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字街頭|社交的默契:離群索居與人際崩潰
如果和左撇子鄰座,為了讓自己和對方都感到舒服,最好的辦法是坐在他們右邊。如果左撇子堅持坐在右邊,就會讓鄰座的人感到困擾。這種困擾并不是因為不便,而是因為他不能通融,打破了社會默契。這說明社交不適很少是因為生理原因引起的,引起不適的往往是態度。
我認識一些這樣的人,他們因為對細節的堅持無法和別人相處。比如一直用抹布擦拭別人接觸過的任何東西,又比如每次開口說話都用反問句,或者相向而行的時候總是急于避讓,結果每次都和別人撞在一起。和他們在一起,時刻都能意識到他們的習慣是不可改變的,終于有一天,其他人會想辦法避免和他們見面。
所以,離群索居的人并不是主動選擇離群索居,而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不一樣而受到排斥。但做一個事事通融的人并不容易,起碼不會比做一個孤獨的人容易。

在城市里生活,人和人發生摩擦的幾率很高,為了自己的習慣不被別人看做怪癖,不得不處處容讓。最不幸的是,那些別人看來是怪脾氣但又喜歡熱鬧的人,在人群中特別昂揚,開會的時候總坐在第一排吃香蕉。
其實他們十分敏感,深知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看上去對其他人的評價不以為然,實際上比一般人更加在意。當他們感到孤獨的時候,這種孤獨特別無從化解。說是孤獨,其實已經在抑郁癥的邊緣徘徊。
適度的孤獨可以無所求于人,比較起來,比勉強與人相處更適意。
但人和人之間的默契,是不斷變動的。年齡、職業、身份、地位、財富、愛好,還有潮流,都影響默契的成立,喜歡走在別人前面還是走在別人后面,說話聲音大還是小,是不是喜歡摸鼻子、眨眼睛的頻率、習慣先看左邊還是看右邊,對默契的影響,只有在和別人互動中才能把握。

默契不是社會交往的目標,而是社會交往本身,可以羅列,無法窮舉,中國人稱之為分寸。如果人和人的交往可以用標尺度量的話,標尺上的指針會不斷游移。衣服的顏色款式,皮鞋上有沒有灰塵,乃至架腿和抖腿這種幅度不大的身體活動,都會讓指針發生振蕩。不隨時保持更新升級,就很難確定指針游移的閾值。
人際交往的閾值因為多變而脆弱,崩潰也就隨處可見。越是在城市,越是在大城市,越是容易看到人際崩潰的后果。
那些在街頭躑躅的流浪人群,不管他們陷入生活崩潰的起因是什么,人際崩潰都是這個過程中最早的一部分。普通人對他們視而不見。當人們經過一個每天表情嚴肅地獨自坐在同一條長椅上曬太陽的人,經過一個靠著商店外墻坐著的流浪漢,經過一個把全部家當綁在一輛自行車上的人,再經過一個每天在固定的垃圾桶里翻檢垃圾的人,就像經過一個又一個消防栓。
但在內心里,大多數人并非真的完全漠然,相反,他們會感到一種深刻的恐懼。這個人——沒錯,即使他們脫離所謂正常生活、喪失一切并且沒有體面,他們仍然是我們的同類,他們的崩潰也許只是出于一個微小的原因,也許是許多次不大不小的選擇累積的結果,也許是周圍的人過早的放棄或因為某些小小的社交不適而避免和他們保持接觸所致。

人們真正擔心的是自己會變成他們中的一員,特別是老了以后,會因為無法承受的疲憊或者一種難以拒絕的誘惑,一步步放棄對別人適度的忍耐,也放棄了讓別人適度忍耐自己的努力。人們擔心自己會越過某條看不見的界線,社交標尺上的指針就會像被磁場干擾的儀表一樣,徹底失效。
養寵物也許是一種管理人際崩潰的手段,目的是保證退出人際交往的過程盡可能地緩慢平滑,不致于發生過于猛烈的斷裂。
我認識一些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總是和別人打交道的人,其中很多在打電話之前需要做長時間的心理建設,如果不得已和別人進行長時間談話,事后總是心情低落,甚至會引起強烈的自我嫌棄。這些人很容易在貓和狗身上尋找安慰。
因為有在人群中感到孤獨的經驗,他們比較能夠接受真相,不會因為被貓或狗舔醒,就想到它們竟然在評估什么時候可以開始吃掉自己,而內心受到打擊。他們已經被打擊慣了。
習慣和貓狗生活的人,最終會花費更多時間和貓狗在一起。有一些人最終將選擇和動物而不是人類一起生活。
(作者系攝影師,現居上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