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到哈爾濱8600里:列車Z112的48小時和它搭載的時代細節

澎湃新聞記者 陳蕾 實習生 郭宇翔 徐安童 姜辛宜 呂月雙
2024-02-09 14:08
來源:澎湃新聞
? 澎湃人物 >
字號
這趟列車跨越山海,載滿鄉愁,也載滿期盼。澎湃新聞記者 陳思眾 龍云杰 剪輯 高爾娜 陳曦 張力克 調色 江勇 海報 趙冠群(10:22)
8600里,48小時,從海口到哈爾濱,Z112是春運里程最長的列車之一。

它是一趟綠皮火車,駛過海南、廣東、江西、安徽、山東、北京、東三省,長長的硬座和臥鋪車廂搭載了候鳥老人、打工者、北漂、上班族、學生和探親者。

這是楊萬宏在Z112擔任列車長的第7個年頭。他眼見著這些年列車和乘客的變化:提速后,列車往返全程從6天壓縮到了5天;而哈爾濱的文旅熱,也讓不少游客踏上開往東北的列車。

國新辦的發布會預計,2024年的春運,40天內大約會有90億人次出游,這個數據創歷史新高,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

這是一個真正流動起來的春節。而Z112就像是流動中國的縮影,那些來自不同省份、操著不同口音,有著不同年齡、職業、性別的人們,他們步履不停,上車又下車,帶著過去一年的喜樂愁盼,也帶著對未來的期待與心愿,奔向家鄉或異鄉。

“候鳥列車”

在秦姥姥的小外孫眼里,海比松花江大多了,一眼望不到邊。

今年寒假,12歲的外孫、6歲的外孫女跟著秦姥姥從哈爾濱去海南旅行,22天的行程,孩子們第一次見到了遼闊的海。在列車上,小外孫伸出手掌,興奮地展示自己在萬寧日月灣撿到的白色小海螺,他還撿了一些貝殼,打算給妹妹串條項鏈。

秦姥姥和她的外孫、外孫女。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思眾 龍云杰 鄭朝淵 拍攝

這些年,許多東北人去到海南旅游、置業、養老,在Z112的車廂里,常能看到一箱一箱的熱帶水果,那是東北人帶給親友嘗鮮的海南特產。

列車長楊萬宏說,每年九、十月份,不少東北老人會搭乘Z112到南方過冬,到來年三、四月份再返回,Z112也因此被稱為“候鳥列車”。

在這趟“候鳥列車”上,有兩地的遷徙,也有不變的鄉情。乘務員兼播音員白雪見過去南方養病的乘客,也見過回北方落葉歸根的老人。

打從Z112開通起,餐車主任劉鳳就在車上了。

餐車主任劉鳳。

在劉鳳看來,“時代在前進,口味也在前進”。她的餐車,現在講究色香味俱全,擺盤的餐具也愈發精致,四五年前是白盤,現在是藍花點綴的餐盤。

列車從南開到北,給乘客準備的食物也各不相同。在南方時,菜口味清淡些,比如燒鮮蘑、燒筍、香菇油菜,經過江西南昌,會加些辣,而進到東北,口味變重了,小雞粉條、紅燜肉土豆端上了餐盤。

這四五年來,劉鳳明顯感覺大家更注重養生了,點菜講究葷素搭配,還有人會專門叮囑少油少鹽。

她注意到,有些“候鳥”老人會自帶飯菜上車,有的在家煮好了餃子,上車用開水熱一下就能吃。還有人提溜著電飯鍋上車。

為了照顧老人的口味,劉鳳會把菜和飯燜的軟一點,有時候遇到乘客過生日,就給他們煮上長壽面,臥個雞蛋。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在外務工人員是搭乘Z112返鄉的主力軍之一。

2月4號夜晚,列車駛入廣東境內,硬座車廂上來不少打工者模樣的乘客。65歲的李忠誠是河南人,在廣東茂名砍甘蔗,一天工錢100元,之前他還在寧波做過建筑工,砌磚、粉刷。因為年紀漸長,建筑工的活不太能做了。

勞動者的腳步總是不停歇。兩位年近60歲的工人在三亞做建筑工,過去幾年,他們去過河南、也去過內蒙古和新疆,哪里有活干就去哪里。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李忠誠的兒子在檢察院工作,老伴幫著帶孫兒,他在外打工,每年回家幾個月,看顧莊稼。想著今年結算到了工錢,孩子還挺爭氣,他很知足。

在廣東的幾個站點上車的乘客,很多人排隊等著補票。等待的間隙,他們攀談起來,“我在20多號就開始買票了,買了半個月”、“這票為啥一搶就沒了呢?”

一個中年女性補完票從人群中擠出來,站在臥鋪車廂的連接處。她打算回沈陽,但一直買不到票,打開手機,密密麻麻都是候補未出票的記錄。

她來海南打工10年了,在工地砌磚墻,做抹灰的小工,“東北這兩年建筑活少了,不是重點開發海南嘛,所以我們來這里發展。”

列車上的乘客。

入夜了,硬座車廂的人,有人躺下來蜷著休息,有人把被子墊在地上,還有的母親讓孩子在座位上睡,自己站在一旁。

從安徽阜陽站下車后,李忠誠要再找客車去到沈丘,回在周營鄉的家。他說,自己的新年愿望是團團圓圓,歡歡喜喜。

累并打拼著

去年,Z112次列車的廣州和天津站,分別變更成了廣州白云站和北京豐臺站。列車長楊萬宏說,從北京站上車的,不少是“北漂”,也有換乘的旅客。

從北京出發的乘客梁夏書,這趟目的地是長春。去年起,他在北京開網約車,拉的多是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的乘客。

他從乘客身上感受這座城市的氣息——他們往往是在CBD的上班族,21:30到22:00下班,帶著一臉倦容上車,很少和司機聊天。

梁夏書回憶,有一位女乘客,上車不到五分鐘就開始哭,足足哭了半小時,一直到下車。她似乎在銀行工作,不知道什么原因,客戶不滿意她的工作。

“在北京,挑戰和機會并存。”列車上,另一位做互聯網運營的乘客牛爽感慨。

一位從北京豐臺站上車的年輕人,斯斯文文,臉上總掛著笑容。他從杭州出發,目的地是哈爾濱,但沒有買到后半段的票,他計劃坐到山海關站再換乘。

累,是他2023年的關鍵詞。他在杭州一所私立學校做生物老師,平時上課,周日補課,他希望明年經濟上更寬裕,“其實還是想回家,但沒有賺夠錢。”

一年到頭,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惦念的還是家里的味道。同樣從北京上車,去往哈爾濱的林麒,已經在暢想到家時的情形,“我爸一定會做一桌子菜,應該都是我想吃的。”

23歲的他剛上班一年,在車企工作。這次回家,他從深圳乘飛機到北京,再轉火車到哈爾濱,這樣算下來能比直飛節省一半的費用。今年領工資了,他想給爸媽發個紅包。

流動起來的年

人潮又回來了,這是一個流動起來的年。

楊萬宏說,今年Z112的硬座車廂超員率達到了104%,以往整理一個車廂的廢品,往返用20個1米長、半米寬的垃圾袋就夠了,現在40個都不夠。

楊萬宏今年44歲,在火車上跑了23年,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從前列車少,春運的旅客有票都擠不上車,列車員值乘也很累。現在高鐵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分擔了不少客流。

列車長楊萬宏。

如今人們的出行工具也更多元了。數據顯示,中國汽車的產銷量在2023年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據國新辦的發布會,今年春運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自駕出行成為絕對主流。

乘客梁夏書回憶,10年前的春節他搭火車,見到大家總是大包小包,現在的乘客更多是拎著旅行箱,輕便了許多。

哈爾濱客運段黨總支書記程繼東也說,過去他們希望乘客們“走得了”,現在是要“走得好”。

列車提速了,硬件也改善了。三年前,Z112次的列車員還是用票夾子補票檢票,現在一部手機就搞定了,乘客們買票也都從線下轉到了線上。

乘務員張洪亮眼見著,這些年人們的吃穿更講究了。以前上車是吃泡面饅頭,現在有自熱米飯,從前是大棉襖裹得嚴嚴實實,現在是輕便、靚麗又保暖的冬裝。

在這趟車上跑了3年,乘務員鄭瑋覺得辛苦,也時常感到暖心。比如車上有小朋友來回跑,乘務員要去提醒他們,有的孩子會突然間送來個小水果;還有一次,他在車上發燒了,有個老人給他掏自己兜里的藥。

在綠皮車里,人和人的距離似乎更近。有時相似的口音、一聲問候、一袋小吃就能迅速連結兩個素未謀面的人。

在硬座車廂的通道里,兩個年紀相仿的男生交談起來。他們一個21歲,東北人,做電商運營5年了;一個24歲,山東人,在廣東的工廠打工。 

東北男生說,他每天都在不停地選品,尋找既便宜傭金又高的東西,比如一個在淘寶上賣到20元的洗臉巾,他可以18元出售,同時還能賺到傭金。

去年,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是買了一輛7萬元的摩托車,他的手機里存著自己與摩托車的合影,戴著頭盔,很神氣的樣子。他說,未來還是想參加大學本科自考,想著學歷提升了也許更好找工作。

山東男生也想試試成人高考。他14歲就輟學了,起初被發小帶著學做燒烤,后來又輾轉不同的省份打工,去年他在廣東肇慶做線路板檢驗,一周能做上七天。忙了一年,他最盼望回家吃家鄉的豬腳,哥哥足足給他買了二十多個。

普通人的愿望有時候很簡單。Z112次列車上有對乘務員夫妻,王鐵和白雪,一個是臥鋪車廂乘務員,一個是車廂廣播員。他們在這趟列車上,跑到了十一個年頭。

王鐵和白雪夫婦。

因為工作的關系,他們春節并不都能在家過,今年,家里的兩個孩子早早就算好了,除夕一家人終于能團圓了,等著他們倆回來做好吃的。

朝著家的方向

家是中國人的情感公約數。 

戴著黑色鴨舌帽的蘭力臣和48歲的東北老鄉姜延成聊起各自的女兒,臉上浮起了笑容。

蘭力臣去年到海南做外墻保溫工,“苦的甜的人生百味都嘗過了,掙不掙錢無所謂”,他就盼著到家里,吃上老婆做的熱飯,聊聊以后的日子怎么過。

姜延成這次沒買上坐票,只能靠著列車,坐在自己做工用的桶上,旁邊擺了一雙藍拖鞋。他剛來海南工作不到半個月,做芒果裝卸工,但不適應濕熱的天氣,手上腿上都長了疹子,只能先回去。

臥鋪車廂,有不少跟著家長回東北老家的孩子。10歲的男孩李明哲自稱“社牛”,他戴著黑框眼鏡,穿梭在車廂跟同齡伙伴打招呼。

2歲那年,李明哲就跟著家人到了海南。他還沒見過雪,今年很想回東北打雪仗、堆雪人。他在列車上認識的小伙伴侯欣彤也是在南方長大,這次回老家吉林,她很期待去澡堂子泡澡。

李明哲。

跟隨父母遷居他鄉的東北第二代,還是有割舍不斷的鄉愁。16歲的男生胡城啟,五年級時就跟著母親從吉林轉到廣州讀書。南方的同學很新奇,圍著他問了許多關于東北的事。而他,很想念東北的麻辣燙和燒烤。

在長春站,一個背著雙肩包的年輕男士打算下車。他在廣東做保險,去年臺風多,保險案子也多,他在東莞、珠海、深圳來回出差,這一年比往年都忙,他已經四年沒有回家過年了。

Z112次列車上的窗花。

列車一路向北,距離終點站越來越近。有人幫孩子戴上了厚帽子,有年輕女孩在補妝。這時,響起兩個孩子稚嫩的童聲,“阿姨,我們倆的帽子都有熊耳朵”。

窗外的雪越堆越厚,太陽緩緩下墜,在北方的大地上暈出橙黃色的光。一個燙著卷發的中年女人,望著車窗外的景色,哼起“萱草花”的曲調。

“遙遙的天之涯,萱草花開放,每一朵可是我牽掛的模樣,讓它開遍我等著你回家的路上,好像我從不曾離開你的身旁”……

海報。設計師 趙冠群 

    責任編輯:黃芳
    圖片編輯:張同澤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都安| 678百家乐博彩娱乐平台| 大发888娱乐城电脑版下载 | 大发888出纳柜台 2014| 百家乐龙虎的投注法| 博九| 新宝百家乐网址| 99棋牌游戏| 新宝百家乐网址| 百家乐官网单机版游戏下载 | 大发888官方df888gfxzylc8| 24山吉凶八卦图| 永安市| 威尼斯人娱乐城lm0| 世嘉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龙虎斗网站| 水晶百家乐筹码| 百家乐官网游戏看路| 百家乐凯时娱乐平台| 百家乐官网庄闲的比例| 明升88| 大发888 打法888 大发官网 | 海立方百家乐赢钱| 南京百家乐官网赌博现场被抓 | 大发888最新网址| 木棉百家乐网络| 上海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做生意店铺缺西北角| 百家乐官网技巧赚钱| 皇冠足球比分| 菲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单跳双跳| 大发888 注册账号| 百家乐强弱走势| 真人百家乐娱乐场开户注册| 总格24名人| 百家乐最低下注| 百家乐官网游戏唯一官网网站| 天博国际| 大发888真人斗地主| 百家乐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