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潛伏”15年,首個治療NRAS突變晚期黑色素瘤靶向藥獲批
·此次附條件批準后,科州藥業還需要完成一項III期確證性研究,評價妥拉美替尼膠囊對比研究者選擇的聯合化療在NRAS 突變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該研究正在進行中。

妥拉美替尼。圖片來源:科州藥業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官方網站公示,上海科州藥物研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州藥業”)的創新藥妥拉美替尼(商品名:科露平)獲批上市,用于含抗PD-1/PD-L1治療失敗的NRAS突變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這是全球首個獲批用于NRAS突變黑色素瘤的靶向藥物。
據悉,惡性黑色素瘤(MM)是起源于表皮黑色素細胞或色素痣的一種高度惡性腫瘤,多發生于皮膚,居皮膚惡性腫瘤第3位。中國每年新發黑色素瘤患者約20000人,中位發病年齡50-69歲,近年來發病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疾病負擔逐年加重。
NRAS 和 BRAF是人類黑色素瘤中突變率最高的兩個驅動基因。據相關統計,中國NRAS突變黑色素瘤約占所有黑色素瘤的10.4-12.6%。針對BRAF V600位點突變的患者靶向抑制劑已展現不錯的療效,但攜帶NRAS突變的病例治療仍十分困難。
NRAS突變黑色素瘤對免疫和化療敏感性差,研究顯示,亞洲NRAS突變黑色素瘤患者接受抗PD-1治療整體客觀緩解率(ORR)只有約6.1%。而妥拉美替尼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接受該藥物治療的患者ORR達到了34.7%。
首個用于治療NRAS突變黑色素瘤的靶向藥
科州藥業公告稱,此次獲批基于一項關鍵II期注冊臨床試驗結果,該研究共納入100例NRAS 突變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結果顯示,截至2023年2月19日,接受妥拉美替尼治療的患者客觀緩解率(ORR)為34.7%,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4.2個月,1年總體生存率(OS率)為57.2%,既往接受過免疫治療的患者ORR達到39.1%。
此外,妥拉美替尼整體安全性可控,最常見的與治療相關的3級及以上不良事件包括血肌酸激酶升高、腹瀉、水腫等,研究過程中無受試者因研究藥物而死亡。
此前,全球已上市的MEK抑制劑有4款:阿斯利康(AZN.US)的司美替尼(Selumetinib)、諾華(NVS.US)的曲美替尼(Trametinib)、輝瑞(PFE.US)的比美替尼(Binimetinib),和羅氏(RHHBY.US)、Exelixis(EXEL.US)共同開發的考比替尼(Cobimetinib)。
司美替尼(商品名:Koselugo)是全球首個獲批用于治療2歲及以上兒童Ⅰ型神經纖維瘤病(NF1)的藥物。曲美替尼(商品名:Mekinist)聯合BRAF激酶抑制劑達拉非尼(商品名:Tafnlar)是第一個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治療BRAF突變晚期黑色素瘤,隨后還被批準用于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以及BRAF V600突變泛瘤種適應癥。比美替尼(商品名:Mektovi)與口服小分子BRAF激酶抑制劑Encorafenib聯用,治療成人BRAF V600E或V600K突變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以及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考比替尼(商品名:Cotellic)聯合BRAF抑制劑維莫非尼(商品名:Zelboraf)的適應證也是BRAF突變晚期黑色素瘤。
這4款MEK抑制劑中,僅有比美替尼針對NRAS突變黑色素瘤進行了臨床試驗,其Ⅲ期臨床試驗(NEMO研究)表明,接受比美替尼治療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長于接受達卡巴嗪(黑色素瘤化療藥物)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2.8個月,但整體客觀緩解率(ORR)僅為15%。相比之下,妥拉美替尼在療效和安全性上都展現出更顯著的優勢。
據科州藥業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田紅旗介紹,妥拉美替尼在結構上與前述4款MEK抑制劑不同,有效解決了已有藥物的安全性問題,提高了靶點抑制作用,活性更高,藥代動力學性質更佳。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骨軟組織外科副主任醫師徐宇曾撰文指出,NRAS突變自1981年被發現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不可成藥的靶點。有人想到用MEK抑制劑嘗試突破NRAS突變黑色素瘤,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針對BRAF突變的黑色素瘤,已經上市不少MEK1/2抑制劑。而且BRAF抑制劑僅針對突變型的BRAF V600位點,MEK抑制劑則作用于正常的MEK位點。
據田紅旗介紹,2008年在研究該款抑制劑時,發表在頂刊的一篇研究綜述顯示,在研的3款MEK抑制劑的臨床試驗項目因缺乏療效或因毒副作用都失敗了,另一款正在臨床試驗中,成藥性還無法確定。但是,田紅旗判斷它能成藥,他于2009年回國,開始專注妥拉美替尼的研發。現在看來當年的決策為后續藥物的獲批上市取得了先機,妥拉美替尼成為國內第一款自主研發上市的MEK抑制劑。
田紅旗曾在美國Array公司(現為輝瑞子公司)從事新藥研發,任職期間推動過多個新化合物進入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創業前,田紅旗參加團中央歐美留學會組織的“留學人員創業周”,當得知科技部、商務部、衛生部、藥監局和天津市政府將共同成立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時,田紅旗發現,該機構能積極探索將科學技術轉化成生產力的新機制,幫助每一個PI成立自己的公司,這正契合他回國創業的想法,科州藥業的雛形——天津濱江藥物研發有限公司就此成立。
2014年,科州藥業獲得禮來亞洲基金和晨興創投(Morningside)等專業資本的青睞,正式踏上MEK抑制劑的“墾荒之路”。
“新藥要做精、做深、做尖”
此次附條件批準后,科州藥業還需要完成一項III期確證性研究,評價妥拉美替尼膠囊對比研究者選擇的聯合化療在NRAS 突變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該研究正在進行中。
此外,科州藥業正在推進妥拉美替尼的“中美雙報”,即同時在中國和美國兩地進行藥品上市申請。田紅旗介紹,選擇“中美雙報”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針對NRAS突變的晚期黑色素瘤適應癥在國外也沒有獲批的靶向藥物,具有較高的臨床需求。數據顯示,歐美國家每年新發惡性黑色素瘤患者達29萬,NRAS基因突變率高達25%。
目前妥拉美替尼在美國的I期臨床研究已經完成,II期注冊臨床研究正在籌備中。如果一切順利,預計2026年可以獲FDA批準上市。
田紅旗希望科州藥業走Biopharma路線,“如果一提到MEK抑制劑,大家就聯想到科州藥業,這時候就成了。”
市場策略方面,田紅旗介紹,科州藥業將進行北京、上海、廣州、鄭州、南京、杭州的銷售,其他城市的銷售完全交由CSO(醫藥外包)。
同時,妥拉美替尼的適應癥拓展計劃也正在進行中。科州藥業方面稱,未來將推出的新適應癥包括BRAF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BRAF突變的結直腸癌、BRAF突變的實體瘤。
據科州藥業方面介紹,中國每年新發BRAF基因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達3.2萬人,市場容量可達75億元人民幣;每年新發BRAF基因突變結直腸癌患者達6.6萬人,市場容量達82億元人民幣。“如果將這兩種適應證推動上市,公司就能實現自我‘造血’了。”田紅旗說道。
據悉,在花15年時間把一款藥物推動上市后,科州藥業目前正處于pre-IPO 階段。田紅旗說,公司仍然處于“潛伏期”,“新藥要做精、做尖、做深,不深不淺是不行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