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飛新作《大世界》:在諜戰外殼下,寫人情、寫人生
海飛是當代實力派作家、編劇,著有長篇小說《醒來》《蘇州河》《昆侖海》等,編劇作品《麻雀》《諜戰深海之驚蟄》等,曾獲人民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海飛的長篇小說《大世界》由浙江文藝社出版
近日,海飛的長篇小說新作《大世界》由浙江文藝社出版。這是“海飛諜戰世界”的又一作品,故事主要發生地在寧波。小說以共產黨地下組織安插在寧波日本憲兵隊的“400反間諜小組”為原型,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主人公朱三原為上海外灘大世界游樂場的魔術師,目睹特工陳昆在雨夜中犧牲后,他隨即接受組織安排,冒用其身份潛伏進寧波日本憲兵隊。為了抗戰的勝利,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朱三不惜舍棄了家庭,放棄了愛情,用九年時間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革命者。

海飛
4月14日,《大世界》研討會在寧波舉行,王侃、李云雷、張學昕、來穎燕、周保欣、金赫楠、南志剛、黃德海等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活動由浙江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王曉樂主持。
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杭州師范大學教授王侃對《大世界》中的“小人物”的描寫表示了肯定。他從中國當代小說創作的困境出發,分析了《大世界》在尋求新的表達方式方面做出的努力。海飛以自己的方法,將文學和電影、純文學和類型文學結合,喚醒了中國小說創作中被有意遮蔽的部分,再次激發了“宏大敘事”的活力。王侃認為,類型文學寫到極致也能成為經典,海飛構建體系龐大的“諜戰宇宙”的寫作計劃,著力拓寬并漫出類型文學的邊界。
遼寧師范大學中國文學批評研究中心主任張學昕表示,《大世界》既寫出了“傳奇”,又寫出了“神奇”。他曾認為,小說家過多參與影視劇的改編會磨損其文學創作的能力,但《大世界》的出現改變了他的看法。在他看來,“諜戰”是《大世界》的外殼,小說的內核卻極具文學性和抒情性。
《小說選刊》雜志副主編李云雷認為,與海飛以往的作品不同,《大世界》具有極強的地方志的味道。這種將諜戰小說與地方志小說融合在一起的做法,也讓海飛的創作呈現出極強的獨特性。
《上海文學》副主編來穎燕表示,諜戰小說慣有的謀篇布局、懸念設置并不是《大世界》關注的重點,這部小說最觸動她的地方,是沒有因為追求情節而犧牲掉最可貴的人情。“海飛想要探索的是真實可感的人。作為諜戰小說,《大世界》往往不惜 ‘劇透’,提前告訴讀者結局。但這并未損傷小說的閱讀趣味,恰恰相反,對人物必將為革命犧牲的種種細致的心理描寫,賦予了小說慈悲的底色,喚醒了小說的殘酷之美。”
在《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黃德海看來,類型小說往往是“封閉”的,但《大世界》卻是開放的,能夠引起很多的話題討論。海飛關注地下工作人員個性中柔軟的一面,他們不只是鋼鐵之軀,也是血肉之軀。在講究快節奏、高效率的短視頻時代,人們的耐心消失得極快,而《大世界》中充滿“人性的溢出”,這是寫作中最值得尊重、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應該被耐心對待的。
海飛現場回顧了《大世界》的創作歷程。他說,這部小說寫的是人生,主人公的際遇浮沉詮釋了何為“我們的死不叫死,我們的死叫犧牲”。
亂世潛流,縱深入海,《大世界》也是為無名英雄立傳。

現場
本次活動由浙江省作家協會指導,浙江文學院(館)、浙江文藝出版社、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鎮海區委宣傳部主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