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QQ真的不行了嗎?
本篇原創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DT商業觀察;作 者:史悠綺 數 據:史悠綺、編 輯:鄭曉慧 設 計:戚桐琿、運 營:蘇洪銳 監 制:李晶禹。
雖然QQ的用戶數已經不敵微信,但仍然是令其他社交APP羨慕的存在。
根據月狐數據2023年12月的統計,QQ月活躍賬戶數達到5.9億。

因為功能豐富,不少人對QQ的喜愛甚至多于微信。
比如抖音最近爆火的“養火花”,就和QQ早前備受喜愛的“續火花”有異曲同工之意。
在抖音,只要和好友連續互動3天,就能收集到紅色火苗。而在QQ,如果和好友連續互發消息超過3天,就可以獲得“擦出火花”的標識。
互動越多、越頻繁,就能“養”出更多火花;相反,如果有一天沒互動,辛辛苦苦“養”了幾百天的火花,第二天就會消失。
總之,還有不少人日常仍然會高頻使用QQ,甚至更喜歡QQ,而非微信。
那么,2024年,是誰在用QQ?為什么他們更喜歡QQ?《DT商業觀察》結合了數據和采訪,嘗試回答以上問題。
月活只有微信的四成,但仍有5億人堅持用QQ
根據騰訊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截至2023年9月30日,QQ的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下面統一簡稱為“月活數”)僅占微信四成,為5.58億。(此處微信數據指:微信及Wechat合并數據,下同)

回顧近10年的數據變化,2015年,微信月活數首次超過了QQ智能終端月活數。2016年,微信月活數全面反超QQ月活數——即使在這一年,QQ的月活數也達到了近10年的巔峰,達到8.7億。
往后的6年中,QQ和微信月活數變化,基本上是此消彼長。騰訊也從2019年開始,不再公布QQ月活數,僅公布QQ智能端月活數。
但我們也注意到,從2021年-2023年第一季度,QQ智能終端的月活數正在重新增長。
QQ在月活數上無法與微信抗衡的原因,過去通常被認為是QQ主打“大范圍社交關系”,本質上更像一個交友工具而不是溝通工具;而微信是基于通訊錄來組成的強關系熟人,你的家人、親戚、好友、老板、同事……基本上都在微信里,因此對日常生活也有更高的粘性。
再加上微信是手機時代的產品,功能簡潔、使用方便容易上手,通過率先推出“發送語音”“微信搖一搖”“微信支付”等功能,收編了全年齡段的用戶。
但如今,正是QQ這種“大范圍社交”的屬性,讓它在年輕人心中占據一席之地。
00后為什么喜歡QQ:“發瘋自留地”、在陌生的社會中創造一個熟人圈子
2017年,騰訊在財報中指出:QQ在年輕用戶中,有較高粘度。同時,年齡為21歲或以下用戶,成為QQ智能終端用戶增長的主力。
來到2023年,偏愛QQ的00后仍不在少數。
根據Questmobile數據,2023年3月,00后月活數TOP5的APP中,00后用戶最偏好使用的APP仍然是QQ。

在01年出生的snowy(化名)眼中,相比微信等其他即時通訊軟件,QQ是可玩性更高的“細節控大師”。
snowy在QQ聊天過程中常常使用到互動功能“戳一戳”。相比微信的“拍一拍”,QQ“戳一戳”可選擇的互動標識“更豐富也更好玩,不止表情更多,還融入了‘藥丸’之類的流行梗”,“發送語音還有變聲功能,這些都是微信沒有的”。
QQ的個人自定義狀態,除了保留以前電腦上的“在線”“離開”“忙碌”等老狀態,也增加了“水逆退散”“emo中”“我crush了”“一起元夢”等充滿網感的新狀態。
當線上社交從原本現實生活的附屬品,成為實際生活的重要延伸,00后便決定放棄“束手束腳”的微信和朋友圈,把QQ視作自己的世外桃源。
這種從一個軟件轉移到另一個軟件的行為,通常被稱為“電子搬家”,本質上都是希望遠離現實中的關系,遠離一切“表演學”,隨意地釋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QQ如是,微博、小紅書、lofter等APP亦如是。
但多虧了“社群”,QQ不僅可以讓00后自由“發瘋”,還能讓00后在一個陌生人社會中,自行創造一個有相似愛好的熟人圈子,追求更真誠的人際關系。
“QQ可以通過搜索篩選群名等方式加入群聊”。從事電競賽事策劃,同時也愛好各類網絡游戲的snowy,在QQ上加入了不少游戲社交群。01年的Brian(化名)在QQ的“閱讀”上看完網文后,也會直接搜索加入相關的網文讀者群。
從Brian的視角來看,QQ群對新人更友好。
“我如果進一個微信群,那就無法看到我加入之前的消息文件、圖片,一切都是空白的,QQ群卻可以看到以往消息,知道大家之前在聊啥,可以瞬間融入。”
Brian也發現,微信群普遍鴉雀無聲,QQ則正好相反,“全是活人”。
QQ群里基本上“聚集了一群奇奇怪怪的人,活躍度高的離譜。從小說情節到生活日常,什么都能討論”。
這不僅契合了00后對真誠的人際關系的理解,也進一步推動00后在QQ中和同好們暢所欲言,“想說啥就說啥,說啥都不會冷場,說啥都有人回應”。
而且,00后還可以在好友主頁中,設置兩人的“親密關系”或者“搭子”關系,包括閨蜜、死黨、王者搭子、學習搭子等。
這個設置讓00后小紅書博主@此女逍遙“感到很幸福,因為這不再是目的導向的分組,而是真正在尋求一種關系的鏈接,我和她們之間是因為某種情感羈絆或是共同愛好,才有了不僅浮于點贊之交的鏈接”。
當然,這一切背后少不了騰訊本身的“助攻。
前面提到,微信月活數在2014年就開始逼近QQ,QQ的用戶規模也摸到了天花板。或許是意識到這一點,大約在2014年,QQ就正式提出“年輕化”的概念,把年輕人當作“救命稻草”。
隨后新增的功能也是針對年輕人喜歡表達個性、樂于接受新玩法、同時尋求更多的關注和認可而提出的,包括興趣部落、QQ看點、厘米秀、語音變聲、跨屏互動、坦白說等。
相比微信10年只更新8次大版本的速度,QQ為了籠絡年輕人,光是2020年就每月更新一次,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更新4次。
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這些功能都太過于“花里胡哨”,“打開看了一眼人都傻了”,還是微信“簡單干凈,舒服多了”。
還在使用QQ的90后、95后:為了更好地工作,或者更好地遠離工作
除了00后,普遍已經成為打工人的95后和90后,同樣也是當前使用QQ的主力軍。
有米有數《2023年度移動流量白皮書》顯示,2023年中,QQ用戶25歲以下年齡占比最多,其次就是26-35歲的用戶,同時二者占比相差僅0.9%。

通過采訪我們發現,95后和90后使用QQ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為了更好地工作,二是為了逃離工作。
對于第一類原因,QQ在工作上確實有微信沒做到的功能。對比微信,QQ可以輕松上傳1G以上的文件和視頻、不會壓縮照片像素、可以屏幕共享、遠程協助、還能發起群課堂、群作業、線上批改……
這也是網上許多人感慨“QQ簡直吊打微信”“用微信工作真的好麻煩”的原因。
95年出生,現居上海的BOBO(化名),仍在使用QQ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傳文件”。
“QQ的歷史文件不會被自動清除,但是微信如果沒有及時下載的話就會被自動清除,所以我平時的工作習慣是將重要文件都上傳QQ備份,方便后面查找。”
而對在北方某省會城市體制內從事基層工作的c25(化名)來說,QQ群比微信更適合辦公。“因為微信群有人數限制,微信群最多500人。QQ群經過認證后,人數上限可到3000人。我們單位的QQ工作群目前是有1900多人,而且QQ群可以設置多人管理,所以還是用QQ比較方便。”
因此,c25上班用QQ,下班用微信,“QQ和微信就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分界線”。
而對今年29歲、現居廣東中山的月豕(化名)來說,使用情況則基本相反,除了辦公軟件,同事和領導還會在微信上給他發工作消息,QQ則一條工作信息都沒有。
月豕回憶到,大概是高中時期換了智能手機之后,朋友們都開始用微信,他也一度很少用QQ了。但幾年前,自己因為入坑了游戲《最終幻想14》,就又重新用回了QQ。
“這款游戲社交屬性很重,游戲鼓勵老玩家帶新玩家,建立類似師徒的關系,當時我在論壇找導師,這種游戲招募一般都是留QQ號,我找的導師留給我的也是QQ號碼,”月豕說。
QQ的存在“說極端一點,可以算是逃避工作的樂園”。
“如果在游戲里遇到了比較聊得來的,就會加個QQ”,“QQ好友不太會涉及現實生活,我絕大多數都是在群聊,很少1v1聊天,但也和通過QQ群認識差不多三年的朋友,互相寄過禮物,哪怕沒見過面。”
而對于95后的羊羊(化名)來說,QQ不僅方便玩游戲,也能有效進行工作關系上的“斷舍離”,哪怕只有一把游戲的時間。
“作為王者榮耀玩家,我QQ區的英雄和皮膚都更多,之前因為換手機,我就為了從安卓-蘋果的賬號而付過費,所以也不太能舍棄QQ”。而且相比微信,“QQ區也不太會遇到領導和同事”。
寫在最后
從1999年2月,QQ首個版本QICQ(OPEN-ICQ)上線,到2024年,靠著5億月活用戶,守住社交領域TOP2位置。
對于更年輕的00后來說,如今“花里胡哨”的QQ,是線上的迪士尼樂園。
而對于曾經歷過“非主流時代”的95后、90后等,QQ也是他們在數字時代的記憶構建和回溯之地。
對每月固定將手機照片上傳QQ的95后甜甜酥(化名)而言,免費好用的QQ相冊,就是自己生活的日記本:“相冊里最老的一張照片,是初中運動會上和好朋友的合影,而如今,最新的一張,是我的結婚當天,和好朋友的合影。”
甜甜酥說,“時間過去了,生活中有好的、不好的改變,但總有些不變的,也是種幸運”。
或許對QQ來說,也是如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