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天入場超4.5萬人次,上海賦予這項奧運新賽事全新的未來

隨著霹靂舞項目的決賽在5月19日晚圓滿收官,奧運資格系列賽·上海在黃浦江畔順利落下了帷幕。
一場為期4天的賽事,點燃了整座城市的體育熱情,而比賽帶來的影響力,將在更長遠的未來里持續為體育事業升溫。
青春活力的奧運新項目、把體育比賽打造成“派對”的全新體驗、被精彩賽事和豐富周邊活動所吸引來的新愛好者……
奧運歷史上首次亮相的資格系列賽,在上海這座運動者的城市,展現出蓬勃生機。

三位中國姑娘包攬自由式小輪車前三名。
新項目,展現運動精神
將數個項目的奧運資格賽“打包”在一個系列賽中集體包裝亮相,是奧運歷史上劃時代的全新嘗試。上海作為首站奧運會資格系列賽的舉辦地,已然開創了新的歷史。
系列賽中的四個項目——滑板、攀巖、自由式小輪車、霹靂舞,全部都是奧運大家庭的新生代成員,全新賽事加上新興項目,注定了比賽從頭到尾都洋溢著欣欣向榮的生命力。
雖然在這幾個項目的國際爭奪中,中國都屬于起步較晚的“后進者”,然而刻苦的訓練和全身心的投入讓中外的差距被一點點縮小甚至趕超。在家門口的上海賽場,中國選手在家鄉父老面前驚艷世界。
自由式小輪車的比拼中,中國女隊選手的表現堪稱無懈可擊。孫思蓓、孫佳琪、鄧雅文分列女子決賽前三名,以強大的實力完成了對領獎臺的包攬。
展望巴黎奧運會,自由式小輪車的目標就是沖擊獎牌甚至是金牌。對于運動員而言,每一次比賽,都是對于自己極限的挑戰和超越。“其實我膽子不大,我知道自己能夠做什么,但是心里其實總是會有擔憂。”孫思蓓坦言。

“我也會害怕,但很多時候你得逼自己一把。不去嘗試,你就不知道自己能夠走到多遠。就像這一次比賽,我如果不去挑戰自己,也不可能拿到冠軍。”
無論比賽結果如何,每一位選手,都懷揣著像這樣挑戰自我的精神。
在女子霹靂舞項目中晉級8強的曾瑩瑩此前就是三級跳遠選手,后來“半路出家”接觸霹靂舞并且愛上了這個項目。
如今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和那些從小跳舞的老手比拼,她說自己的秘訣就是堅持,“差距就是用每天不斷的訓練去彌補,別人每天練3個小時,我就練6個小時。”
動感的舞步、迅捷的攀登、炫酷而引人驚嘆的滑板與小輪車花式動作……體育的精神,在這些新興項目上再度煥發出了炫目的光彩。
運動員們不斷挑戰與進取,也讓這些奧運新興項目更加精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鐵桿粉絲。賽場里,常常能見到觀眾聚集在運動員出入口處,等待喜愛的明星運動員簽名,火爆程度不下許多傳統體育項目。

新賽事,擴展更多的可能
精彩激烈的賽事,為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留下了無數個難忘瞬間,但這樣一項新生的賽事,精彩不只在競技場內。
把體育比賽辦成一場體育派對,是這項賽事醒目的主題,正是在這條原則的引領下,人們發現走入賽場區域,除了運動員的表現本身,還有著許許多多其他色彩。
黃浦濱江的城市公園,除了設計極具現代感的各個比賽場地外,觀眾會發現這里還散布著各個項目的娛樂體驗區,觀賽之余,可以在教練的指導講解下親自上手,感受一把運動快樂。從看臺到實踐,許多人就這樣迎來了和這四個體育項目的“第一次接觸”。

巴赫對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高度評價。
不僅如此,各種豐富多彩的周邊活動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嘻哈涂鴉、國潮文化、國風嗩吶、非遺市集、文化展覽、表演大秀、音樂派對……一場沉浸式的體育+文化的嘉年華,在充滿運動氛圍的城市公園上演。
得益于賽事延展而出的多樣化體驗,本次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在觀賽門票之外,還特別推出了不進入項目場地觀賽但可以進入城市公園的城市體育節入場券,提供了別具一格的體驗。
最終,人氣和熱度是賽事體驗最好的證明。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四天賽事入場觀眾4.5萬余人,其中境內觀眾占比89%;境外觀眾占比11%。
如果加上賽事開始前就舉行的眾多預熱推廣活動,本次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所輻射到的人群數量還將有幾何倍數的增長。新興項目的賽事能夠收獲如此人氣與關注,無疑已經是巨大的成功。
“一次偉大的合作, 創造了一場偉大的賽事,所有環節都達到了最高的標準。”賽事落幕之際,這是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作出的評價。美國滑板名將伊頓也為賽場的人氣之高而感嘆,“我都不記得上次有這么多觀眾是什么時候了。”

亓祥宇在霹靂舞比賽中。
新世代,鋪開奧運未來
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的火熱令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和媒體記者驚嘆,而在人潮之中,更能感受到一股年輕的氣息。
賽事官方統計,在所有觀眾當中,18歲以下觀眾占比30%,18-45歲觀眾占比58%,走在城市公園內,迎面就能看到眾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觀賽的組合。
其中有部分觀眾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喜歡和練習這些項目,所以特意前來現場學習取經。“這是很出名的奧運積分賽,所以很多小滑手和家長都來了,氛圍非常好。”現場觀賽的家長金女士就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但更多的觀眾,和自己的孩子一樣都是初次現場見識這些新興項目的魅力。
在霹靂舞賽事現場,主持人詢問看臺上的觀眾有多少是第一次看霹靂舞比賽,結果舉手的觀眾達到了八九成。“那么從今天之后,你們的生活就會徹底改變。”主持人調侃道。
而比賽本身,的確給很多觀眾特別是小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覺就是很酷!”不到10歲的小女生“駱駱”這樣和澎湃新聞記者描述自己的霹靂舞觀賽初體驗。一邊說,她一邊比劃模仿著霹靂舞舞者們的動作。或許就是這樣一場比賽,將在這些年幼的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新的種子。
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已然結束,但在所有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心中所留下的余波,勢必還將蕩漾許久。
看過了賽場上“哥哥姐姐”的帥氣表演,或許將來某一天,他們當中也會走出更加耀眼的運動新生代。
正如國際奧委會體育部主任基特·麥康奈爾所說,“更年輕、更城市化、更開放”的項目設置,是當下國際奧委會的革新措施之一。奧運會希望借此走進更多年輕人當中,而自由式小輪車、滑板、攀巖、霹靂舞的加入,也的確符合了更多年輕一代對于競技體育的喜好。”
既有場上的勝負輸贏,也有挑戰的勇氣、創意的表達、相互的友誼……當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完美落下帷幕,人們所看到的,是奧林匹克運動更加年輕的未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