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代表建議|趙皖平:加快反虐待動物立法,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虐待動物和未成年人保護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虐待動物及傳播暴力畫面會給青少年帶來巨大危害。”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在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采訪時表示。
自2013年以來,趙皖平已連續擔任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是他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任期。在過去歷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先后圍繞《動物保護法》《伴侶動物保護和管理法》、將虐待動物罪納入《刑法》規制范疇、將友善對待動物納入文明城市評比標準等問題提出建議。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又帶來了《關于建立動物檢察機制織密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的建議》。
趙皖平告訴記者,虐待動物的實質上也是虐待旁觀的兒童,這可能會使他們失去同理心和對生命的敬畏,失去對殘酷的敏感性,從而將殘忍行為內化成自主意識,滋生暴力犯罪。
近年來,有關“熊孩子”面對動物行為失當甚至虐待動物的新聞時有發生,趙皖平表示,對于這一行為如不及時加強教育引導,極易造成未成年人對自我定位和與外界溝通的認知偏差,從而增加實施相關犯罪行為的風險。
趙皖平指出,當前很多學校沒有采取兼顧校園安全和人文教育的科學方法管理校園內的流浪動物,而是慣性采取驅趕、捕殺甚至虐殺的措施,直接或間接給學生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科學、文明地管理校園動物,給校園動物提供人道主義待遇,讓學生們帶著尊重生命的靈魂進入社會各行各業,是學校應有的責任。”趙皖平認為,友善對待動物、不虐待動物,其本質是倡導文明理念,以和平方式處理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這也是生態文明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
“過去我也提出了一些建議,現在的難點就是必須要在立法層面推動這件事。”趙皖平表示,我國有關保護動物的法律主要是《野生動物保護法》,僅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沒有對虐待動物行為加以嚴格界定和管理,防范措施少,懲罰力度不夠。
趙皖平呼吁,應盡早制定《動物保護法》。嚴厲制裁濫殺、濫捕、虐待動物行為,多學科聯動生命教育,提高中小學生動物保護意識,使孩子們從小樹立尊重和保護生命的意識。
趙皖平表示,針對當前存在以惡劣、殘酷手段虐待寵物等動物的行為,我國目前沒有法律明確禁止。檢察機關應在進一步健全動物保護公益訴訟的同時,聯合公安、城管、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網信、郵政等動物相關執法部門,在未成年人保護的框架下達成執法共識。在執法出現問題時,檢察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行政主管、監管部門充分履行監管職責,遏制虐待虐殺動物現象,加快完善動物保護的立法工作。
趙皖平強調,檢察機關要與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聯動,普及尊重生命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有效矯正不良行為,在孩子們的心靈里傳承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共情和關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