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走遍中國動物園,只為記錄下那些“中國原住民”的美麗身姿
錢成熙
李健,在新浪微博上的名字是@動拍伽利略。我最初注意到他,是因為他拍攝了一本2019年的動物臺歷。這本臺歷獨辟蹊徑,以中國本土的貓科動物為主題。臺歷中出現的動物有虎、金錢豹、雪豹、猞猁、金貓、兔猻……令人驚嘆原來除了有限的幾種網紅大貓以外,中國還有這么豐富多樣的本土貓科動物。而實際上,這只是李健影像記錄的一小部分,他所關注的,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中國本土動物。

李健認為,要保護動物,便要優先保護中國的本土動物。他還記得許多年前,在家門口的天津動物園,他曾用膠卷相機記錄下過動物園中的雪豹,但現在,雪豹早已不見。不僅雪豹,中國動物園中的本土動物的種類的數量在不斷地減少,也在不斷的被邊緣化。在這種緊迫感之下,他想要用鏡頭記錄與我們世代相伴卻日益減少的中國本土動物,以期留住它們的身影。于是,做美術設計出身的他第一次購買了單反相機,去練習攝影。從2012年開始,到現在的6年時間里,他從家門口的天津動物園開始,跑遍了全國四十多家動物園。2018年,還出版了《動物園中的中國珍稀哺乳動物》一書。這一切最終的目的,是想要中國自己的動物重新走入大眾視野,使它們獲得應有的關注和保護。
澎湃新聞:你提到過你拍攝中國本土哺乳動物的起點是拍攝動物園中的云豹。能說說為什么是云豹么?這一切是怎么開始的?
李健:我從小時候就很愛去動物園,后來隨著年齡增長,同時我也發現我曾經在動物園里見過的一些動物慢慢地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新來的一些外國的動物,由于我個人是比較懷舊的人,所以心里一直惦記著它們,想看看小時候在動物園里見過的云豹、雪豹這些中國的珍稀動物。后來我有了一些同是動物愛好者的朋友,與他們交流才逐漸意識到一個問題,絕大多數的本土動物在中國動物園里越來越少。許多動物不僅數量少,很多個體年齡也很大了,你不知道哪天它就悄無聲息地走了。

其中云豹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它不僅在天津動物園里見不到了,曾經在北京動物園的云豹也沒了。因為云豹這種動物在上世紀末,也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并不少見。像國內,包括長沙動物園、南昌動物園、廣州動物園甚至都順利繁殖過云豹。但是幾年前,當我開始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發現國內已經沒幾家動物園有云豹了。當時只有成都動物園、重慶動物園,還有黃山動物園(也就是皖南國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以及臺北動物園還飼養并展示云豹共5只。不過到了現在,只有重慶動物園有兩只,臺北動物園的云豹奶奶“云新”前兩天剛剛去世,現在只剩一只了。當時我覺得,如果再不留住它們的影像資料,可能會為時已晚。本來我期待會有一位專業的攝影師來完成這個任務。等來等去也沒等到,最后只能我自告奮勇,我去吧。
澎湃新聞:給您說的“本土動物”下一個定義吧。為什么它們對動物園來說如此重要?為什么你說“我們應該優先保護本土動物”?
李?。?/strong>“本土動物”最基本的要素必須是“土著”,這種動物從它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不是外來的入侵物種,盡管入侵物種也可能在人為引進下生活了好幾代,像著名的巴西龜。
隨處可見的麻雀,青蛙、刺猬、黃鼠狼,或者說是珍貴的東北虎、普氏野馬、馬來熊,它們都是本土動物。珍·古道爾有過名言,“唯有了解,我們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采取行動。唯有行動,才會有希望?!绷私馐亲钪匾?,沒有了解,談什么保護。我印象很深的是,紐約的皇后動物園門口寫著一段話:“我們只關心美洲動物,因為它們生活在我們身邊,伴隨著我們的歷史,對我們的文化與生活都十分重要……”

但是我國的現狀是,大多數人對我國的珍稀動物缺乏認識,在這方面基本是空白。我在地鐵站等公共場所經??吹胶螅麄鞅Wo非洲象、犀牛、鯊魚……但是,群眾如果連本土動物都不認識,不了解它們的現狀,那談何保護世界范圍內的珍稀動物?比如麋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本土動物“四不像”,但絕大多數人其實都不認得它,也不知道它很珍稀,甚至曾經野外滅絕。因此動物園的首要職能,就是教育,它是人們認識動物的第一個場所。動物園和博物館一樣,是學知識的地方。承擔著引領下一代正確保護動物的責任。
澎湃新聞:有哪些成功的通過動物園的繁育、展示而得到保護的本土動物的例子?
李?。?/strong>就拿之前提到的麋鹿來說。晚清時期,中國還有200到300只麋鹿,屬于皇家私有,全飼養在南海子的皇家獵苑內。后來因為戰亂、洪水,這些麋鹿就失散了,而外國人也趁機偷偷運走了一部分,包括1898年英國人偷運了18只麋鹿回國,并成功繁殖。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麋鹿才重新回到我國。后來我國在湖北的石首,江蘇大豐等地都建立了麋鹿自然保護區。
普氏野馬則是另一個好例子。它是世界上僅存的野馬。19世紀時期歐洲人帶回了一些普氏野馬在歐洲繁衍,而同時它的野外數量在不斷銳減,直到野外滅絕。1950年,人工繁育的普氏野馬有54匹,而到了1989年超過900匹?,F在,在我國的新疆、甘肅的自然保護區,已經有了成規模的普氏野馬野放種群。

再說說已經野外滅絕的華南虎,它曾經是我國分布最廣的虎亞種,也是唯一的我國獨有的虎亞種。但它在20世紀被大量人為獵殺。1986年,野生華南虎大約30只到80只,1991年曾有一次大規模的華南虎調查,但也沒找到活著的華南虎。中國動物園協會從1995年成立華南虎保護協調委員會,在動物園的精心繁育下,最初的6只野捕華南虎已經發展為現在的160多只??梢哉f,動物園就是華南虎的諾亞方舟。

澎湃新聞:我們都知道拍攝野生動物很難,相比之下,你覺得拍攝動物園的動物會更容易么?
李?。?/strong>并沒有想象中容易。比如我拍過一張金貓的照片,看上去很普通,就是一張金貓的站姿。但拍到這張照片不容易。金貓這種動物就喜歡躲起來,它的膽子很小,不像虎一樣會大大方方地走出來溜達。而且金貓白天愛睡覺,我必須了解它的活動時間。比如杭州動物園飼養過的金貓,9點半是它的喂食時間。所以必須提早來,才可以看到它在籠子里來回走動,等待食物。而且,我的照片需要反映完整的體態,所以要耐心等到一個合適的姿勢和角度,有可能一天都拍不到。

北京動物園的黃喉貂,也是出了名的難拍。因為它一般在晨昏時間活動,這個時間段周圍光線很幽暗,但它的動作也非常快,所以我只能透過取景器一直等待,等到它一動馬上連拍。所以說,拍動物沒有捷徑,必須得有耐心。
澎湃新聞:以你的觀察,在國內的動物園中,本土動物和外來動物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前來參觀的游客會對動物的產地感興趣并加以區分么?
李健:現在本土動物在動物園中可能只占所有動物的10%,其他種類主要來自非洲和南美洲。但無論動物的產地是哪里,沒有動物會百分百受歡迎,這和動物園展示方式有很大關系。比如像長隆的展示方式,會讓人覺得自己和動物比較近,不是舊式的囚籠式展示。它的展區模擬熱帶動物棲息的環境,綠化做得也很好,讓人一眼看去心曠神怡,感覺自己融入了自然。而且展區不一定越大越好,設計和它的習性應當相關。比如德國有一家動物園,為老虎建造了一座泰加林(由耐寒的針葉喬木組成森林植被類型,是野生東北虎的生活環境)。老虎活動范圍很大,一只老虎最少需要200平方公里的領地,所以這家動物園的老虎展區面積也很大。但有些動物并不適宜放在很大的展區中。比如小熊貓,有的動物園設置了很大的展區,種了許多樹。結果是小熊貓都躲在樹上睡覺。游客來了就會問:“小熊貓在哪兒呢?”
澎湃新聞:你覺得本土動物受到了足夠的關注么?有哪些被嚴重低估的本土動物?
李?。?/strong>許多動物園對待它們的本土動物都相當漫不經心。我曾在牦牛的籠子外看到標示牌上的照片是一只美洲野牛。你以為毛長得長的牛就是牦牛么?我認為正確的標示牌是首要的,其次,動物園最好能配備講解員,這樣可以充分引起參觀者的興趣。
不過,這種情況也在改善。有的動物園也會聽我的建議,給本土動物一些好的展示環境。比如我曾專門去齊齊哈爾龍沙動植物園拍貂熊,那是我國僅剩的一只圈養貂熊,按說應該是這家動物園的鎮園之寶。我去了那里一看,這只貂熊連說明牌都沒有。動物園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寶貝。在我提意見后,它終于有了一個新的說明牌。

澎湃新聞:有你拍過但是目前已經在動物園消失的本土動物么?
李?。?/strong>黃山野生動物園的云豹,這是我開始拍攝本土動物后記錄的第一只云豹。我在廣州動物園拍到的過大靈貓、小靈貓也沒了。以及前面提到的杭州動物園的金貓,以及齊齊哈爾的那只貂熊也壽終正寢了。西寧野生動物園的荒漠貓也不在了,它是中國特有的貓科動物,非常稀有。以及天津動物園的短尾猴、北京動物園的兔猻,等等,太多了。
澎湃新聞:在你看來,怎樣的動物園是理想的動物園,有這方面的例子么?
李?。?/strong>臺北動物園就是一個理想動物園的例子。它對本土動物非常重視。專門為本土動物建立了一個展示區,叫臺灣土著動物區。它特別對繁育中華穿山甲有經驗,現在在大陸,可能你只有在非法野味餐館的后廚才能看見中華穿山甲了,甚至很多人已經不認識穿山甲,把動物園的犰狳當成穿山甲。但臺北動物園已經成功繁育它到第四代。為此德國萊比錫動物園還曾派專人來臺北學習穿山甲的繁殖技術。臺北動物園還每周定期面向小學生做動物科普講解。每種動物前都配有講解員,為孩子們講解動物保姆是如何人工哺育動物的、動物背后的趣味,以及動物在野外面臨的生存危機。
澎湃新聞:有哪些本土動物是你建議我們一定要去動物園看一看的?
李?。?/strong>臺北動物園的土著動物區就一定要去看看。還有獨具西北特色的西寧野生動物園,動物園里的雪豹,兔猻、普氏原羚、藏野驢都值得一看。重慶動物園中有我國大陸動物園飼養的最后兩只云豹,還有金貓,華南虎。成都動物園有國內最大的豚鹿種群,以及四川羚牛,那里還有華南虎。

此外也推薦皖南國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那里有中華鬣羚,它也被稱為“四不像”,以及有中國特有的黒麂,它目前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當地的黃山短尾猴。北京動物園飼養的本土動物雖然已經大不如前了,但目前還有中華斑羚、盤羊,大鴇、狍子、小麂、沙狐,我國的四種馬雞那里也全都有。
澎湃新聞:現在還在繼續拍攝么?如果有的話,有什么拍攝計劃?
李?。?/strong>目前我的工作重心可能在宣傳教育上。中國動物園協會2019年的主題是“中國本土動物年”,我會配合他們做一些事情,讓公眾通過動物園這一最佳平臺,可以更好地了解、喜歡我們中國的本土動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