建議我考固始縣高中,但是,爸媽堅持讓我讀師范,于是,他們把我的志愿改成了中等師范,報的是信陽師范學校(簡稱“信師”或“信陽師范”)。

1991年,我順利進入信師普師班(普通師范專業)學習。信師是一所好學校,管理極為嚴苛,學生每天都被要求早睡早起、跑步鍛煉,晚上要收看《新聞聯播》,上晚自習。尤其是那里的圖書館,藏書很多。那三年,我讀了不少書,一度自詡文學青年,也寫了各類形式的作品,詩詞、散文、戲劇小說等等皆有,畢業時積存了一大摞。

那時開始堅持記日記,其實也不叫日記,什么都記,此習慣保持多年,受益匪淺,我稱之為teaching myself(自我教育)。

讀師范,畢業后是要回原籍當小學或初中教師的。我讀書時就開始自學中文大專課程,畢業時已經考過了9門,當時已經知道考研這檔子事了,算是在心里埋下一個遲早要讀一次真正的大學的種子。

1994年秋天,我到了當時的葉臺中學(今胡族二中)任教。那幾年,我們幾個同事一直沒有放棄考研的夢想。我們彼此砥礪前行,通過自學或者進入到河南教育學院讀書等方式先后拿到大學專科、本科文憑,準備考研。

我也一樣,在河南教育學院度過了幾年時光,1998年入讀了教育本科專業,其中一個目的是備考研究生。那時期的很多同事同學朋友,陸續考上研究生或在外發展的,總體來說都還不錯,不少人是幾十年的好朋友,經常有聯系。

小結:1995年,我們家有一個大變化,從村里搬到鎮上,爸媽與親戚合辦了一個石灰廠,算是基本上不種田了。姐姐1992年就到南方打工,每個月能賺幾百上千元錢,還經常寄給我錢當做讀書的生活費。

我在信師的補貼,最后折算成人民幣約是每個月一百元。我畢業的第一個月試用期工資才224元(試用期結束也僅273元錢),拿出來一百元買了一套西裝。那時候一個自行車可能要我們一個多月的工資。

到了鎮上,我們先住在石灰廠,家庭經濟寬裕了,就在鎮上買了一塊地,建了一個兩層的小樓房,一家四口人過得還不錯。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對我們家的影響是:父母到鎮上做生意了;姐姐到東莞廠里打工,1995年回來前已經是廠子里的小主管了(因為家里的石灰廠需要管理人員,故而辭職回鄉);我則離開了教書的學校到鄭州備考研究生;家里在1995年安了固定電話,初裝費貴得要死,電話費也很貴。

對我來說,因為沒有讀過高中,所以一直未真正圓正牌的大學夢,這成了我的一塊心病,雖然有中文與教育兩個本科學歷,教育專業也拿到了學位,但我依然希望能到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去讀書。故而,等待我的依然是要考上研究生。

4.1998~2008:重大轉折的十年

香港回歸和澳門回歸活動,我是在河南教育學院的外語本科教室看的。那時候,我們教育學院被稱為考研基地,斷斷續續有人考上各地的研究生,借以改變命運,在這里考上研究生的,我們戲稱為“學院派”。

1998至2000年,我準備了幾次試水,都沒成功,目標學校是浙大,專業是法學。2000年,允許我脫產學習的胡族二中領導想讓我回去上班,我找到領導商議并承諾,給我半年時間,再考一次,無論什么結果,考完后的2001年上半年我一準先回去上班。

領導很開明,同意了我的請求。于是,我們一幫考研的人,住在鄭州大學旁邊的兌周村,專門備戰考研。我們自習是去鄭大的教室,因為管理的原因,有時候進不去。洗澡到鄭大的同學那里。自己做飯,偶爾出去吃頓好的。學習之余,沿著學校旁邊的河道跑步。

那是辛苦的半年,也是難忘的半年。

2001年4月,我終于如愿到浙大法學院參加了碩士生招生面試,并最終被經濟法學專業錄取。對我來說,幾年的辛苦備考結束了,考上研究生也算是改變命運了。

2001年9月11日,到浙大報到的第二天,聽說美國發生了嚴重恐怖襲擊事件,起初以為是假的。伴隨著這個事件,我們開啟了新的千年,自己也進入了新的軌道。三年研究生,是基本順利的。代課賺了不少零花錢,也買書交友,讀書寫作,吃喝玩樂,甚至有失敗的戀愛。

2004年6月,我碩士畢業,隨后到位于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中國計量學院(2016年改名為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報到,此后一直任教至今,一度住單位的房子,掙不太高的薪水,教書育人,讀書寫作,日子平靜如水。但是,從初中教師到大學講師,從小鎮青年到大都會一員,也算是不小的變化。

我甚至在2007年買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雖然價格不高,甚至主要還是爸媽贊助的,但總算有一個自己的窩了。那地方叫星星港灣,我就住頂樓,有天窗的,可以看星星,我給它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叫“江南連伊閣”,在這里住下后的一年半時間里,我寫作了亂七八糟的很多雜文、隨筆以及博客文章。

小結:這十年里,世界變化大,中國變化更大,個人的變化也不算小。

我個人經濟上談不上寬裕,但精神還算富足。姐姐結婚了,有孩子了,后來又在鎮上蓋了新房;家里的石灰廠轉產了,父母也生了一些病,身體不太好了。轉產后,父母盤下一小塊地,算是有了固定資產。姐姐姐夫在鎮上蓋了新房子,父母也翻建了舊房子,買啊賣啊,轉來轉去,在鎮上就這樣安安靜靜過日子。

2001年,讀研的第一年我就買了手機。2004年畢業前夕,買了臺式電腦,從此,我的“日記”改成了電子版,如今已經到第20季了,我給那些文字起了一個名字叫《我的日夕錄》。從2002年左右起,我的家人逐步都有了手機、電腦等物品,至于其他電器裝備,該有的基本上都是有的。

5.2008~2018:黃金十年

從2008年開始,我逐步調整人生的規劃。比如,著力解決職稱的瓶頸;謀劃要考博士;尤其是要成家;也包括賣了遙遠的星星港灣的房子,搬到杭州市區住了一年,主要是想多接觸人,與朋友來往聚會方便。

江南連伊閣的日子近乎隱居,沒有課時,我甚至可以足不出戶一周。買足了食物塞在冰箱里,除了下樓倒垃圾,我真的有過一周不離開那幢房子半步的經歷。與世隔絕了,人可能會發霉,于是,我開始主動進入到“花花”世界。改變當然從改變住所開始。

果然,改變來的很快。離開江南連伊閣前后,我逐步有了戀人,最終有了愛人。2010年于我,大事有三件:結婚,買房,評上副教授。經濟依然很緊張,甚至過著啃老的日子。但,算是成家了,也算是立業了。

2011年,一塊多年的心病算是解決,我考上了清華大學法學院憲法學的博士生,師從林來梵教授。我曾和林師開玩笑說:如果沒有讀上您的博士,我可能放棄學術了。讀博對我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它肯定了我的人生基本方向。

2012年秋天,我有了第一個孩子,我給他起了一個樂感十足的名字:鏘鏘。2015年博士畢業,與此同時,我的太太也即將法學碩士畢業。2016年,我們再次有了變化,從下沙高教園區搬到杭州市區,賣房后買房。為了孩子未來讀書,也為了雙方工作事業便利,換到市區是合適的選擇。太太碩士畢業后重新就業,在一家公司做法務。

從2016年開始,我們的小家庭才算正式進入到常態。常態的家庭也難免有變化,比如2017年8月,家里添了二孩,一個千金來到我們這個小家,我給她起了一個依然樂感十足的名字,叫“咚咚”。2017年,我的家庭可謂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喜的是一個新生命降臨我們家,悲的是我的姥爺(95歲高齡)和孩子的外公相繼病逝。整個2017年就是在奔波勞累中度過的。

從2010年成家至今,短短八年時間,我們夫妻都再度讀書深造,太太甚至重新擇業;我們有了兩個孩子;買房子賣房子再買房子,真的很折騰,家雖然不大,但基本夠住了。太太的工作基本順利,我的事業也波瀾不驚。

總會有一點點進步或變化發生,比如我從2008年左右就開始擔任電臺的評論員,甚至電視的評論員,一直持續至今,也偶爾在報章上寫一些評論,算是一個學術之外的業余愛好。

2018年,也許因為工作太平靜,甚至有點平平淡淡,期待一些變化,我申請了浙江省的“檢校合作”項目。于是,2018年9月,我有了一個新的職務:臺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這是一個全新的崗位,雖然只是掛職一年,但也值得認真對待。新的崗位,新鮮的業務,在學習中,有進步的力量和向上的動力。

小結:這十年,我的家庭變化還是很大的:父親與人合作開發了兩棟樓,但卻遭遇了小鎮樓市飽和,如今還有很多房子賣不出去,還好開發的錢是利用預售籌集的,本人沒有虧錢;姐姐在縣城買了房子,她女兒要到縣城讀書,姐夫買了車子;父母也到縣城買了房子。

過年的時候,我回鎮上或者縣城過年,都是相宜的。父母也會來杭州過年,有時候幫我們帶帶孩子之類。他們用自己的養老錢支持我們購房,甚至貼補家用。我們也會到太太老家紹興過年,外婆也經常來杭州幫襯我們小家庭。

從經濟上看,作為小家庭,我們這十年依然是很緊張的。杭州的房價漲得快,我們也是高價位買的,按揭壓力不小。偶爾做培訓與講座,以及為媒體撰稿所得酬勞也不足所用。但是,一切都在逐步改善中。拋開經濟層面的壓力不談,這十年是我的黃金十年。

總之,沒有太多遺憾,但也不是十分精彩。真實的私人生活,如此而已。

6.未完的總結

1978至2018年,我個人的成長也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四十年。

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四五十年代出生的那一批人所經歷的的艱辛與坎坷;沒有像六十年代出生的一批人那樣至今占據著各方面的制高點;相較于八零、九零后,我們有些傳統與保守。

改革開放賜予我們機會,也賜予我們挑戰。這四十年,我們這一代人甚至前后一兩代人,大體沒有經歷戰爭,沒有經歷饑荒,沒有經歷動亂,日子總是總體向上的,甚至是昂揚的。這四十年,有很多不足,但,總體算是比較好的日子;有諸多不滿,但人心依然充滿著希望;有一些遺憾,但我們還是抱有絕大的希望。

我個人感覺,我們這代人的黃金時代基本上快結束了。我們越來越失去了左右時代前進的力量,漸次從時代的弄潮兒、主力軍變成了時代變革的參與者、享受者、見證者,甚至旁觀者。

故而,未來四十年,我期待中國能有更向上的力量,更美好的未來,更健全的法治,更多呼吸的自由,普通中國人能過得更有尊嚴。

那時,我們這代人將進入人生的冬季。我希望能找一個地方,坐看云起云落,笑看花開花謝,靜待夕陽西下。

這,是我的一個夢想。

(2018年12月18日完稿于浙江臺州市人民檢察院。本文作者目前于臺州市人民檢察院掛職擔任副檢察長。)

    責任編輯:李旭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7杀6| 百家乐官网是个什么样的游戏| 百家乐软件官方| 博九百家乐官网游戏| 金鼎百家乐局部算牌法| 怎样看百家乐官网路单| 易胜博棋牌| 威尼斯人娱乐城可靠吗| 一筒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bet365滚球| 百家乐出老千视频| 真人百家乐官网网络游戏信誉怎么样 | 真人百家乐皇冠网| 澳门百家乐官网赢钱技术| 申博娱乐城官网| 百家乐网上真钱娱乐| 24山家坐向| 百家乐官网怎么玩最保险| 陇川县| 新葡京娱乐城官网| 择日自学24| 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新乐园百家乐娱乐城| 风水24龙| 澳门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六合彩官方网站| 大发888娱乐平台下| 百家乐算牌方| 百家乐投注方法| 澳门百家乐赌技术| 适合做生意的开运方法| 百家乐官网揽法大全| 百家乐官网赌场导航| 百家乐官网注册下注平台| 娱乐城百家乐官网怎么样| 百家乐官网二人视频麻将| 南乐县| 华坪县| 真人百家乐官网出千| 至尊百家乐| 江城足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