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流落街面被上海救助站收容18年,聾啞母親與女兒終相逢
5月20日,與家人闊別18年的張玉花,與自己的兩個女兒在上海重聚,相擁而泣。
2006年,張玉花因在街面流浪被送至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以下簡稱“二站”)。聾啞的她無法說清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也不會寫字,幾乎無法提供任何有效信息。多年來,二站運(yùn)用各種甄別手段為她尋親,但線索有限,信息單一,始終沒能確認(rèn)她的身份。
為了幫助受助人員精準(zhǔn)尋親,二站與上海公安攜手,采集站內(nèi)所有受助人員血樣入庫。今年初,一通電話帶來了喜訊——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刑偵支隊在比對中發(fā)現(xiàn),張玉花與一名河南籍女子血樣比對成功,兩者或存在親緣關(guān)系,基本能夠確認(rèn)為對方母親。隨即松江公安與二站取得聯(lián)系,雙方經(jīng)過反復(fù)核查,并與家屬積極溝通,最終確認(rèn)了張玉花的身份信息。

5月20日,張玉花與大女兒相認(rèn)。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供圖

5月20日,張玉花與大女兒相認(rèn)。
5月20日,張玉花的兩個女兒連夜坐火車從老家河南蘭考趕赴上海,在公安干警和二站工作人員的共同見證下,與闊別18年之久的母親重聚,女兒還為母親送上了一束紅色康乃馨。
在窗口見到母親緩緩走來,大女兒早已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是她!是她!是我媽媽!看她走路的樣子我就能認(rèn)出來,她走路跟旁人不一樣!”僅僅是四層樓的等待,在這一刻顯得格外漫長。終于見到母親的那一刻,大女兒早已淚盈于睫,沖上去緊緊抱住了媽媽,她輕輕摸摸母親的臉頰,哽咽著問:“媽媽,你認(rèn)識我嗎?我是你閨女!”雖然張玉花不能言語,但也用手比劃著,用表情回應(yīng)著這十幾年來的心里話。
大女兒告訴工作人員,母親早年一直在老家蘭考生活,某天因出門尋找姥爺,不慎迷路走失,全家人得知后心急如焚,多年來一直在尋找她的下落,“我們也想盡辦法一直在找她,村里貼過尋人啟事,也發(fā)布過視頻,我還加了好多尋親的組織,但怎么都沒想到她會到上海來,還在救助站里被照顧得這么好,真是謝謝你們了!”

5月20日,張玉花與兩位女兒。
談及張玉花在站的生活,工作人員向家屬展示了張玉花的動手“成果”,熱衷于打毛衣的張奶奶是站里的編織小能手。這在女兒那里,得到了另一個版本的印證和回響—— “以前家里條件沒那么好,媽媽就自己去學(xué)織毛衣,然后把舊的不穿的毛衣拆了給我們織成新的,我小時候有好幾件媽媽給我織的毛衣,一直留到現(xiàn)在,也算是個念想,總覺得媽媽會回來的?!?/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