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唯實有意在海外生產零跑,中國車開啟反向“本土化”
唐唯實入股零跑汽車后,雙方將實踐一種全新的業務模式——“反向本地化生產”:Stellantis計劃在歐洲或北美生產零跑汽車的車型。

2023年10月,零跑汽車和Stellanis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Stellanis集團投資約15億歐元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成為后者的戰略股東,并在零跑汽車董事會獲得2個席位。同時,Stellantis和零跑汽車以51:49的股比,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資公司,注冊在荷蘭。除大中華地區以外,該合資公司獨家擁有向全球其他所有市場開展出口和銷售業務,包括在當地制造零跑汽車產品的權利。
據外媒報道,Stellantis集團正考慮在意大利米拉菲奧里工廠生產零跑品牌電動車,計劃產量為15萬輛。這一項目最早將在2026年或2027年正式投產,在這一工廠生產零跑產品是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達成的協議的一部分。該工廠目前是菲亞特500e和瑪莎拉蒂的生產基地,1月上旬,Stellantis集團宣布將解雇工廠約2250名工人,以應對汽車需求疲軟。
對此,零跑汽車方面暫未回應。
Stellantis集團CEO唐唯實在2月21日表示,Stellantis可以在歐洲、北美或其他市場制造零跑汽車的產品,因為在這些市場,它需要具有競爭力的車型來與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競爭。
同時,鑒于美國和歐洲近年來通過關稅、反補貼調查以及限制含有中國零件的電動車補貼等動作,阻礙中國電動車進入他們的市場,單純的整車出口將越來越難以滿足國內車企拓展業務的需求。
而Stellantis在全球各個主要汽車市場皆有產能布局。因此,與其出口,不如直接依靠這些產能在當地生產電動車更為直接。這有效發揮了“零跑國際”這家公司的價值,可規避各種針對性稅收和法案。對于零跑汽車而言,也滿足了它進軍海外、做大做強的戰略愿景。
對于Stellantis而言,在面對大眾、特斯拉、通用等電動化更為成功的車企時競爭力不強。而有了與零跑的合作,相當于集團旗下新增一個強大的電動車品牌,有利其快速轉型。
另一邊,為了削減制造電動汽車的成本,全球汽車制造商正在進行一場大整合。本月早些時候,Stellantis否認了關于它正在考慮與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合并的傳言。“我們的盤子太大了”,唐唯實表示:“目前還沒有正在討論中的重大交易。”
隨著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五菱等公司開啟“電比油低”的價格血戰,絕大部分海外汽車制造商甚至對如何實現“油電同價”都毫無頭緒。唐唯實認為,“只要我們不能在盈利的同時以內燃機車的價格出售電動汽車,我們就無法滿足消費者對我們的期待。”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生產一輛電動車的成本要比西方汽車制造商低30%。隨著電動汽車的定義權和定價權逐步被中國車企掌握,“任何形式的關稅保護都無濟于事”,唐唯實說。
中國汽車行業40年來的發展過程中,此前是合資公司的中方拿著海外品牌車型到中國生產,如果零跑在歐洲投產規劃落地,這應該是中國品牌的車型首次被合資公司的外方拿到海外生產,足以證明中國汽車的崛起并非自我感動。
前不久,Stellantis集團公布了2023年財報,業績亮眼,但同時該汽車制造商也提及了中國電動車給其帶來的威脅。唐唯實認為,中國是唯一可以把電動車賣到和燃油車一樣價格的國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