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歌舞劇中感受“活著的故宮”,《貓神在故宮》上海收獲贊譽
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與故宮博物院共同出品的歌舞劇《貓神在故宮》自4月在北京開啟全國巡演后,5月來到上海,在上海大寧劇院演出3場。3場演出共迎來了近三千名大小觀眾。演出帶領大家走進一段“關于友愛與陪伴、記憶與歷史、生命與永恒”的童話,并開啟了孩子們對以故宮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好奇與向往。
“自今年兩節期間在北京駐場演出50場后,我們終于來到了所向往的上海,來到了故宮文物南遷所走到的第一站。”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馮俐表達了上海站演出的特別意義。5月12日三場演出結束后,這部作品在上海召開了專家研討會。

《貓神在故宮》劇照
歌舞劇《貓神在故宮》根據同名繪本故事改編,講述了在紫禁城里一只名叫“寶貝兒”的小貓穿越時光,從曾經的紫禁城來到了當下的故宮博物院尋找歸屬的故事……演出開場,在如“貓眼”一般的舞臺上,形態各異、性格獨特的“宮貓”接連登場。《美麗的故宮》《格格的貓》《陪伴》《我們都會說話》等近20首音樂曲目將觀眾帶入一個又一個情景之中,觀眾隨舞臺上的角色一起經歷四季輪換,見證歷史變遷。
這部劇由作曲家李海鷹擔任作曲和音樂總監、編劇馮俐和導演焦剛與眾多實力主創共同創作,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老中青三代演員共同演繹。

《貓神在故宮》劇照
在研討會上,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表示,“故宮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正大氣象的基本美學品格。展現這種故宮文化不僅需要情懷,還需要一種藝術能力,而對故宮的情懷和這種藝術表達能力,都在《貓神在故宮》這部劇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作為歌舞劇,這部作品既展現了‘史性’,在不到2小時的演出中,把故宮400年的歷史進行了藝術的整合和濃縮;又展現了‘詩性’,通過情節快節奏的變化,將情感的豐富性展現給孩子。”

《貓神在故宮》劇照
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名譽院長蔡金萍表示,“這次的《貓神在故宮》在運用動物擬人化的表演手段方面非常成熟。整體舞臺特別大氣,音樂、舞美、造型都具有國家院團的氣質。此外,這部作品定位‘歌舞劇’非常準確,這種形式對于展現中華文化特別貼合。”
國家一級編劇、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王麗萍表示,“這部劇是值得長期演出的大IP。整部作品的題材和敘述視角特別棒,其中關于貓和鼠的邏輯關系處理得很讓人信服。劇中角色的造型設計將國風的衣服穿在貓的身上,既大膽又漂亮,非常吸引當下的年輕人,也會吸引小觀眾們。”

《貓神在故宮》劇照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表示,“《貓神在故宮》這部作品從演員、劇本、制作等多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尤其是故事的寫法非常見功力。另外唱詞和作曲特別棒,在高品質的歌舞劇和音樂劇較為匱乏的市場中,這部作品非常值得觀看。”
據悉,上海演出后,《貓神在故宮》還將赴南京、西安、杭州、嘉興、常州、淄博、濱州、太原、濟寧、武漢、深圳等地,用戲劇藝術向全國觀眾展現“活著的故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