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 +158
對話|政協委員孫潔談罕見病用藥:多層次保障很有必要,專項基金也在試點
2月29日是國際罕見病日。罕見病患者的用藥該如何滿足?發病率不足百萬分之一的超罕病種,又該如何保障?
國際罕見病日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采訪時表示,現在財政支出和醫保支付有壓力,對于罕見病患者的用藥保障而言,多元支付、多層次保障很有必要。同時,社會保障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推進罕見病用藥多層次保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孫潔稱,超罕的發病率可能不足百萬分之一,人群極少,致殘、致死性比較高,藥物研發和生產成本高,醫療成本也高。她建議建立專項保障基金及專項保障制度,來分擔超罕患者的用藥費用。
多元支付、多層次保障很有必要
澎湃新聞:目前在罕見病用藥保障方面,還存在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孫潔:除了醫學領域,社保、醫療保險方面關注罕見病保障多始于2018年。這一年,我國公布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算是罕見病用藥保障的“元年”。現在納入病種目錄的藥品不斷增加,隨著國談藥不斷深入,加上各界人士呼吁,推進的速度也比較快。但對比國際上的保障,國內相對還是滯后了一些。
這兩年財政支出和醫保支付有壓力,在這樣的當口探討罕見病用藥保障,多元支付、多層次保障很有必要。從創新藥的角度來看,我國創新藥產業起步較晚,生物制藥、價格形成機制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還有很大空間。不過,政府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在“健康中國”這樣的大背景下,罕見病用藥保障未來的趨勢應該是向好的,這一塊我還是蠻有信心的。
澎湃新聞:該如何繼續推動罕見病用藥保障?
孫潔:罕見病用藥保障應該是社會保障的一部分,社會保障要堅持的一個原則,是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加快推進罕見病用藥多層次保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很難一蹴而就。要分輕重緩急,漸進地把這些藥品納入醫保,比如境內有藥但還沒納入醫保目錄的,沒有納入醫保目錄的藥品中,有些是高額、超罕用藥,有的有明確治療效果,有效果一般的。先把容易的解決掉,或者能推動的先推動,難度較大的,費用額度確實較高的一步步來。當然不光是醫保,醫保僅僅是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個層級,每個層級都應該承擔一部分罕見病用藥保障的壓力。
第二個,針對超級罕見病的特殊群體也要逐步地推動,比如可以從發病率和確診率入手,不是說撇開發病率低于百萬分之一的超罕,超罕也要一步步推。《罕見病目錄》已經有207種病種了,能納入醫保的病種藥品也在增加。又如能否把一部分罕見病,在大病保險第二層面上繼續銜接,在安全、穩健、可持續的前提下,將更多罕見病納入惠民保。
希望建立專項保障基金和專項保障制度
澎湃新聞:尚未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超罕病種,可以從哪些方面提高用藥可及性?
孫潔:超罕的發病率可能不足百萬分之一,人群極少,致殘、致死性比較高。藥物研發和生產成本高,醫療成本也高,患者用藥有很大挑戰,這是現實。每過幾年推動幾個藥品得到保障,還是有必要的。至于哪幾個先推進,還要征求藥物經濟學等方面的專家。在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的情況下,漸次地納入基本醫保或多層次保障體系中。患者確實很著急,但想盡快解決或者一次性解決,難度還是比較大。因此,希望國家逐漸推動超罕的用藥保障,包括建立專項保障基金,建立專項保障制度,以分擔超罕患者的用藥費用。
澎湃新聞:您曾提出根據按病組付費(DRG)、按病種分值付費(DIP)分組進行惠民保,這種模式將如何利于罕見病?
孫潔:目前大家對惠民保的看法,就是擔心它到底可不可持續。惠民保作為商業健康險,是市場自發行為,低保費、低門檻、高保障,自愿參保,在門檻和保費這么低的情況下,承諾的保障一兩百萬、兩三百萬,這樣的定位可能面臨較大的可持續的風險。
我們在想,怎樣對惠民保進行優化,在它可持續的情況下,通過DRG、DIP二次分組,把惠民保迭代升級,基本的想法是對高發的重大疾病,在地方層面進行分組,比如慢性病或癌癥,包括罕見病。在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后,再通過惠民保,通過對病種的二次分組,對地方高發的病種,且費用高昂的,進行第三次報銷。
對進行分組的這部分病種患者,在惠民保定價時,要提高費率。對一些大病的產品,允許第二年或第三年費率適當上調,或者產品可以分為一級產品、二級產品。再加上DRG和DIP二次分組,對地方高發的重大疾病推出升級版惠民保。
澎湃新聞:您呼吁各地政府和社會資本設立罕見病專項基金,可以什么方式設立這個基金?如何籌資?
孫潔:發達國家的基金會形成時間較長,通過基金會來分擔罕見病的用藥費用也比較常見。目前國內病友組織或其他基金會也在行動。罕見病藥品價值很高,在不影響醫保基金支付的情況下,成立獨立的基金當然最好。實際上就是在醫保基金外,在普通參保人繳費形成的基金外,單獨設一個基金,這對罕見病來說,保障會穩健一些。
基金的形成應該是多方的,從國家投入來講,現在經濟的財政收入、醫保基金結余都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因此經濟發達地區或許有條件先成立。比如浙江從醫保基金的每人繳費中,劃出兩塊錢,這在發達地區可以先推行,而且具備可操作性,對于罕見病基金的籌資來源、籌資主體及機制,我覺得地方可以先試點。
我國在基金會這方面,社保基金是有法可依的,但罕見病基金的籌資來源、籌資主體及機制,現在想直接納入議事日程或納入政策制定,還為之過早,所以我覺得地方可以先試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