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稿 | 萬元一斤的明前茶,究竟是不是智商稅?

“牛欄坑肉桂茶”2.9萬元一斤、普洱老茶4萬元一餅,甚至一些小眾茶葉也能賣到數萬元一斤……
臨近清明節,各大名優綠茶都陸續趕在清明前采制上市。從今年2月底開始,西湖龍井、洞庭山碧螺春、蒙頂山茶、恩施玉露等已經陸續上市。
明前茶的“天價”,究竟是物有所值,還是過度炒作?名茶的品牌價值來源于什么?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提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價值來源于核心產區的稀有,特色名優茶更是如此。
不能單純用“智商稅”來定義明前茶,要看到其內在的文化價值和社群的交往需求。品質分級、正宗工藝,以及清明這一關鍵的時間節點,共同造就了明前茶上價格的絕對優勢。未來,茶葉品牌將會愈加多元化,但明前茶作為金字塔的頂端,其品牌價值和市場前景都將居高不下。
“天價”明前茶,有錢也買不到?
中國傳統農業向來以傳統節日節氣為農事安排指導,茶葉生產亦如此。以明前茶為代表,還有雨前茶、白露茶、寒露茶、霜降茶等。
由于清明節前氣溫較低,茶樹發芽數量有限,能夠采摘的鮮葉并不多,并且品相佳、香氣鮮,因此有“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

“今年的春茶品質非常好,每一斤鮮葉的收購價在130元左右,高峰時期每天要采1噸左右的鮮葉。”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荊竹村茶葉基地管理人員談雪梅介紹到,“我們主要是加工安吉白茶,因為今年的市場行情好,我們基本上都是采摘一批,加工一批。”
當地的村民透露:“從價格來看,每斤明前茶可以賣到1200元左右,是雨前茶的1-2倍,整個茶產業能夠為村集體帶來36萬元的收入。”目前,當地2.17萬畝春茶迎來采摘高峰期,采摘期將持續到5月下旬,預計年產值將達到3000余萬元。
現下時節,重慶南橋寺茶葉市場的“明前”永川秀芽、西湖龍井等茶葉價格不菲,每斤從3000元到1.5萬元不等,甚至有些賣家還表示,如果是古老的母樹產的茶,給錢也不一定想賣。
明前茶雖貴,但對于愛茶人士,價格可擋不住熱愛的心。在北京,不少茶葉批發市場的明前茶需要提前預定。“最近來買茶葉的大部分都是來找明前茶”,據商家介紹,由于今年天氣相對冷一些,葉芽生長慢,今年明前茶的價格相比往年有所上漲,漲幅約為5%。
在常州茅山茶葉產區,當地一茶葉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受3月初倒春寒及凍雨影響,今年春茶開采時間相比去年推遲了十天左右,各品種均有一定程度減產。以金壇雀舌為例,今年產量同比減少了10%,較之正常年份縮水近三成。受此影響,3月27日前普通綠茶鮮葉價格維持在每斤140元左右,稍高于正常年份。
也有專家分析,雖然今年的明前茶比往年更加貴,但由于去年冬季雨水多于往年,大大促進了茶樹的生長,今年茶葉產量,尤其是清明過后,將比往年有所增加,預計比正常年份增產10%—15%,屆時,茶葉價格也將進一步回落。
精細分級:只為驚鴻一“品”
茶葉的優劣,往往在于其精密的分級。根據國家標準《茶葉感官審評室基本條件》對茶葉的條索外形、色澤、整碎、凈度、內質、香氣、滋味醇厚度、湯色、葉底來分類。級別越高的茶葉,在明前茶當中也就越受歡迎。
吳裕泰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明前西湖龍井茶的預訂量較去年大幅增長,首批茶葉已被提前一個月預訂一空”。為了保證茶葉及時上市,吳裕泰甚至連夜將首批茶葉運往北京,將在線下門店及線上微商城同步上架。在張一元門店,西湖龍井分三個價位,據店員透露,由于數量有限,價位最高的那檔茶葉已預訂得差不多了。
茶葉分級的工作,從采摘時就已經開始了。
“這么摘是最標準的,一葉一芯,最多兩葉一芯。”在永州寧遠縣的茶村,茶廠負責人指導村民采摘明前茶,村民們背著竹簍,三五成群,穿行在茶壟間,用指尖將一個個芽葉捻下。芽葉細嫩,要求功夫到家,認真細致來保證明前茶的質量,因此每人一天只能采3-5斤。

除了采摘造成的人力成本,茶葉的分級標準對價格的影響更加直接,很多人質疑:不同等級的茶差距真的這么大嗎?
就永川秀芽來看,業內共分為五個等級:依次為御芽(一級) 、珍芽(二級) 、極川(三級) 、特川(四級) 和一川(五級) 等5個等級。為了驗證不同等級之間是否具有真實的區別,業界專家曾對5個不同等級云嶺永川秀芽茶葉品質特征進行了實驗分析。
專家對不同等級永川秀芽進行分離鑒定,共有43種揮發性香氣組分,其中御芽27個、珍芽35個、極川37個、特川36個、一川39個。
其中乙酸乙酯等21種物質為5個等級永川秀芽中共有香氣組分,對構成永川秀芽風味具有重要作用,而酯類和醇類對永川秀芽特征性香氣成分形成有突出貢獻。由此可見,等級越高的茶葉,其內部的有機質更加豐富,能造成更優秀的感官體驗。
長期以來,茶葉的分級曾經受到過一些質疑,有人提出高級的茶葉與低級茶在口感上并沒有區別,就是純純“智商稅”“買面子”。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從我國的茶葉產業發展以及產品流通的角度來看,嚴謹科學分級制度不僅能加強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的建設,帶動更多以茶為支柱產業的地區致富;從消費端來看,茶葉商品始終都存在“買的不喝,喝的不買”的禮品性質,因此,茶葉的分級制度是順應市場的需求,也傳承了中國的禮文化。
炒制工藝:形上加“魂”
明前茶的上市背后是茶企繁忙的前期準備,各個茶村、茶園熱鬧非凡。采茶、攤青、殺青、回潮、干燥……每道工序都需要精準把控。
“對茶葉品質來說,制茶的工藝非常重要。”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加工與裝備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研究員鐘應富說道。他的團隊通過多年的科研,在殺青、揉捻、理條、自動化加工等四個方面實現了創新,永川秀芽制茶已形成了機械化連續化作業,在核心工序上實現了自動化和智能化運行。

上好的鮮葉制成的永川秀芽,呈現茶色“三綠”,即外形綠、湯色綠、葉底綠三個特點,這是判斷品質好壞的重要標準,而殺青是保證綠茶品質的關鍵工序。鐘應富表示,相比傳統的手工制造,機械化制造更能夠保證綠茶的品質和形態。
去年5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多項比賽接連登場。其中,重慶云嶺茶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選送的“云嶺·永川秀芽”,一舉奪得重慶市第六屆斗茶大賽和第十三屆國際鼎承茶王賽兩項比賽的“茶王”榮譽。
在眾多對手中脫穎而出,云嶺茶業是如何做到的?
“我們發明了‘蒸汽+熱風+微波’組合殺青工藝,確保了永川秀芽的‘三綠’。”鐘應富介紹,傳統殺青一般采用單一殺青裝備技術,容易導致焦邊糊葉、失水太重、斷碎率較高、香氣不足等缺陷。該組合殺青方式則保證了殺青工序的均勻穩定,解決了產品色香味的協調性問題。
茶的形態與靈魂,全在工藝。
永川秀芽是針形茶,茶葉緊直細秀,而傳統揉捻一般按輕—重—輕的揉捻順序加壓,諸多環節都是憑人工經驗把握。通過發明自動變頻變壓揉捻工藝及裝備,精確控制了揉捻投葉量、時間和壓力大小,實現了標準化、連續化和高成條率、低斷碎率的結合。同時,自動變溫變頻理條工藝以及分段干燥技術打造了緊直細秀、色澤翠綠的針形茶品質。
“傳統針形茶加工一般都是單機人工作業,按照工序加工,存在技術要求高、勞動強度大、堆料時間長、品質不穩定等問題。”通過設備配套與自動控制系列研究,制定不同產能設備配套方案,穩定每一道關鍵核心工序的作業參數和加工效率,實現了針形茶自動化流水作業,保障品質穩定和加工過程及產品標準一致。目前,團隊正在探索通過解析信息來控制或調整優化加工工藝參數,真正實現由“看茶制茶”向“數字制茶”轉變。
結語
明前茶,飽含了茶產業、茶科技、茶文化三重內涵,更是茶品牌的一處高光。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曾總結,品牌的底層邏輯是科技和文化。茶是我國將文化性和商品性融合最好的農產品之一,合理運用明前茶的市場效應,促進茶品牌的升級和轉型,提高質價比,做好消費者喜愛的茶葉產品。
參考資料:
[1] 央視網:數萬元一斤不愁賣,天價茶葉如何“炒”出來?
[2] 上游新聞:春茶進入采摘旺季 加緊采制“明前茶”
[3] 今日永州:寧遠:明前茶飄香
[4] 新華社:永川秀芽晉升“雙料茶王”的科技密碼
[5] 《西南農業學報》:不同等級云嶺永川秀芽茶葉品質特征研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