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年之后,話劇《大宅門》再出發
“由來一聲笑,情開兩扇門,亂世風雨亂世魂。”5月23日至6月2日,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話劇《大宅門》在國家話劇院劇場上演。據悉,在本輪北京場演出結束后,今年該劇還將在上海、蘇州等地開啟全國巡演。

話劇《大宅門》海報(本文配圖來自 中國國家話劇院)
回首往昔,2001年,電視劇《大宅門》一經播出便轟動全國,風靡千家萬戶。2013年,中國國家話劇院版《大宅門》誕生,由劉深編劇,郭寶昌、李欣凌執導。當年北京首演前,曾創造了“戲未排完,票先售罄”的佳話。十年來,該劇巡演足跡遍布全國各大城市,無論走到哪里,都是口碑爆棚。


話劇《大宅門》劇照
與電視劇版《大宅門》對大時代的全景式呈現不同,話劇版更加緊扣“大宅門”的主題,以“七爺”白景琦為核心,描畫了大宅門內眾生的喜怒哀樂和沉浮起落。盤點這部經典劇作的關鍵詞,“大IP”“煙火氣”“年代感”“現實主義”……可謂不一而足。十年之后再出發,近日幾位主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了各自對劇作和人物演繹的理解。
“白景琦的原型是同仁堂的樂鏡宇先生。之前,劇院的劉威、吳樾兩位老師都在話劇中飾演過這個角色。劉威老師演出了角色霸氣的一面,吳樾老師本身就會功夫,他飾演的白景琦有一段打戲,也令人印象深刻。去年我接到這個角色后,可以說是既激動又誠惶誠恐。”演員王新表示劇中白景琦的年齡跨度非常大,從18歲演到86歲。“那么長的篇幅濃縮在兩個半小時的舞臺上,作為一個演員去體味它、感受它,能拿到這么一個角色是一輩子的課題。”

王新(左)飾演青年白景琦

王新飾演老年白景琦
演員常玉紅“一趕三”,在話劇《大宅門》中分別飾演黃春、楊九紅和李香秀。演出過程中,她的妝容幾乎不變,僅靠聲音臺詞、肢體動作和細致入微的表演技巧來刻畫三個不同的人物。“這三個人物的共性是都愛著白景琦,其中楊九紅被賦予的筆墨最多,她本身的性格非常鮮明,愛恨也最濃烈。在楊九紅和白景琦‘搶孩子’的那場戲里,對于楊九紅而言,不僅是孩子沒有了,她的愛情也沒有了,在喊出一聲‘爺’的瞬間,我能感受到她的整個人都碎掉了,被掏空了。”
“演出過程中,我的妝容是來不及更換的,所以就要在聲音和形體上下功夫,讓觀眾可以區分出不同的人物。黃春是個溫順的女人,和白景琦青梅竹馬,我要找到她說話甜美的特質。楊九紅比較潑辣,說話時快人快語。李香秀是個聰明的姑娘,而且有大局觀,演繹她的時候我是在聲線上做了些變化。”常玉紅介紹說。

常玉紅(左)飾演楊九紅
演員謝蘭曾在電視劇《大宅門》中飾演“香秀”而被觀眾熟知,在話劇中她飾演的是白文氏二奶奶。對比這兩位宅門中的女人,謝蘭認為香秀和二奶奶身上有相像的地方,就是她們那種殺伐果斷的氣場。“二奶奶有著男人的擔當,她是在門頭溝里長大的,有圓潤的一面,也有方正的一面。宅門內外的風風雨雨,她作為掌門人都能應付得來。”
“對我而言,剛開始接受這個角色的過程是很掙扎的,特別是有斯琴高娃老師的二奶奶珠玉在前,排練時腦海中總會蹦出她出演的形象。直到有次演出,我聽到了來自觀眾席上的笑聲,這個笑聲是由衷的,是觀眾理解了舞臺上二奶奶那一刻所傳達出的心境。這對我觸動很大,沒想到一句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臺詞換來了觀眾心領神會的互動,也讓我明白了當舞臺上追光一打、音樂響起,最重要的是我能賦予這個角色的能量和生命力,是我自己在臺上的即時體驗和愛憎分明。”謝蘭回憶說。

謝蘭(前)飾演二奶奶
《大宅門》作為國家話劇院保留劇目之一,十年間見證了不同演員的成長代謝。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三爺”劉佩琦從熒幕到舞臺,二十多年間,從來沒有離開過“白穎宇”。談到這一角色,劉佩琦表示,“白穎宇是個多重性格的人,會耍橫、能認慫也可以豁出去不要性命,是個典型的宅門里的爺。他有自私自利‘惡’的一面,又時時體現出對這種‘惡’的猶豫不決和他性格中向‘善’的一面來。”

劉佩琦(中)飾演三爺白穎宇
“出演電視劇和話劇的感受完全不同。我不能用經驗來塑造角色,每一場演出都會有自己的新鮮感,這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和不同的演員搭戲也會有不同的精彩,這是話劇《大宅門》能一直常演常新的原因。我會經常同年輕人們一起默詞、對戲,反復推敲。說起來,當年宅門里的老輩人一直秉持著帶新人進家門的傳統,我也要為年輕人把場助陣,這樣他們心里才有底。”劉佩琦說。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