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8%的土地面積,張江高新區貢獻了上海80%的三大先導產業工業總產值
風起云涌,三十多年奮起拼搏,碩果累累。
1991年3月,國務院批準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為首批國家高新區之一,張江高新區起源于此。
2006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整體更名為“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1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支持上海張江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經過多次擴區和調整,目前,張江高新區已形成“一區22園”格局,面積534.8平方公里,覆蓋全市16個行政區。
近年來,張江高新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新區和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牢記“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使命,在政策突破、原始創新、產業培育、創新生態、輻射帶動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張江高新區已成為上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核心承載區、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主戰場、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主陣地和國家先行先試與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5月13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從上海市科委獲悉了這樣一組數據:2023年張江高新區實現規上企業營收9.6萬億元,每平方公里營收達256億元。張江高新區以上海8%的土地面積,集聚了全市5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60%以上的有效發明專利,70%以上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貢獻了全市80%的三大先導產業工業總產值、高端人才、外資研發機構和科創板上市企業。
張江高新區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區域內,集成電路產業是當前國內產業鏈最完備、綜合技術水平最先進、自主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基地。據悉,2023年,張江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達2900億元,占全市90%,占全國20%。
高新區內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策源功能更加顯現,細胞治療、高端醫療裝備等領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9至2023年,區域內累計有20個1類國產創新藥;30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全國占比約1/5。
同時,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也在加速形成。張江人工智能島現已成為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不僅如此,張江還成立了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5G+L4”智能重卡準商業化測試運營成為國內首個在真實業務場景下實現準商業化運營的項目。
截至2023年,上海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累計里程達2188.3萬公里。目前,張江高新區已備案上線大模型21款,占全國備案上線數的1/5。
從C919投入商業運營,到ARJ21載客突破千萬人次,再到愛達·魔都號成功運營30余個航次,超導、石墨烯等新材料領域突破系列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國內首條千米級高溫超導帶材應用示范項目的開工建設……在新興產業領域,張江高新區的創新成果也不斷得到市場認可。
2023年11月,上海市政府印發《關于推進張江高新區改革創新發展 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對標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力爭用三年時間,張江高新區基本形成統籌有力、權責一致、市區聯動、協同高效的管理體制機制,打造主導產業初顯、專業服務完善、空間相對集中、生態充滿活力的高質量園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