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柳葉刀-腫瘤學》:只有不到5%的癌癥研究涉及中低收入國家
·預計到2030年,四分之三的癌癥死亡病例將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與此同時,只有不到5%的癌癥研究涉及中低收入國家。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有923萬女性罹患癌癥,443萬人死亡。全球每年有100多萬女性被診斷出生殖道癌癥,導致60萬人死亡。
近日,臨床腫瘤學研究期刊《柳葉刀-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發表的一篇觀點文章指出,近幾十年來,婦科癌癥在預防、早期發現、治療和生存結局方面的進展喜憂參半,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之間差距顯著。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四分之三的癌癥死亡病例將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與此同時,只有不到5%的癌癥研究涉及中低收入國家。
文章認為,在高收入國家有效的癌癥控制策略往往不適用于低收入國家,因為二者在疾病特征、衛生系統能力、社會文化、治療完成率和藥物供應方面存在差異。
全球女性癌癥護理面臨社會經濟障礙。以子宮內膜癌為例,該病的患病人數約占全球所有癌癥的2%,過去十年,高收入國家發病率提高了10%以上。
據了解,微創手術(常規腹腔鏡或機器人)聯合實施前哨淋巴結活檢是早期子宮內膜癌的標準治療手段,治愈率高。2023年發表的兩項隨機對照試驗報告稱,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化療的輔助手段,可顯著改善原發性晚期(III期或IV期)或首次復發性子宮內膜癌女性的無進展生存期,與分子亞型無關,這將徹底改變子宮內膜癌的管理。此外,引入四種不同預后子宮內膜癌亞型的分子分析有可能提高遺傳高危個體的精確檢測和治療。
然而,國家與國家之間、國家內部的手術管理和輔助治療仍存在很大差異。大多數資源匱乏地區的女性沒有渠道進行任何腹部手術,遑論微創手術、基因篩查或輔助治療。
類似的情況也在宮頸癌中出現。它是全球最常見的婦科癌癥,2022年,超30萬人因宮頸癌死亡,其中90%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過去幾年的研究表明,更保守的錐形切除術(局部宮頸切除術)或單純子宮切除術(僅切除子宮體)效果不劣于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切除子宮、宮頸、部分陰道以及周圍的淋巴結等組織)。新的放射治療方式進一步改善了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的預后。此外,在標準化療的基礎上加入免疫療法或用抗體-藥物偶聯物代替低效化療,可顯著提高生存率。
然而,宮頸癌發病率最高的人群獲得放射治療和其他新療法的機會最差。
據統計,在全球范圍內,包括美國、歐洲和加拿大在內的國家關鍵化療藥物短缺嚴重,導致臨床醫生減少劑量并將治療方案轉為定量供應。23個人口超過100萬的中低收入國家缺乏放射治療設施,其中78%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因此前述文章提出,要激勵基本藥物,特別是仿制藥的本地生產,以避免過度依賴國際供應鏈和數量有限的制造商,并動員全球利益相關者克服非專利藥物生產的障礙。
癌癥護理的挑戰還來自社會文化因素。文章介紹,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宮頸癌,但疫苗接種率仍然是一個問題。疫苗接種存在的障礙包括供應、資金和可及性,以及關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錯誤信息、對疫苗的污名化等。在一些地區,一些宗教和政治團體存在強烈的反疫苗接種情緒。
據了解,70%的子宮內膜癌可以在早期被發現,5年生存率超過90%。但子宮內膜癌檢測依賴癥狀,最常見的是陰道異常出血,許多患者對此缺乏認識。據報道,黑人女性和來自較低社會經濟群體的女性子宮內膜癌發病率較高,并且在更晚期時才能被診斷出來。
外陰癌和陰道癌也是一個例子。這兩種癌癥經常在絕經后女性群體中發生,平均發病年齡為72歲。外陰癌占所有婦科腫瘤的40%,陰道癌很少見,與宮頸癌或外陰癌密切相關。由于文化禁忌,女性很可能不愿意就診。
“當務之急是,國家層面對癌癥干預措施的衛生經濟評估必須根據患者、衛生系統和社會層面的成本來衡量。需要明智地利用技術,使用強大的循證干預措施來改善癌癥控制策略,可以考慮即時診斷、遠程醫療以及人工智能。”文章寫道。
值得關注的是,文章提到癌癥研究經費不平等,在貧困地區進行的研究數量非常少。此前有證據表明,投資于女性健康能帶來明確的經濟回報,癌癥治療的經濟成本估計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4%。
文章呼吁多國合作,重新調整經費支出方向,以解決患者可負擔的癌癥干預措施短缺問題,例如關鍵的全身治療、基本外科手術、宮頸癌篩查和HPV疫苗接種。
“呼吁重新調整支出方向可能是理想主義的,但將用于低質量治療、非循證醫學干預措施、昂貴設備和過度治療的資金重新分配當然是可行的。”作者補充道。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4)00137-2/fulltext#seccestitle90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