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血常規中的“↑↓”箭頭到底代表什么?
當拿到化驗單
上面密密麻麻的數值
上上下下的箭頭
總叫人一頭霧水、不知所措
這些指標該怎么看?
又提示著什么問題?
3月14日,我們講幫助大家
快速解讀血常規報告

周四話健康不見不散~
時間
3月14日(周四)9:00-10:00
地點
河北醫大一院
5G醫技病房綜合樓1樓健康講堂
講者
檢驗科朱淑敏老師
講課內容
《血常規中蘊含的秘密》
首先
看到這些“箭頭”不必害怕
我們可以通過它
來判斷自己是否健康
沒有箭頭更不用擔心啦

白細胞--負責對抗外敵
當敵軍(細菌、病毒等病原體)
侵入人體時
白細胞就從身體各處聚集過來
對抗外敵
別以為人家只會用“蠻力”
白細胞“軍隊”
戰略清晰,分工明確
有人負責打細菌
有人負責打病毒

中性粒細胞--主攻細菌
當細菌偷襲時
它不像病毒那么嬌小靈活
不能藏身在細胞里
只能把自己直接暴露出來
一旦細菌進入人體胡作非為
身體就會快速產生大量的中性粒細胞
去“前線”戰斗
這時
血液中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
比例都會升高

淋巴細胞--清理病毒
病毒進入體內后
會利用自己嬌小的身軀
狡猾地侵入人體細胞中
不斷地繁殖和狂歡
攻城掠地,超級囂張
直至把宿主細胞破壞
而淋巴細胞會識別
已經成為「行尸走肉」的細胞
一旦嗅出「病毒」的氣味
就會立刻集結起來
號召更多的“兄弟”加入這場戰斗
病毒被打敗之后
它的數量又會恢復到正常值

其他指標
1、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發育成熟后是巨噬細胞,具有比中性粒細胞更強的吞噬能力。當有細菌入侵時,巨噬細胞可立即發揮抗感染作用,另外對腫瘤和病毒感染的細胞具有強大的殺傷能力。
2、嗜酸性粒細胞
主要與過敏因素有關。如果患有慢性鼻炎、慢性皮炎、慢性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體檢中嗜酸粒細胞就會偏高一些,這是正常現象,不必擔心。
3、嗜堿性粒細胞
如偏高很可能存在過敏反應,如蕁麻疹或過敏性休克等,其次是內分泌疾病(如甲亢、庫欣癥等)。還有應激反應,如心梗、重感染、大出血等。體檢中極少出現異常,稍微偏高、偏低可忽略。
4、紅細胞
氧氣的“搬運工”,如果紅細胞的數目和形態出現異常,就可能影響血液運送氧氣的能力,甚至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5、血小板
負責凝血止血,當身體有磕碰、外傷導致血管破損時,就需要血小板這個“維修工”上場了。
血小板 ↓:人體止血能力下降。一旦血管出現破損,就可能出血不止、止血困難。
血小板↑:可能會發生血液凝集,導致血栓。
總之,高了、低了,都不好。

你這樣做過嗎?
很多家長會一看孩子發燒感冒
就給孩子吃抗生素「壓一壓」
心想:
“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
要知道
抗生素對于病毒感染束手無策
而且
大多數病毒感染是自愈性疾病
很多不需要藥物治療
兒童常見的普通感冒
幾乎都是病毒感染

盲目使用抗生素
不但會造成對肝、腎的損害
長期或反復濫用抗生素
還會催生出一種可怕的怪物
——超級細菌
健康小貼士
超級細菌是指具有多重抗藥性的細菌,即使用了很多種抗生素,也無法把它們殺死。

簡單來說
感染上了超級細菌
就接近于「無藥可醫」
什么情況下用抗生素呢?

在「中性粒細胞」和細菌的戰斗陷入僵局的時候,一劑抗生素就是天外來兵了,但也只有在這個情況下才需要用到抗生素。

寶寶情緒激動、嘔吐時
白細胞也會升高
在沒有任何感染依據時
僅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
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可在三天后復查

朱淑敏
檢驗中心主管檢驗師
河北省健康教育與康復學會分子診斷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體液診斷委員會委員,擅長出凝血檢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