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由降轉為正增長!一季度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4.3%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持續增長,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解讀工業企業利潤數據。
一季度,隨著宏觀組合政策實施力度不斷加大,市場需求逐步改善,工業生產回升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延續增長態勢,呈現以下主要特點:
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增長。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3%,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轉為正增長。分季度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三個季度增長,延續恢復態勢。
工業企業營收繼續恢復。市場需求逐步改善,新動能加快成長,帶動企業營收繼續恢復。一季度,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2個百分點,當季營收連續三個季度增長,為企業盈利持續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近七成行業利潤實現增長。一季度,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占68.3%,比上年全年擴大2.4個百分點。分門類看,制造業利潤由上年全年下降2.0%轉為增長7.9%;采礦業利潤下降18.5%,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1.2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增長40.0%,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高技術制造業引領工業利潤增長。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發展新優勢加快塑造,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利潤由上年全年下降8.3%轉為同比增長29.1%,增速比規上工業平均水平高24.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通信終端設備行業利潤增長3.47倍;集成電路、顯示器件、計算機整機制造行業均由上年同期虧損轉為盈利,利潤同比分別增加108.3億元、76.1億元、48.0億元。
裝備制造業發揮利潤增長“壓艙石”作用。實體經濟不斷鞏固增強,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一季度,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8.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3.9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4.9個百分點,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分行業看,電子、汽車行業利潤分別增長82.5%、32.0%,是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最多的制造行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通用設備、金屬制品行業利潤分別增長45.8%、7.9%、6.7%。
消費品制造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隨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深入實施,消費需求不斷釋放,疊加春節假期有力帶動,消費品制造業利潤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一季度,消費品制造業利潤由上年全年下降1.1%轉為同比增長10.9%,當季利潤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有力支撐規上工業利潤回升向好。分行業看,在13個消費品制造大類行業中,有12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比上年全年增加4個行業。其中,化纖、造紙行業利潤分別增長3.10倍、1.38倍,家具、印刷、文教工美、紡織行業利潤增速在25.0%—51.4%之間。
總體看,一季度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增長態勢,但也要看到,企業利潤恢復仍不平衡,工業企業效益恢復基礎仍不牢固。下階段,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措施,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持續提振各類經營主體信心,加力鞏固工業經濟恢復基礎,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4年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4.3%
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055.3億元,同比增長4.3%(按可比口徑計算,詳見附注二)。
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38.2億元,同比下降2.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203.0億元,增長0.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37.5億元,增長18.1%;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679.7億元,增長5.8%。
1—3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2961.7億元,同比下降18.5%;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0172.4億元,增長7.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1921.2億元,增長40.0%。
1—3月份,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82.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57.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7.5%,汽車制造業增長32.0%,紡織業增長25.0%,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7.9%,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3.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2.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3.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下降6.9%,專用設備制造業下降7.2%,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33.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54.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由盈轉虧,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虧損增加。
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0.96萬億元,同比增長2.3%;發生營業成本26.38萬億元,增長2.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86%,同比提高0.09個百分點。
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69.14萬億元,同比增長6.1%;負債合計96.85萬億元,增長5.7%;所有者權益合計72.29萬億元,增長6.6%;資產負債率為57.3%,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3.33萬億元,同比增長8.2%;產成品存貨6.26萬億元,增長2.5%。
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18元,同比增加0.16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54元,同比減少0.07元。
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73.5元,同比減少2.9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72.5萬元,同比增加7.5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1.1天,同比持平;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7.3天,同比增加3.8天。
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3.5%。



附注
一、指標解釋及相關說明
1、利潤總額: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收入扣除各種耗費后的盈余,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盈虧總額。
2、營業收入:指企業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生產經營活動形成的經濟利益流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3、營業成本:指企業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實際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營業收入進行配比。
4、資產總計: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5、負債合計: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6、所有者權益合計: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
7、應收賬款:指資產負債表日以攤余成本計量的,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應收取的款項。
8、產成品存貨:指企業報告期末已經加工生產并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可以對外銷售的制成產品。
9、營業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營業收入×100%,單位:%。
10、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單位:元。
11、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100,單位:元。
12、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資產÷累計月數×12×100,單位:元。
13、人均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用工人數÷累計月數×12,單位:萬元/人。
14、資產負債率=負債合計÷資產總計×100%,單位:%。
15、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360×平均產成品存貨÷營業成本×累計月數÷12,單位:天。
16、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應收賬款÷營業收入×累計月數÷12,單位:天。
17、在各表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欄中,標“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潤總額為負數(即虧損)或為0.0億元;數值為正數的表明利潤同比增長;數值在0至-100%之間(不含0)的表明利潤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過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轉為本期虧損;數值為0的表明利潤與上年持平。
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營業收入等指標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徑計算。報告期數據與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標數據之間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計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根據統計制度,每年定期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查范圍進行調整。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標準納入調查范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而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建投產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等變化。(二)加強統計執法,對統計執法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要求的企業進行了清理,對相關基數依規進行了修正。(三)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剔除跨地區、跨行業重復統計數據。
三、統計范圍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四、調查方法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狀況報表按月進行全面調查(1月份數據免報)。
五、行業分類標準
執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17)。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