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州新塘工業園搬走76家污染企業,居民稱“住得也安心了”
廣州增城新塘環保工業園的76家高污染洗水印染企業今年集體完成了搬遷。
吳彩云的家就在工業園旁邊的新世界花園小區,見到她時,她滿臉笑意心情格外高興,因隔壁工業園臭味擾民等問題,她與鄰居們舉報、“抗爭”了多年后,終于在今年取得了勝利。
臭味兒沒有了,小區房價漲起來了,“我再也不用整天想著回湖南老家了。” 吳彩云樂呵呵地說。
去年,廣州市鐵腕整改中央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841件市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解決。面對環境治理帶來的“陣痛”,廣州致力于打基礎、解難題、謀長遠,把工作重點放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
政府工作報告上的數據顯示,去年,廣州空氣質量位居全國大城市前列,“廣州藍”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在改善環境的同時,廣州市發展動能轉換成效明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一批世界500強企業重大項目落戶廣州。
11月21日,站在廣州增城新塘環保工業園76家企業搬遷后騰出的大片空地上,新塘鎮常務副鎮長羅明在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采訪時說,企業的搬遷是借助環保手段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的有效手段,過去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今更加注重質量,不搞“饑不擇食”,企業搬遷轉型雖然歷經“陣痛”,但騰出來的土地將在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方面發揮更多作用。
“牛仔之都”
新塘是廣州增城區的工商業重鎮,地處珠江三角洲東江下游河畔的北岸,南與東莞一河之隔,西與廣州黃埔區相連,處于廣州、深圳、香港的交匯點。
上世紀80年代初,香港商人來到新塘辦起了牛仔服裝的來料加工廠,鎮上40多名村民成了鎮里的第一批工人,小小的來料加工廠給老板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也激發新塘人紛紛辦起自己的牛仔服裝廠。
短短幾年,大大小小的服裝加工廠冒了出來。羅明形容當時的場景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遍地開花”。
與服裝加工配套的洗水漂染企業也在那時建立起來,這些洗水漂染企業最初從大墩村起步,因為污染了河流,當地村民意見極大,2004年新塘鎮開始大規模治理,逐漸將洗水廠、印染廠遷至新塘鎮西側西洲村的環保工業園。
產業鏈的不斷成熟、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再憑借地理區位優勢,新塘鎮牛仔服裝及相關配套企業近萬家,涉及近30多個行業,成為新塘的支柱產業。新塘牛仔服裝產品暢銷中國各地,遠銷俄羅斯、美國、歐盟、南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也成為廣州改革開放后向世界展示的一張特色名片。
羅明自豪地說,“中國每賣出10條牛仔褲就有6條是我們新塘生產的。”
廣州增城區發改局總經濟師朱建輝介紹說,2011年高峰時,新塘工業園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到達480億元。
“必須轉型”
2004年,新塘環保工業園開始規劃建設,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牛仔制造過程洗水印染等問題。
但由于入園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環保問題,吳彩云等周邊居民與園區矛盾不斷激化,甚至曾出現過拉條幅等極端抗議行為。
2016年12月中央環保督察期間,新塘環保工業園被重復投訴了31宗,占了整個增城區交辦案件的26%。
與此同時,棉價上漲、訂單下滑、勞動力成本上升、缺工人等難題正擺在廣州新塘牛仔服裝企業的面前,這座昔日的“牛仔之都”正面臨轉型升級“拐點”。
“我們反思必須要轉型。”新塘鎮鎮長潘國說,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后,新塘環保工業園整治工作被列為全區“1號工程”,經過梳理,園區內的牛仔服裝洗水漂染企業68家、油庫企業8家,總計76家,但以實際經營主體來算,涉及的經營主體多達289個,近4萬工人。
轉型怎么轉?“這些企業畢竟為新塘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潘國說,為了降低環保整治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新塘鎮政府對76家企業分“三步走”實施停產。2017年9月10日,5家油庫率先停產;2017年12月31日,18家手續不全、生產條件較差,又已完成“圣誕訂單”的企業也隨之停產;到了2018年2月10日,最后一批,也是最大一批的53家企業,在春節前給農民工發放完工資后,也正式宣告停產。
截至2月10日,新塘環保工業園的整改任務全部完成,76家污染企業關停搬遷。
但新塘鎮并不是要完全放棄傳統的牛仔服裝產業,今年,增城區提出培育3-5個牛仔紡織服裝知名品牌,支持8-10家紡織服裝龍頭企業發展。
羅明向澎湃新聞解釋說,“這個產業在當地發展這么多年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產業鏈和市場,我們的目的是促進他們轉型,去年我們制定了整體規劃,對于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我們要求關停,達標的企業我們鼓勵轉型升級給予一定補貼,經過優勝劣汰后,留下來的企業更具市場競爭力。”
陣痛
陣痛帶來的這筆經濟賬該怎么算?潘國說,從短期影響來看,76家企業的停產,直接導致新塘鎮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減少了30.59億。同時,上下游受其影響共同停產的還有73家企業,也導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減少了33.71億元。再加上受此影響減產的企業,又減少了10.5億元的工業產值,“三項加起來總共有74.8億元之多。”
而洗水漂染是牛仔制衣產業的中間環節,涉及到前面的紗線漂染,以及后面的成衣洗水,因此對上游、下游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羅明預估今年全年新塘鎮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會減少80多億元,對比去年245億元的產值,今年的降幅將達到32.65%,接近三分之一。
但新塘鎮并未因這短期的陣痛發愁,反而認為這一舉措對新塘鎮未來的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是好事兒。
朱建輝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實際上,隨著用地成本、人工成本的增加,實際上2011年達到峰值以后新塘工業園區內的牛仔服裝產業產值一直在下滑,到今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已經下降到116億元,“目前只剩下四分之一的產值”。
“牛仔服裝本身屬于較低端的產業,生產環節粗放,再加上近年來用地成本、人工成本增加,牛仔褲的利潤在大幅壓縮,工業園區也在走下坡路,就算沒有環保約束,產業也在自我淘汰,而環保的硬約束促進了工業園區的加速轉型,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企業關停后,騰出大片土地,為高新技術產業的引進留出空間。” 朱建輝說。
“騰籠換鳥”再出發
新塘“牛仔之都”的形成、發展、轉型是廣州改革開放40年的一個小小縮影,改革開放再出發在潘國看來,就是從過去單純的追求經濟快速發展,轉變到現在追求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來。
今年7月17日,廣州市發改委發布了《廣州市產業用地指南(2018年版)》對新塘環保工業園的發展規劃做出了調整,主導產業調整為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新材料與精細化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與衛星應用、生物醫藥與健康醫療等產業。
“新塘鎮位于粵港澳大灣區黃金走廊的重要節點,如果不騰出籠子,我們用什么去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哪里有空間和土地去吸引更好的東西進來?” 經歷污染企業關停帶來的短暫陣痛,潘國對未來雄心勃勃,他說根據廣州市“十三五”規劃,未來增城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新塘通過污染企業的治理、投資服務的提升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76家企業關停后,新塘鎮政府鼓勵支持廣州市大景印染有限公司、增城市科建有限公司對環保工業園舊廠房進行盤活,分別投資建設大景·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基地項目、科建創新孵化園項目等兩個孵化器項目,共計投資6.3億元,預計年產值5.17億元。
此外,三個大數據項目也擬落戶于此,潘國說,他們在新項目的引進上不再“饑不擇食”,而將嚴格把關,“籠子已經騰出來了,如果又隨隨便便找來一只麻雀,那就產生不了多大的效益。我們更希望找一只老鷹進來,老鷹偶爾飛出去還可以抓幾只小雞回來呢。”
而以吳彩云為代表的居民則更關心自己居住的環境。園區污染企業的關停,讓她在廣州住得安心了,不像以前總是想回湖南老家。
吳彩云說,以前污染企業生產的時候屋里經常飛來一個個像毛毛蟲似的絮狀物,每次掃地家里都是厚厚的一層,“當時我們就經常投訴,還出去拉過橫幅。直到2017年4月以后,這些工廠才慢慢關了,空氣好多了,‘毛毛蟲’也沒了,我在這住得也安心了。”
幾乎與76家企業關停同步,廣州地鐵13號線也通到了新塘鎮,乘坐地鐵從新塘半個多小時可到達廣州市中心。環境改善,交通方便,周邊的房價一下子上漲了一倍。
“可能別的地方房價也漲了,但漲得沒我們這么多,我覺得房價上漲和污染治理還是有關系的。”吳彩云笑著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