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疆利劍:中國空軍蘇-35戰機為何能迅速形成戰斗力

今年春節前夕,該旅飛行員駕駛蘇-35戰機從這里起飛,飛赴南海參加聯合戰斗巡航任務。消息一出,迅速刷爆互聯網。此時,距該旅蘇-35戰機本場首飛還不到一年。
5月11日,該旅再次執行繞島巡航任務,蘇-35戰機首次與轟-6K戰機編隊飛越巴士海峽,實現了繞島巡航模式的新突破,彰顯了空軍體系作戰能力的新提升。

1996年3月,該旅前身航空兵某團在空軍首批列裝蘇-27戰機。他們創造三代機組訓模式,摸索總結出24小時滾動訓練、下半夜大機群遠程跨區機動奔襲等多項訓練改革模式。部隊連續兩次奪得空軍對抗空戰競賽考核團體桂冠,兩人摘得“金頭盔”,8人次獲評“空戰能手”。飛行二大隊被中央軍委授予“科技練兵先鋒飛行大隊”榮譽稱號。

“按照以往模式,先技術后戰術,一步一動。好處是走得穩,但是卻走不快。”“武器換代加速,如果不能盡早把新機飛出新質戰斗力,新機就會加速被淘汰,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和恥辱。”一場場頭腦風暴席卷而至,思維靶心直指訓練模式機制——絕不能簡單復制三代機模式駕馭新戰機。
為此,該旅重塑訓練模式,打破過去“技術訓練-武器使用-戰術運用”依次推進的常規模式,將三者融為一體同步進行,縮短訓練周期。 飛行員們著眼實戰需求整合訓練內容,自主編修改裝提綱,將技術與戰術內容統一設置成多個練習,編訂數萬字的融合訓練教學法。

此外,他們還將實彈訓練推向常態化,晝夜間組織實施,由打環形靶向打仿真靶、打陸上靜止靶標向打海上漂浮靶標轉變,戰場環境更加復雜逼真。

飛行大隊長何凱對晝夜間空中加油訓練印象深刻。暗夜茫茫,能見度極低,視線所及只有月亮和加油吊艙光源,加油錐套在強風中不停抖動。他操縱戰機逐漸接近,不斷修正偏差,穩定諸元,一個前沖,戰機受油探頭與加油錐套準確對接。
一種成就感瞬間涌上他的心頭。數小時前,何凱剛完成晝間空中加油課目。而在此之前,受機型所限,他和戰友們對空中加受油的經驗幾乎一片空白。面對挑戰,他們不斷增加訓練強度,從空中加油課目進入到實施不到1個月時間,首批改裝飛行員全部通過考核。

深秋時節,一場演練在濱海地區悄然打響。帶隊長機是副旅長王曉東——該旅換裝蘇-35戰機以來第一個飛行時間超過100小時的飛行員。這次演練,他們嘗試驗證了蘇-35戰機空空、空地間信息交互與資源共享,在多機編隊協同攻擊等作戰運用上取得突破。
同時,該旅充分運用“基地–旅”體制訓練平臺和資源,與異型機、地導、雷達部隊和海軍艦艇常態化開展帶有實戰背景的空對空、空對地和空對海對抗訓練,提升體系作戰能力。

“這些年,我們飛出國門尋找與外國空軍的差距,走上競技場與全軍優秀團隊切磋技藝。換羽新飛后,不唯專家和紙面數據,用深度研究驗證飛出全新航跡,飛出勝戰信心?!痹撀妙I導告訴記者。
“善研戰者走在戰爭之前。練就勝戰之能,任何時候都需要敢于‘吃螃蟹’的人?!碧K-35戰機列裝以來,該旅在探尋戰斗力成長的道路上銳意創新,戰斗力提升迅速,“南疆利劍”在改革強軍中再次展露鋒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