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滬科學家發現“明星”分子的新秘密,助力腫瘤免疫治療新方案

許琛琦表示,這一降解機制的發現,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腫瘤免疫應答,并助力設計新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法。
PD-1是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明星分子,其發現者Tasuku Honjo分享了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此前的研究發現,部分腫瘤細胞會通過異常激活PD-1通路,抑制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攻擊,腫瘤細胞因此得以逃逸、幸存,患者的病情隨之發生發展。
人們通過一些抗體作用于PD-1或其配體分子,阻斷其通路,從而可以逆轉“腫瘤逃逸”過程,讓免疫系統“重新”認識和攻擊腫瘤細胞,達到治療目的。
而阻斷PD-1通路也可以通過減少細胞中的PD-1數量來實現。但近年來,人們主要聚焦在開發PD-1相關藥物,對“PD-1是如何降解的”這一基礎科學問題較少關注。
基礎科學的突破,往往帶來應用上的改變。
通過長達7年的努力,許琛琦團隊揭開了“PD-1降解機制”這一被很多人忽略的問題。

他們發現,在被腫瘤“包圍”的T細胞中,FBXO38的“活躍”程度過低,這可能是PD-1不能被正常降解、數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他們進一步研究發現,治療黑色素瘤和腎癌的臨床藥物“白介素2”可以恢復FBXO38的活力。
但由于副作用較大,白介素2未能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且其抗腫瘤機制不明。
許琛琦表示,前述最新研究成果可以部分解釋白介素2的抗腫瘤機制。人們今后可以繼續優化白介素2的劑型/劑量,或設計新的聯合治療方案。
但為什么被腫瘤“包圍”后,T細胞中FBXO38的“活躍”程度就降低了?
許琛琦團隊正在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他認為,這可能與轉錄調控有關。
本研究主要由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許琛琦研究組完成,博士研究生孟祥波和劉希偉為共同第一作者。在論文中做出貢獻的還有多個科研團隊,包括南方醫科大學楊巍教授,中山大學魏來教授、周鵬輝教授,復旦大學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黃曉武教授,生化與細胞所劉小龍研究員和胡榮貴研究員以及美國MD Anderson癌癥中心孫少聰教授。經費支持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上海市科委以及中組部萬人計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