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莞麻涌水環境治理經濟效益顯現,多家知名大企業入駐
“我們設定了嚴格的環境準入門檻,也就意味著以后企業到我們這里投資,錢(稅)留下,污染絕不可以。” 11月22日,東莞市麻涌鎮黨委副書記陳文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采訪時說。
改革開放初期,麻涌鎮交通不便,只能引進一些洗水、漂染、電鍍等低端產業,加之禽畜養殖業的大量廢水、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導致河涌淤塞、發臭發黑,不僅影響了周邊居住群眾的生產生活,也制約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那時候麻涌鎮經濟發展落后全市排名倒數,我們去市里開會都自覺的坐在后面,”陳文龍說,2013年,麻涌提出全鎮91平方公里全面進行環境整治,經過五年的努力,麻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鎮的河涌水質從劣Ⅴ類恢復到Ⅲ至Ⅳ類,水質監測綜合得分多次在水鄉片排名第一。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從2013年的52.3%提升至2017年的88.6%。
作為東莞市“水生態文明示范區”,麻涌的巨變是東莞追求綠色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縮影。2012年東莞市提出城鄉統籌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2016年以來,東莞以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掀起新一輪環境治理風暴。
今年9月起,東莞將每月的10日定為東莞的“河湖保潔日”,全市各鎮級、村級河長以及各界志愿者都走向河湖岸堤,為身邊的河湖保潔。
東莞市政府常務會提出,力爭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樹立“國際制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美麗東莞形象,實現東莞城市形象和美譽度全方位的、質的提升。

華陽湖巨變
地處珠江入海口的東莞,地理區位優越。轄區內水系發達,河流密布,交通便利。改革開放初期,依托港口、河流、水庫、湖泊,大量的工廠在東莞拔地而起。
陳文龍已經在東莞麻涌鎮工作了28年,他告訴澎湃新聞,相比東莞的其他鎮(街),改革開放初期的麻涌鎮區位優勢并不明顯,因公路(橋梁)通車較遲而受到制約,麻涌鎮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偏低,那時,選擇到麻涌的工業企業也多是化工、皮革、印染、電鍍等污染企業。
當時,麻涌鎮境內的華陽湖附近散布著洗水、漂染、電鍍等各類產業100多家污染企業,加之禽畜養殖業的大量廢水、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導致華陽湖及周邊河涌淤塞、發臭發黑。
這種現象在東莞這一水鄉地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今年73歲的袁浩林是土生土長的麻涌人,他回憶起那段時光,皺起了眉頭:“上世紀80年代前麻涌是‘魚米之鄉’,改革開放后整個東莞的經濟都在快速發展,而交通不便的麻涌為了發展經濟引入了一些污染企業。那時臭氣熏天,臭水溝很多,水都很差,地里種的菜都不吃。”
袁浩林說,直到2013年,政府下了很大決心,逼走了污染企業,環境一天天在變好,人們的環保意識也一直在變好。
2012年東莞市提出城鄉統籌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以水鄉地區為突破口,大力推進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投入17.1億元推動水鄉地區“兩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企業整治退出。
麻涌積極主動爭取到東莞市3億元的獎勵資金,對全鎮91平方公里土地進行全面整治。
“因為華陽湖周邊有10多條河涌入湖,我們當時就提出以華陽湖的綜合整治為核心,提升全鎮整個河網的水質。”陳文龍說。
麻涌鎮結合自身實際,確立以“治污促轉型”的工作思路,推動華陽湖周邊企業整治退出,對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企業堅決關停,對洗水、電鍍、漂染等不符合產業規劃的企業引導退出,先后對德廣隆洗水廠、海珠紡織廠、中成化工等112家“兩高一低”企業進行關停,騰出用地近2000畝。
11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這里藍天白云,綠樹掩映。華陽湖特色美食店鋪的業主林沛春告訴澎湃新聞,華陽湖周邊騰出土地后逐步形成了創客坊、印象水鄉、漁人碼頭等新型商業體。她自己也是在那個時候返鄉創業的。
林沛春說,自己1995年初中畢業就背井離鄉在外打拼了20年,2015年當她回到家鄉麻涌鎮時,發現老家的發展很快,當時鎮政府也支持他們這些在外打工的游子回家創業,她就回到了麻涌,在華陽湖對面夜市經營了一家特色美食。
性格開朗的林沛春被大家稱作“春哥”,她說環境變好后,來華陽湖旅游的客人增多,周末店鋪的生意可以用火爆一詞來形容,她與家人還要聘請四五個大學生幫忙才能忙得過來。
麻涌鎮一方面充分利用華陽湖原有生態本底和環境整治成果,高標準開發旅游項目,另一方面,加快推進華陽湖周邊地區品質提升和配套完善,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華陽湖景區開放以來每年接待游客300萬人次,成為珠三角重要的休閑度假勝地。
“周邊廣州深圳來的游客特別多,周末的時候一般都是一家人到這里度假,” 林沛春說,這里儼然已經成為廣州的“后花園”了。
作為東江下游,華陽湖水質的提升也改善了東江水質。東江V類水質進入華陽湖,出湖水質能達到IV類最終入海。
陳文龍說,華陽湖環境整治提升帶動了華陽湖周邊用地升值,例如華陽湖濕地公園西側印象水鄉項目共116.41畝地塊,租金從每月每平方米0.8元提高到8元,翻了10倍。
“現在是環境最好的時期,”袁浩林說,以前麻涌人都想著要出去,現在來麻涌的外地人越來越多。
自設“河湖保潔日”
麻涌通過水環境整治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帶來經濟效益的提升,是東莞市通過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騰籠換鳥”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今年9月起,東莞將每月的10日定為東莞的“河湖保潔日”,全市各鎮級、村級河長以及各界志愿者都走向河湖岸堤,為身邊的河湖保潔。
東莞市水務局局長倪佳翔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河涌水環境綜合整治將作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城市品質提升、推進美麗東莞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通過推動河湖長制工作、水環境綜合整治等方式,讓水生態環境不斷修復改善,河湖治理保護取得明顯成效,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得到提升。”
11月21日上午,東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東莞城市形象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力爭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樹立“國際制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美麗東莞形象,實現東莞城市形象和美譽度全方位的、質的提升。
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推薦,許多地方組團到麻涌鎮學習經驗。
陳文龍對澎湃新聞說,一方面在招商引資時選擇性更多也更有底氣了;另一個方面,2016年開始隨著中央環保督察的開展,雖然麻涌鎮也發現了一些糧油氣味擾民等環境問題,但相比其他地區,由于麻涌鎮水環境整治工作開展較早、比較主動,因此在被督察時壓力相對沒那么大。
“等到被‘督’的時候再做工作,那就晚了。”陳文龍舉了爬山的例子,他說,“總歸都是要爬到山頂的,我們一開始爬的時候比較早,爬山的途中低著頭一步一步認真往上爬,到最后就會比那些一開始松懈的人輕松許多。”
改革開放再出發,初冬的東莞溫暖如春,驅車行駛在麻涌鎮街道上,京東、周黑鴨等大型企業都將華南地區總部設在這里。
陳文龍說,去年京東在麻涌買下543畝土地投資建設東莞電子商務基地及物流樞紐中心,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是京東最先進的基地之一,而這將直接增加麻涌鎮的稅收收入,也會帶來周邊群眾收入的增加。
為什么選在麻涌建廠?京東公共事務部副總監祝琳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麻涌位于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內區位優勢明顯,2014年7月京東進駐麻涌租了一個物流倉儲,2016年京東在麻涌納稅1.05億元,2017年納稅1.25億元。
祝琳表示,營商環境的改善,生態環境的提升是京東選擇麻涌的理由,“我們的廠區建在這樣的環境下,員工上班心情也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