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西梧州:積極踐行“楓橋”經驗推進源頭治理
“我以前不懂得如何與家人相處,感謝你們的幫助,現在我們一家人和好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黃女士對上門回訪的婦聯、法官工作人員反饋道。前幾天,在“吾愛梧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室里,心理咨詢師分別單獨約見黃女士和歐某,了解他們的想法和訴求,通過“面對面”的方式析法明理。經心理疏導后,夫妻雙方積極調整心理狀態、消除隔閡,最終一家人達成和解。

近年來,梧州市萬秀區婦聯、萬秀區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在村(社區)全覆蓋建立“吾愛梧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聚焦“導、調、和”三字訣,促進家庭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多元化解、長效服務,以守護家庭和諧“小平安”推動社會和諧“大平安”。據了解,該做法被評為梧州市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工作法先進典型。
以導為先
減少家庭糾紛“起火點”
針對家庭矛盾糾紛變化快、易激化、易反復的特點,堅持法理情共融,最大限度促進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一是注重德治引導。深化家庭道德建設,將每周五定為家庭教育日,發動居民參與“最美家庭”評選、家長夜課堂、家風分享等活動200多場次,覆蓋人數4000多人。二是法治教育先行。組織“一村(社區)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宣傳小分隊,廣泛宣傳宣講民法典、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識,發布家事糾紛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吾愛梧家·小愛法官普法動漫系列視頻》,發放普法資料20多萬份。三是群眾自治參與。發揮“五老+鄉賢+志愿者”作用,動員群眾參與家庭糾紛化解。通過“點對點”定時服務、“面對面”上門服務、“一對一”線上服務等方式,“吾愛梧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受理有關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一般心理問題咨詢,對6200多人(次)開展心理測試、問卷調查、健康評估,調處家庭糾紛80多起。
以調為要
巧用家庭糾紛“滅火器”
針對家事糾紛隱私性、隱秘性強的特點,聚焦“前端排查+中端調解+后端回訪”解紛模式,積極推動家事糾紛“事心雙解”。一是延伸觸角“聯查”。加強服務站內規范化建設,并將服務站延伸至自然村、社區樓棟,構建矛盾糾紛化解“10分鐘服務圈”。整合成員單位優勢資源,選聘“五老人員”、平安志愿者擔任工作隊隊員,走訪排查苗頭性、傾向性家庭婚戀矛盾糾紛隱患,并匯聚婦聯12345、法院訴源治理、綜治網格化等平臺數據,實現家庭糾紛“一網收集、一網研判、一網調解”。二是多元化解“聯調”。由法院、婦聯聯合政法委、教育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相繼在萬秀區潘塘社區等62個村(社區),全面建立“吾愛梧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實現個性化調解優勢互補,共同發力,有效化解了家庭關系緊張、家庭教育缺位等問題,近兩年排查調處家庭矛盾糾紛260多起,重大疑難家庭糾紛8起,調解成功率100%。三是重大風險“聯控”。針對中、高風險等級和跨地域的婚戀家庭糾紛,“吾愛梧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組建由法律專家、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咨詢師、婚姻調解員等組成的專業團隊,多角度分析,全方位調解。對涉家庭暴力、多次報警且未化解或高風險的突出家庭糾紛,形成“跟蹤清單”進行分類預警、動態管理、談心回訪、包案化解,促進當事人家庭情感修復、事了人和。
以和為貴
筑牢家庭糾紛“防火墻”

高效整合人員、資源、平臺,常態化為群眾提供家庭教育、家事調解、心理疏導等“一站式”家事服務。一是打造“溫馨”環境。打造以“愛”為主題,集多元調解、心理疏導和親子觀察等為一體的“吾愛梧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讓群眾在如家般的溫馨環境下敞開心扉,解開心結,緩解當事人緊張對立的情緒。二是組建“親和”團隊。由基層干部、“三官一律”、法律顧問、心理咨詢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等組成專業化復合型團隊,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糾紛調解、情緒疏導等服務,促進家庭糾紛實質化解,深化訴源治理。近兩年來120多件家事糾紛實現訴前化解,大大節省了訴訟資源。三是探索“長管”機制。建立家庭糾紛研判會商、協調聯動機制和“吾愛梧家”家庭教育指導合作協議,將“一社區一心理咨詢師”“一社區一法律顧問”“法治副校長”“騎樓大媽”等機制有效融合,實現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司法保護深度融合,形成共同推動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化解的強大合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