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閱讀世界文學?
本文節選自《讀書隨感》
赫爾曼·黑塞 著
上海三聯書店
如何閱讀世界文學
真正的教養并非是為某些目的而努力以赴的教養,它與一切以完美為目標的奮斗一樣,本身即具有意義。為增強體力、靈敏與美所下的工夫,并不見得可以使我們富裕、成名或強壯。但它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情趣與自信,讓我們覺得更快樂、更幸福,并賜予我們心靈的平和與健康,因此,單單它本身即已有所得。“教養”,亦即以精神上之圓滿為目標的努力,并不是通往某些有限目標的崎嶇道路,但卻能激勵我們,愉悅我們,擴大我們的意識范圍,增加我們生活與幸福的可能性。
所以,真正的教養一如真正的體育,是實踐,也是刺激,從任何方向出發都可達到目的,但任何地方也都不能停憩。真正的教養存在于無限世界中任一旅途上,與宇宙一起呼吸振動,在超越時間的世界中搖蕩,它的目標不是為了提高人們的能力與成就,真正的教養會幫助我們賦予生活意義,解釋過去,更以無畏的心面對未來。
在臻及此一教養的各類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究世界文學。研究世界文學可以讓我們慢慢地親近許多民族的詩人與思想家,他們在著作中遺留下極其豐富的寶藏——思想、經驗、象征、空想與理想。這條路是沒有止境的,任何人都無法走到終點。僅僅是一種偉大文化民族的文學,就沒有人能完全研究并精通它的全部寶藏,更何況全人類的整個文學。
但了解、體會優異思想家或詩人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種完成,也是幸福的體驗——不是對死知識,而是對鮮活意識與理解的體驗。盡量求多讀多識,而更重要的是自由地,依個人意志選擇我們空閑時能沉溺其中的杰作,以了悟人類所思、所求之廣闊與豐盈;對整個人類的生命與振動產生多彩的共鳴,這就是一切生活的意義,生活絕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實用的需求而已。
可是,讀書絕非只是為了使我們“心情愉快”,而是應該集中心神來讀。讀書不是要打發無聊的生活,以外在的慰藉來麻痹自己,而是幫助我們逐漸提升并充實自己的生活。
接近世界文學時的選擇,大抵因人而異,不只視讀者為此高尚欲求所花費的時間與金錢而定,也受到其他種種因素的影響:對某人來說,也許柏拉圖是他最敬仰的哲人,而荷馬是他最喜愛的詩人,柏拉圖與荷馬是一切文學的重心,他可以由他們來整理、批判其他一切事物;可是,對另一位讀者而言,他選擇的文學重心可能是另外的名字。有些人有能力體會高尚詩體的作品,同時也能領悟才華洋溢的空想游戲及生動語言構成的音樂;另一些人也許會執著于較嚴肅的知性作品。有些人特別重視自己母語的著作,甚至不看任何其他國家的作品;也有些人特別偏愛法國、希臘或俄國的作家。
此外,還有一些因素應該加以考慮,即使最博學的人,充其量也只懂得幾國語言,其他時代與民族所有的重要作品,未必會全譯成德語,何況許多文學作品根本不能翻譯。真正的抒情詩,不單有結構輕快的詩句與美麗豐富的內容,甚至語言和詩句本身都有意義,創造性語言的音樂也就是世界與生命現象躍動的象征。這樣的抒情詩,其用語往往是不能替代的,與詩人的母語相連結,而且和他特有的詩人語言有密切關系,因此,無法翻譯。
最高尚、尊貴的文學作品——想想普羅旺斯吟游詩人的詩吧——往往只有少數人能得到,能懂得。因為這些文學作品所用的語言已隨其文化而衰亡,只有依賴充滿愛心的學術研究,才能使之重現。我們德國人很幸運,能夠自由閱讀很多從外國語與死語翻譯過來的美妙而豐富的寶藏。
讀者閱讀世界文學,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先認識自己,進而認識對自己有特別作用的作品。無需依循任何模式或綱要,我們讀書必須走愛之路,而非義務之路,如果只因某書非常著名,不認識它是一種羞恥,而勉強自己去讀,實在是大錯特錯,所有的人都應該從最適合自己的地方開始閱讀、認知,并且愉悅自己。
有些人在學生時代初期,已發現自己特別偏愛美麗的詩句;也有人偏好歷史或鄉土傳奇;有人喜歡民謠;另一些人精密研究自身的情感,并借優異的知性加以解釋,他們一定都會覺得讀書是富有魅力而令人欣悅的事。
閱讀之路有數不清的方向,可以從學校課本、日歷出發,而終結于莎士比亞、歌德或孔子。他人推薦我們的作品、想讀但又引不起興趣的作品、與己意相反而無法融入其中的作品,我們都應該放棄,不必勉強、忍耐地去讀。所以,不要過分鼓勵孩子或太年輕的人專門去讀某一范圍內的書。否則,年輕人會終身厭惡精美的作品,甚至厭惡讀書。每個人都可隨心所欲去讀任一文學作品、詩歌、報道或考察,也可以從此不斷地去尋求類似的作品。
以上述種種為前提,我們可以開始閱讀了。世界文學可敬可愛的廟堂,對每個努力的人開放,量是不成問題的,我們無需驚訝于其中寶藏的豐富。有人一生中只讀過12本書,仍是真正的讀書人。也有人走馬觀花般瀏覽許多作品,對任何事物都能頭頭是道地表示意見,但這些人的努力是白費了,因為所謂教養必須以一些可被教養的事物為前提,性格與人格即屬之。如果沒有這些,如果教養沒有實體,只在虛空中進行,那么,也許可以獲得知識,但絕不能產生愛與生命。沒有愛的閱讀、沒有尊重的知識、沒有心的教養是戕傷精神的最大罪惡之一。
原標題:《如何閱讀世界文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