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庫百人會 | 藍云:關于AI的三個層面思考、八句真話
編者按:3月23日下午,由馬洪基金會主辦的“智庫百人會春茗會”在銀湖CDI大廈舉辦。以下廣東省互聯網+大數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江區塊鏈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教授藍云現場發言內容整理以饗讀者。
各位智者、賢友,我專門從廣州過來,我為什么要來?因為現在很多城市都號稱在打造智慧型的城市,但是可能真正的“智”的含量不高。我們深圳有智者交流平臺,所以我跟秘書處的同志講,我一定要來。今天圍繞著人工智能AI,我主要圍繞三個層面講八句話,人類的未來、國際博弈及國家民族的未來、每個機構及每個個體的未來。我將結合國家的“新質生產力”戰略部署、廣東的“打造AI第一省”工作計劃,簡要講解。
(一)AI相當于30年前的互聯網
AI是什么?AI是當下最具顛覆性、最全面、最深入、最具影響力的技術變革,沒有之一。一定有一天,AI就像電、像蒸汽機、像互聯網一樣,將會改變所有人的生活。中國是1994年4月全面接入國際互聯網的,之后發生了什么、互聯網改變了我們什么,大家心知肚明。現在的AI,就是1994年、1995時的互聯網。1995年10月的北京深秋,在“中國硅谷”北京海淀中關村,突然矗立起了一塊視覺反差強烈的巨大廣告牌,上面寫著:“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那么現在中國人離AI有多遠?我的答案是:50厘米。也就是你的手指與你手機的距離。這是第一句話。
(二)“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最近AI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開源。往常大家都把大模型、參數、算法當做寶貝,保險柜里頭起碼要10把鎖、20把鎖鎖起來。但是有一些“反人類的行為”,2024年3月17日馬斯克開源3140億參數的Grok大模型。請注意,馬斯克旗下公司很多,他是Open AIAI公司的第一批投資股東,后來他和奧特曼分道揚鑣了。開源是一種軟件開發和發布的模式,它指的是軟件的源代碼可以被任何人免費獲取、修改和使用,而不受版權或專利的限制。硅谷巨頭的開源將帶來多種的外部性影響,正負的影響,近期全球多個區域新注冊的AI公司井噴,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實事求是地說,馬斯克作為企業家、創業家、發明家、慈善家和未來主義者,這個人很有個性,也干了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但是他至少有這么幾件事情很值得地球人類驕傲:開源特斯拉技術、開源SpaceX星鏈衛星互聯網項目代碼、開源Neuralink腦機接口項目的部分代碼、探索火星等,還有這一次Grok大模型開源。很多時候我都會想起茨威格那本書,《人類的群星閃耀時》。這是第二句話。
(三)AI創新,關鍵在高端人才
第三句話,最近大半年來,很多朋友都在問我:藍云你現在也是大數據專家了,你說一說ChatGPT為什么不能誕生在我們中國,一定要說出真實的原因。我說你不要著急,你先看看ChatGPT是誰搞出來的,三個關鍵的人物,三個男人。第一個是Altman(奧特曼),1985年出生,猶太裔;第二個是馬斯克,第一批的投資方,就是奧特曼的金主,剛開始大家認為說這個事情干不了,但是馬斯克毅然投了,馬斯克是1971年出生在南非;AI數據處理需要GPU、芯片,第三個男人就是黃仁勛,1963年出生在中國臺灣,9歲去了美國,后來創辦了英偉達。這三個人,看看這三個人的國籍跟區域等特點,照國內一些專家的觀點是美國雖然整體上在沒落,但是它確實還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這一點其他各個國家、區域目前都無法比擬,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很簡要的回答。
這個問題,引申出兩個思考。第一,中央領導對高端人才的重要性看得非常清楚,已經出臺了多項戰略聚攏英才,顏寧院士在深圳開創醫學科學院就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第二,經歷新冠疫情,美國爆發出了ChatGPT,上一次經歷2008全球金融危機后,美國爆發了比特幣、區塊鏈。為什么每一次重大社會或經濟危機后,美國會有一次重大科技創新?對于這個問題,我還沒有完全想清楚,歡迎大家賜教。
(四)大模型的核心是基于概率的數理統計
第四句話,ChatGPT這么牛,到底是什么樣的技術原理?這有點復雜,我用一兩分鐘簡單的科普一下,GPT(Generative Pre-Trained)就是一套生成式預訓練系統,它的數據庫、模型都是已經生成好的,訓練好的,訓練有素的大模型,大數據庫的系統。它模仿的是人的生物神經網絡,就是這種輸入、輸出,中間大腦的結構過程你是不知道的。比如,門口來了一只“貓”,我們人憑什么認定它是貓?我們小的時候認貓是怎么認的?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的訓練,大人、老師、身邊的朋友,反正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判斷它是貓,我只知道那就是貓,就是這種無數次的訓練,對了就獎勵你,不對的話“啪”一個巴掌懲罰,大模型就是通過模仿人類深度的神經網絡,里頭的線條很長,非常長,橫的倒過來就成了“深度”了。這是它模仿的生物的神經網絡,“人工智能”這個概念1956年誕生,但中間走了很多彎路,后來發現學習神經網絡這條路能走通了,中間很多曲曲折折。
現在AI也會寫文章,寫文章背后是什么?基于概率學的數學算法。比如說“中國的首都”,下文接什么?它會通過上下文進行判斷,多個選項中“很美麗、在北方、有天安門、是北京”,通過上下文進行判斷,分析說哪個概率高,就把它蹦出來。我們以現場的李羅力理事長為例,上文是“大家今天見到的理事長”,下文有多個選項“很帥、在聽報告、在主持、笑了”,這里頭每個東西、每個選項它怎么蹦出來?根據上下文。看你的那種語境,還有你的模型結果,綜合其他的要素。這里頭都是大數據的分析,每個都是基于概率寫的。詞語接龍而已,因為它速度快,你認為它在寫文章,其實它在詞語接龍。
很多人說大模型到底“大”在哪里?一個小事例。馬車多少個零件?幾十個。汽車多少個零件?幾萬個。航天飛機多少個零件?250萬個。剛剛我們講過,Grok 大模型3000多億的參數,GPT3.5是2000多億個參數。大家就能知道它里頭大模型的這種復雜度,以及它背后牽扯到的算法、模型,也知道說很多東西為什么只有美國科技巨頭、科技狂人才搞得出來。
(五)基辛格博士、倪光南院士的思考
AI已經把全世界搞得大亂了,基本上每個人都在談論這個事情,我們很熟知的中國人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他的最后的遺作,講的就是《人工智能時代與人類的未來》,這本書400多頁,有點長,書的核心意思就是一句話:就是人類還沒有完全準備好,AI已經來了。政治沒有準備好,外交沒有準備好,技術沒有準備好,倫理也沒有準備好,法律也沒有準備好,社會環境也沒有準備好,家庭也沒準備好……AI已經來了。老爺子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全球很多有識之士呼吁對人工智能(AI)進行緊急監管,將其當作“與瘟疫和核武器一樣的全球優先事項”,以避免人工智能“帶來滅絕風險”它。現在歐盟已經出臺了管控AI的全球首部法律。這個問題2018年的時候我在廣州南沙請教過倪光南院士。倪院士跟我講AI可以代替普通人的工作,但是天才很難代替,“尤其是類似愛因斯坦的天才,AI很難代替”。倪院士站得高,望得遠,我們都很尊敬他。
Sora生成的與自然界迥異的圖片。圖左來自互聯網,四腳螞蟻。圖右由藍云獨家提供,后腦勺在前的男子。(摘自藍云課件)
(六)Sora能不能模擬全世界?
第六,Sora能不能能模擬全世界,能不能搞平行時空?奧特曼的OpenAI公司有三大產品,除了對話大模型ChatGPT、繪圖大模型DALL·E,另一個就是后來推出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對于號稱“世界模擬器”的Sora,業界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基于大模型它會產生一些認知的悖論、可能基于系統先天缺陷的悖論。大家看一下這張圖,螞蟻有多少條腿,都知道是六條腿,但是Sora生成的螞蟻是四條腿。另外一張,這是我獨家生成的圖片,后腦勺在前的男子,這就是Sora做出來的。所以Sora能不能模擬世界,其實是一個有待深入討論、有疑義的話題。圖靈獎得主楊立昆(Yann LeCun)對Sora的局限性,有深入分析,大家可以找來看看。需要說明的是,AI還在快速迭代中。
(七)中美大模型之間的博弈問題
第七句話,是中美大模型之間的博弈問題,這種差距會不會拉的越來越遠?有段時間我比較悲觀,但是有一天我明白了,美國科技的井噴,它有兩三年的快速成長期,這兩三年快速成長期你是干不了什么事的,你只能跟著,但是它不可能年年都有快速井噴期,它會經歷一段時間的醞釀平整期,后續10、20年是我們中國大量的機會。這張圖“LY-AI曲線”我跟大家報告一下,是我原創的,也是為了今天的活動,有一天洗澡的時候我想出來的,在“3+20”時間周期里面有中國產業的大把機會,這就是中國的機會。包括互聯網也是這樣的,互聯網也是美國人發明的,中國后來快速應用,但是我們應用得比別人好,應用出了特色,應用出了風格,應用出了中華的魅力。
(八)大模型的垂直化、行業應用,“小模型”
最后一句話。對于現在黨政機構,我勸他們都不要搞大模型,大模型都是死路一條,沒法跟美國硅谷巨頭直接競爭。要干什么?要干“小模型”。我帶來兩個案例,廣州有個區用AI來寫公文,黨政的公文,這種大模型是干不了的,為什么?因為大模型沒有語料去喂它,去訓練它的模型,這是黨政部門的優勢,因為黨政的公文系統不可能向ChatGPT開放,那你要怎么干?我自己搞個大模型,自己訓練,模型部署在自己的服務器,自己來用。另外,廣州市越秀區有一個AI社交的機器人也是部署在自己的小模型上,這是全省第一個AI私聊政務機器人,精準服務市民,獲得了第二屆“粵有數”數字化治理優秀案例獎。
面對AI潮流,對于個人來說是怎么辦?早點學,主動學,快點學,全面學,翻譯成互聯網話語就是:早死早投胎,早學早解放。對于當下的小朋友教育,大家不用過度擔心,只要身體好、心理素質好、有創新能力,其他不用太多擔心,有AI、腦機接口等給我們服務。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