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寧再次“困于”高端化
凡是靠流量起來的生意,一定要在流量反噬前完成布局。
我們熟知的很多品牌或者大主播都是在成于流量,最終也敗給了流量。進入2023年之后,被稱“國潮一哥”的李寧日子似乎很不過好。
不斷下跌的股價以及偶爾出現的負面消息,讓這個本應該能再上一層樓的國潮品牌,迅速的墜落。
實際上,大起大落對于李寧本人以及李寧公司而言,并不陌生。早在十多年前,紅極一時的李寧也曾倒在了國際化的路上。但對于國際化的夢想,李寧顯然并未放棄,與安踏不同的是,李寧并未選擇大肆的并購,而是選擇內部孵化然后突圍。

2018年,因為紐約時裝周的成功,中國李寧作為獨立的高端化品牌,成功的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高端化轉型的成功,很快讓李寧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關注,不到三年時間,李寧就一掃過去十年的頹勢,股價創出了歷史新高,市值更是突破了2700億港元。
資本市場的成功以及產品高端化的順利突圍,給了李寧很大的底氣。于是在鞋服行業之外,李寧跨界動作越來越頻繁。
中國李寧的爆火,帶動了李寧業績的大幅上漲。
高端化之下,消費者對李寧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漲價”。而“貴”也成為了不少消費者吐槽的核心點。
當然,李寧的貴并不是空穴來風。在中國李寧爆火之后,產品的價格平均都達到了七八百元。侃見財經認為,貴并不等于高端化,高端化也必須物有所值,一味的提價只能消耗品牌的好感度。
很顯然,李寧的做法也很快遭到了反噬。
在設計風波之后,李寧的態度很快形成了輿論的反彈,不少消費者不再為“國潮”的標簽買單。李寧也在2022年之后開啟了打折去庫存,但效果并不明顯。
2023年年底,#李寧年內股價跌近70%#的話題突然沖上熱搜,近些年缺少爆款,設計風格平庸等也成為李寧的硬傷。
此前,李寧發布了2023年財報,財報顯示,2023年李寧的總營收為275.9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實現歸母凈利潤31.87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40.64億,下滑21.6%。下滑比較明顯。

在李寧的業績說明會上,李寧的管理層強調,公司不追求規模增長,而追求增長質量。這似乎也證明了李寧的管理層也意識到公司存在的問題。
綜合而言,對于鞋服品牌而言,盡管李寧已經具備了一些優勢,但實際上李寧還是以大眾化品牌為主。從當下的國內運動品牌市場分層來看,高端化還是國際品牌占據優勢,且阿迪、耐克等品牌,的確在品牌上要優于李寧。
從長期來看,鞋服行業是一個周期性行業,安踏已經通過多元化戰略完成了國際化布局,而李寧一直主打“單品牌”戰略,這點也讓李寧比較受挫,因為單品牌需要產品自身實力很強,而李寧似乎品牌力還不夠。
綜合而言,業績的下滑已經給李寧敲響了警鐘,十幾年前的國際化布局已經給李寧上了一課,李寧也必須意識到,高端化的前提是產品質量以及價格達到某種平衡,而不是一味的提價,最終庫存高企之后,繼而降價去庫存。
對于品牌而言,所有的高端化動作必須是循序漸進。從市場環境來看,“國潮”已經降溫,消費者情緒也已經回歸理性,李寧要做的應該是進一步加強研發,提高產品審美以及質量,進而進行多元化。此外,李寧還需要注意市場環境的變化,在產品之外多考慮“性價比”等因素。
如果李寧沒能抓住這一次機會,好好的打一次翻身仗,那么李寧和安踏之間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如果頹勢繼續蔓延,也許十幾年前的敗局,還將繼續上演。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