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開封東大寺:不光有吃,還有護國佑民的傳奇
原創城市影像—第20期
凌晨4點,開封順河區清平南北街
早已燈火點點,熱氣騰騰
隨著一陣陣濃純的香氣飄出
日復一日的熱鬧即將如約來襲
“去寺門,喝湯!”
幾乎成了老開封開啟一天的必備儀式
無論是身穿練功服、練劍打太極的
還是睡衣翩翩、遛狗托鳥籠的
或是豪車名衣、手握千萬生意的
還有穿戴時尚、渾身透著剛從外歸來新鮮氣的
寺門,總有種神奇的魔力
為著這一口,起早,趕路,排隊
無論遠近、代代如此,春夏秋冬、無關風雨
大家都說,寺門是開封味道的靈魂
但老開封卻說
這兒不光有吃,這兒還是開封的傳奇!

Made in 開封
1
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
黃河決堤,洶涌咆哮著,向開封城滾滾奔來
頃刻間鋪天蓋地,將開封城團團圍困
城內官民驚嘩,遂立即緊閉五門
(北門、南門、曹門、大梁門、宋門)
由于水勢兇猛,南門竟為回溜沖開
黃水傾門灌城,積水成湖
百姓紛紛跑上城墻躲避,嚎哭漫天
正當重金懸賞、募人堵南門之際
四五十名回民,自告奮勇、謝絕重賞報酬
后越來越多百姓加入堵水行動
誰知南門剛堵,黃水又從宋門旁鉆進城來
由于洞口在城下,屢堵屢滲
回蕩的波濤不斷沖刷著
已歷時近200年的城墻根基,全城告急!
正當時任河南巡撫牛鑒飛調河營兵之際
又見開封東大寺附近熱血回民再度挺身
協助營兵購磚拋石,以護城根
當家中房屋上的磚拆完堵水后
最后又將東大寺房上磚拆掉
怎奈大滔來時,破舊城墻又被沖垮三十余丈
此時城內磚石全部用光
恰從北邊漂來兩只滿載磚石、麥秸的料船
為把料船拉到城墻前
20名回民青年協同河營兵,跳入洶涌的黃水中
黃水終被堵住,但19名回民青年卻再沒能回來
巡撫牛鑒將此上奏朝廷,道光聞之深為感慨
下旨重修東大寺,并欽賜“護國清真”匾額
牛鑒也親書“護國佑民”題詞相贈
還特制“無論官民人等,到此下轎下馬”的牌示
安放在北邊大門石獅后,以示對東大寺尊敬。

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
商丘失守,日軍的炮火在開封上空隆隆響起
“賣花生糕的白鳳山依舊穿得齊整
盤扣布衫的白袖子褊在黑色紗外套袖口外面
嘴里哼著西皮流水,閑庭信步邊走邊說:
‘只要人不死,白靈就得遛,湯就得喝
我倒要看看日本人
能不能一炮把我給榷死。’”
“沙二哥剛走近爾瑟的湯鍋前
只聽天空中劃過一溜哨音兒
一顆炮彈在東大寺大門前不遠的地方落地開花
隨著一聲巨響
清平南北街上頃刻一片號叫聲
沙二哥冇竄,他撣了撣落在布衫上的土
大聲喝道:‘爾瑟,給哥哥盛碗湯!’
那天清早,沙二哥把整整一大塊鍋盔泡湯碗里
邊吃邊泡邊添湯,在密集的槍炮聲中
把爾瑟的一鍋湯喝得見了鍋底。”

從此,寺門便成了開封城的一個傳奇符號
但凡城里的百姓、南來北往的賓朋
只要提到與吃相關的內容
那絕對繞不開寺門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
每天早上,這也絕對是開封城最熱鬧的所在
不論男女老少
都會奔著自己心儀的攤位
操著純正的開封話,親切熱絡的打著招呼
然后端上一碗剛出鍋的鮮湯
找個馬扎坐下,就著兩碟小菜
哧溜哧溜的埋頭吃起來
許久,只聽一聲“得勁!”
嘴上留香、一臉滿足的抬起頭
一天純正的開封生活方才開始!

傳奇理由|憑著一口鮮,能讓貧富貴胄、男女老幼,都按天起早來見
推薦搭配|鍋盔、燜罐肉、酸辣泡菜

傳奇理由|看似油膩中年大叔的顏,卻包容著清新唱作人內涵豐沛的心
推薦搭配|鍋盔/水烙饃/燒餅、酸辣泡菜

傳奇理由|相傳發水災時,城里缺衣短糧,為了糊口,各家拿出僅有的食材,最終匯成一鍋湯,經逐漸演變成了胡辣湯。沒想到這麻辣鮮香、酷勁十足的嘻哈小子,竟有重情重義、共度難關的感人特質
推薦搭配|雞蛋布袋/油饃頭

傳奇理由|長了一張性冷淡的臉,卻成了眾多美味的夢中情人、絕佳伴侶
推薦搭配|任性百搭

傳奇理由|別看ta肌肉健碩、荷爾蒙滿滿,卻真真一枚沙綿軟嫩、滿口生香的小鮮肉
推薦搭配|燒餅夾牛肉、牛肉配湯、牛肉單吃,款款美味

傳奇理由|肌膚飽滿,“礪”久彌香,彈力十足,彈走魚尾紋
推薦搭配|單吃,就已足夠美

位于順河區清平南街路西
開封市現存規模較大的伊斯蘭教清真寺
據傳可能始建于唐宋時期
原寺在開封城外東南三四里處文莊
重視教育、重視武術
曾被譽為河南省的首坊
1963年被定為開封市文物保護單位
本文視頻影像、文字、圖片均由『最城市THECITY』原創,轉載須經該微信公眾號授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