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職業拳手到開女子拳館,我的“滾燙”人生 | 未完待敘
14年前,女子拳擊手毛毛退役后在上海開了一家專注于女性的拳擊俱樂部。女子拳擊究竟是一項怎樣的運動,真的像電影里那么熱血嗎?從專業拳擊運動員到女子拳館老板,毛毛經歷了怎樣的心態變化? 本期《未完待敘》“3.8婦女節”特別節目,聽毛毛分享她的“滾燙”人生。她說:拳擊,其實是在與自己對話。而女性,不要去定義自己。
以下是她的講述:
01
看完《熱辣滾燙》,我只想說:太真實了
電影《熱辣滾燙》播出之后,同學們非常熱情,都在后臺跟我說這個電影“很燃”“很熱血”,然后哭得稀里嘩啦的,我就覺得很高興。看了這個電影之后,我還是覺得非常不容易,它展現出了很多關于拳擊的力量美,還有面對人性、用拳擊可以幫助到大家,我覺得都很好,包括實戰那部分也非常真實。
這個電影還反映出來中國女性的一些特質,比如說忍讓、包容,我們都在不停地開解別人,以及試圖去容忍一切。我覺得善良是一個很好的品質,可善良不可以被別人利用甚至被攻擊。那你練了拳之后你會發現,我善良的本質依然在。但是我有一個保護殼,我可以很硬氣地跟他說我是練拳的,請你放尊重一點。我覺得聽到這個就還是挺有力量感,或者覺得自己做這件事情是有一個意義存在的。

毛毛的“拳場寫真”。圖片來自受訪者
練了拳擊之后當然不可以出去打架了,但是你說別人騷擾你的時候可不可以去防止?可不可以去大聲地說“不”?我覺得這其實是你練了拳擊應該做的。我們可以防御,可以去建立自己內心比較強大的機制,有勇氣去面對很多不公平的事情。這個時候我覺得拳擊其實是一種底氣,或者是一種心靈的力量吧。
02
從i變e,拳擊改變了我的人生
六年級之前我非常i。雖然我的姓氏很特殊,我姓弓,但班里面45 個學生,到年終了老師甚至都不知道我姓什么。我的家長也覺得這孩子不敢去跟別人去說話,會不會以后長大了到社會上會受欺負,就覺得那要不要去嘗試一下運動。因為我爸爸年輕的時候就是打拳擊的,他就讓我也去試試看。我就在一個暑假的夏令營中,去了我們的市體校。
我記憶里就是大夏天還要坐公交車到了體校里面,去了就開始跑操場,圍著體校跑十圈,在我的腦海里就很像軍訓。到了那個拳擊館里面,那時候是沒有女生在練拳的,而且還是散打和拳擊混在一起,就看到那些師哥們在那邊踢腿打拳,就覺得還是很酷,覺得他們打拳的時候真的很好看,小小的內心突然間有一點火花。我就跟著他們一起去學動作。

毛毛在拳館纏繃帶做準備動作。圖片來自受訪者
大概一個暑假過后,等到我回到學校就發現自己不一樣了,好像可以跟同學說話,可以跟老師交流,有一點點性格上的轉變。后來因為還挺喜歡打拳的,家里人也問我要不要去專業隊,就去了體育學院專業隊,里面就是分男隊和女隊了。
這就是我為什么后來想要開一個女子的拳館或俱樂部,我就覺得我從練習的時候就一直是跟女生一起,我想拉一幫姐妹一起練,大家一起玩。可以有男生,但是可能女生在一起練,這個環境可以比較公平地實戰。

毛毛所在的沈陽體育學院女子拳擊隊合影。圖片來自受訪者
2003年2006年我就已經參加一些青少賽和全國比賽了。那時候就挺卷,是因為女子拳擊突然間被大家認識到了。當時我們是希望可以達到更高的高度,比如我會想有沒有可能參加奧運會,但那個時候女子拳擊這個項目還沒有進奧運。我就想了很久,我可不可以在這個項目上練那么久? 我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我覺得那可能做不到。


拳館一角陳列著毛毛的獎牌和獲獎證書。圖片來自受訪者
正好在那個時候,中國又出現了職業的女子拳擊手,她叫高麗君,是我的師姐。我就跟我的爸爸來到了上海,簽約了職業拳擊。我那時候沒有想過什么生死,什么打臉之類的,就覺得這個更厲害,就想試試看。我也去過韓國,打過一些職業的比賽, 4 回合的, 6 回合的,包括 10 回合的金腰帶挑戰賽我都參加過。我還記得打金腰帶那次,我付出了很多的體力,還降體重,從 57 公斤一直降到 44 公斤,瘋狂減肥。賽前我看到那頓飯真的是像餓虎一樣,就光記得要吃飯了。

2006年2月24日,世界級職業拳擊賽女子57公斤級正賽中,上海“女子職業拳手第一人” 高麗君奪得金腰帶。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2006年,毛毛在韓國參加職業拳擊比賽。圖片來自受訪者
我很慶幸的是,在我的職業生涯里面輸比較多,沒有什么機會贏,我遇到的對手都非常強。我看這個電影的時候就感同身受,我覺得大家都是人,打一打吧,沒關系,輸了就輸了。不敢打,然后在背后說你不行,這個才是比較輸的表現。
03
女性不適合練拳?讓他們說去吧
大概 20 歲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歇一歇,就退役了。20 歲到 22 歲這兩年是有放棄過打拳的。然后我經歷了社會,跟大家一樣被社會“毒打”,工作很艱辛,社會上的人對你有一種折磨,覺得這個跟拳擊比起來簡直太可怕了。我就又想著要去打拳,就聯系我的師兄說要不要他在國外的比賽給我再安排一點。那準備比賽我要先鍛煉,當時看到上海多數的拳館都是男子的,或者里面都是男生,那我就自己練練吧。
我就找了一個舞蹈教室,拿上我那些裝備自己練,練的時候我就想通知一下我的幾個打籃球的好友,問她們過來有沒有空一起。我的第一節課就是這樣開始的。三四個好朋友過來,她們第一次打拳,就覺得,“天哪,怎么這個世界上有女孩子打拳” “太酷了,這個東西挺好玩,要不要以后我們隔三差五地再在一起練?”我就在那段時間里一邊自己練拳,一邊去教我的朋友打拳,就開始慢慢地演化成一個俱樂部,一個打拳的俱樂部。


拳館除了日常訓練之外,也會組織舉辦一系列比賽。圖片來自受訪者
早年的時候打拳的人還不多,他們會說女性不適合打拳。后來到了2015、2016 年的時候,包括維密在國外引領的一些浪潮,就是打拳可以更健康這個理念傳到了上海來,很多人就知道了這個項目,就覺得女生為什么不可以打?現在女生打拳就已經家常便飯了。也是因為疫情之后,大家覺得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找尋一些運動或者說排解壓力的方式?那拳擊它就很好。
我們現在的客群主要是在 20 歲到 30 歲左右這個區間,職業種類非常的廣泛,醫生、創業者,各行各業的都有,多數人過來的目的還是想健康和減壓,能找到一個地方讓自己放松一下。


毛毛和拳館學員們的合影。圖片來自受訪者
現在每次看張偉麗打比賽,我還是會叫我朋友一起看直播,哪怕我在旅游,也會把手機支在那里,充個會員趕緊看,一幀都不想放過。我看完之后最多的表述就是,我原來怎么是干這個的,我都不太相信。那個敬佩之情,就是當別人 30 歲的時候依然在打比賽的時候,我只有敬佩。
我這兩年會想,如果當初沒有打拳現在我會是什么樣?跟很多的媽媽們一樣結婚、生孩子,然后就在家里面,好像也不太可能。我這個性格導致我沒有辦法那樣在家里頭待著,我可能更希望我去做一件事。所以不是說我多適合拳擊,而是正巧在我的人生長河當中,拳擊選擇了我。現在它已經差不多是我的皮膚、血液,就好像跟我長在一起了,成為我的生命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毛毛。圖片來自受訪者
我小的時候,我很多老師都說過我不適合練拳,他們都覺得我身高不足、臂展不足,在身體素質不足的情況下,你看我還是依然在打,也嘗試了各種,我只想給大家證明一件事,就是不要去定義自己,無論你協調不協調,然后不要有身材焦慮,什么胖瘦高矮都可以。拳擊這個項目就是在認知自己,在與自己對話,輸贏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了解自己或者困在原地,努力地嘗試,踏出這一步就好了。
*文字為節選,完整版請點擊視頻觀看
*圖片(除標注外)均來自受訪者
關注【未完待敘】
故事未完,生活待敘。聽100個有意思的年輕人,講述他們的洶涌人生。
制片/后期/文字:周依
拍攝:周依、郭子皓
監制:徐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