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北非的“白求恩大夫”:上海醫療隊跨海援摩48年

顧泳/上觀新聞
2023-12-26 14:31
浦江頭條 >
字號

遠隔萬里重洋,上海與摩洛哥,述說一段60年的深厚醫緣。

摩洛哥,漂亮的北非小國,背靠地中海,歷史上曾是法屬殖民地。上世紀聞名于世的好萊塢電影《卡薩布蘭卡》,就在這座摩洛哥歷史名城拍攝。然而,電影里的浪漫畫面終究無法替代現實中的殘酷與無奈。這一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國家,部分地區仍缺醫少藥,百姓對優質醫療資源非??释?/p>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1963年中國開啟醫療援外篇章:當年中國政府向阿爾及利亞派遣首支醫療隊,上海參與組建任務。1975年起,上海承擔向摩洛哥派遣醫療隊的任務,每批為期兩年。上海參與援外60周年的輝煌歷史中,援摩無疑成為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自上海市衛健委的數據統計:自1975年至今,48年來上海派出196批援摩醫療隊、1973名隊員,共診治門急診患者583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2萬人次,為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貢獻了卓越的上海力量。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近日走訪數位援摩醫生,聽他們講述當年在北非這片土地上踐行白求恩精神的點滴故事。

一、首批出征倍感光榮

今年83歲的張柏根教授,是1975年上海首批援摩醫療隊隊長。接受記者采訪之前,老先生剛參加完在北京召開的血管外科年會。作為我國第一位血管外科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血管外科學組創建人之一,張柏根直言:“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創建血管通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在他看來,敬畏生命、挽救生命是一位醫者一輩子的追求。

時光追溯至半個世紀前。1975年,34歲的張柏根收到組織派來的重要任務:上海將組隊前往摩洛哥開展醫療援助,由他擔任隊長。

首批援摩醫療隊合影。

“為什么要援外醫療?為什么選我?當時正處于特殊年代,我其實完全不知道。我們從小被教育聽黨話、跟黨走,外事更是無小事,直覺反應便是感到無限光榮!”

首批援摩醫療隊共有12人,張柏根所在的仁濟醫院派出兩名醫生(另一名為針灸醫生),副隊長來自瑞金醫院內科,會說一口流利法語;新華、九院、國婦嬰等均派出醫生,隨隊還有原第二醫科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翻譯人員。

根據組織要求,12人將在摩洛哥的賽達特省哈桑二世醫院援助兩年。這里,也將成為48載上海援摩的起點。

從未出過國的張柏根,感受到了被組織信任的榮耀,更明白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臨行前,醫療隊12人均注銷了上海戶口,這一現在看來義無反顧的舉動,當年在他們眼里卻稀松平常,“當時的我們都是這樣的,不管公派還是個人行為,離開上海一段時間必須注銷戶口,返滬后再重新報一下,并不感到特別驚訝?!?/p>

培訓基本外事政策后,上海首批援摩醫療隊抵達北京,與其他兩隊援外醫療隊集中出征。當時的援摩醫療隊,還創下了平均年齡最小、隊長年齡最小的紀錄。

張柏根依稀記得,北京機場候機室外,他與妻子、兩個年幼的孩子告別,顧不得多說幾句,孩子們已淚眼婆娑,“進去候機室我就顧不到你們了,作為隊長我要慰問一下其他隊員的家屬?!迸R行前,他與家人說了最后這幾句話。

此去一別,便是經年。輾轉換機后,醫療隊來到完全陌生的國度。第一站是大使館所在的首都拉巴特,與參贊充分溝通后,醫療隊馬不停蹄前往駐地——賽達特省哈桑二世醫院開啟援外醫療工作。

首批12人援摩醫療隊,就此改寫了上海援外醫療歷史。

二、一輩子忘不掉的眼神

張柏根與同仁在哈桑二世醫院前三個月的工作,異常艱苦。

他回憶:援摩醫療隊來之前,院內有一名內科醫生、一名外科醫生。內科醫生是從私人診所臨時調過來的,外科醫生在法國接受過醫療培訓,法語非常流利,態度也很傲慢??吹街袊t生到來,外科醫生一周后便撤走了,后來才得知,之前這名外科醫生不情不愿被派駐此地,而今終于有機會脫身。

還沒來得及適應當地飲食和環境,援摩醫療隊已進入“白加黑”24小時無休狀態。小到劃傷、大到開刀,但凡有任何情況,都是中國醫生上?!澳嵌稳兆犹貏e累,至今讓人記憶尤深。但回頭看來,人沒有壓力是不行的,我們開了個好頭,磨練了意志,取得了當地人信任,最終都挺了過來。”張柏根說。

三個月后,晚上突然安靜了下來,叫中國醫生上急診的頻率明顯減少。隊員們這才意識到:原來前三個月是“考察期”,上海醫生以精湛技術和過硬素質,取得了賽達特省政府、哈桑二世醫院的充分信任。此后兩年間,不少當地醫生甚至摩洛哥貴族子弟,前往駐地一睹中國醫生的精湛技藝,面對面學習醫學技術。

救治過多少當地人的性命,歲月已太久遠,張柏根記不大清了。但他告訴記者,至今難忘的,是來自阿拉伯婦女的一個眼神——

那是一名阿拉伯農村產婦,孩子生出來了,臍帶掉下來了,但胎盤還沒有出來。產婦自己將臍帶繞在大腿、拖著板車,慕名前來求診。只因為她聽說這里有中國醫生,而中國醫生是會全心全意為當地人服務的!憑借這一絲堅定的信念,產婦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我們出國前培訓的是法語,當地只有文化人說法語,老百姓通用的是阿拉伯語,彼此語言不通,但她那期盼的眼神,我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睆埌馗嬖V記者,“在這樣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屬于我的責任,這就是我不遠千里奔赴這里的使命!”在他與同事悉心醫治下,產婦最終轉危為安,康復出院。

2022年張柏根在母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70周年相關活動上,講述了當年在摩洛哥的感人片段,“患者不會給你什么報答,他們對你的期望就是最珍貴的。這就是我們接受的教育。”

時過境遷48年,張柏根沒有再踏上摩洛哥的土地。援外醫療結束后,他回國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發展,在血管外科建樹頗多,也曾擔任仁濟醫院副院長參與醫院管理。

回憶在摩洛哥的“崢嶸歲月”,他萬分感慨,“當年我們看到哈桑二世醫院開工建造五座大樓,估計現在已成了老樓。兩年時間不長不短,對我卻是意義非凡。滿頭黑發去,花著頭發回,在北非土地上我們不忘初心、以汗為泉、以夢為馬,不負韶華。”老先生同時提出自己的期許:希望現在的年輕醫生走出高樓大廈,到基層去,到困難的地方去,體驗那種眼神,那將是為醫生涯中的無價財富。

三、14年援摩找到價值

根據中摩兩國政府簽署的衛生合作議定書,上海援摩醫療隊每批任期兩年,援摩醫療隊駐點除總隊部位于首都拉巴特外,大部分醫療點在山區、沙漠附近和內陸,地理位置偏遠,且醫療隊駐點醫院人力資源匱乏。上海醫療隊的工作性質主要是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針灸醫生馬良翰的小半輩子是在摩洛哥度過的。2001年至2017年,他先后援摩7次,累計在摩洛哥工作14年,成為上海醫療援摩中的“超長待機者”。他笑說,“后來的援摩醫療隊員都把我當地陪,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帶他們去卡薩布蘭卡買點素菜、豬肉和魚,改善一下伙食?!?/p>

摩洛哥,早已是馬良翰的半個故鄉。

千禧年剛過,身為原上海港醫院醫生的馬良翰報名援摩,來到張柏根當年率隊駐扎的賽達特省。當時的他對摩洛哥沒有任何概念。年屆不惑、又逢醫院改制,他心中有個小小夢想在“發芽”——想趁著還年輕做點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就這樣,馬良翰開啟14年扎根摩洛哥之旅。在這里,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坐標。

當時上海援摩已有26年積累,中國醫生在摩洛哥地位非常崇高,儼然成為當地百姓最受歡迎的人。“婦產科、骨科、外科是摩洛哥人最需要的科室,這其中婦產科更是撐起了一大片天,中國醫生承擔了當地60-70%的新生兒接生任務。許多上一輩當地人都會自豪提及,我是中國醫生接生的!言語里的感恩,令人動容?!瘪R良翰初來乍到,將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也暗下決心,用自己擅長的針灸,在摩洛哥派上用場。

一根金針、穴位行走,來自中國的傳統醫學為不少當地百姓緩解了腰腿病痛,許多人慕名而來,只為感受神奇的東方醫療技術。兩年援摩結束后,馬良翰完成任務、順利返滬。此后一年時間里,遠方的情緣魂牽夢縈,北非回憶常浮現在腦海,這一切仿佛是靈魂的召喚。

時隔一年的2004年,他二度報名,來到穆罕默迪亞分隊,一待又是兩年。2007年馬良翰三度報名,自此堅定了目標:余下的職業生涯,就奉獻給摩洛哥的百姓。這一待,就是整整十年。

斗轉星移,世事變遷,馬良翰卻始終未曾改變。他堅持十余載,在賽達特隊兢兢業業看診,成為當地百姓熟悉的中國針灸醫生,在異國他鄉成就了自己不一樣的職業生涯。

“摩洛哥的經歷對我無比珍貴、很有意思。與其說我帶去了技術、幫助了當地百姓,不如說,我也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當醫生的價值與成就?!瘪R良翰坦誠說道。

四、薪火相傳再續前緣

60年上海援外期間,涌現了無數大愛無疆、甘于奉獻的醫者故事,一代代援摩醫療隊員將新時代白求恩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當初的援摩青年,而今已耄耋之年;薪火相傳,新一代“7080后”青年,再續前緣。

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普外科副主任沈東杰是182批沙溫分隊隊長,于2019年至2021年援摩。沙溫屬于上海援摩的八個駐點之一,當地醫療條件相對落后 。

沈東杰在為當地患者治療

處理急腹癥患者是沈東杰最主要的工作。摩洛哥飲食偏甜,當地人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等,還會增加腸梗阻、胃穿孔患病率。沈隊長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兼顧急診、手術、病房,于無影燈下挽救一個個生命。

“沙溫的條件相對艱苦,肺結核、心律失常等患者都不少,我們整支隊伍有12名隊員,重癥科、中醫科、婦產科等都非常吃重,尤以婦產科更重。來到這里就是要讓當地百姓感受到中國醫生無私的愛,讓中摩友誼更添色彩?!鄙驏|杰如是說。

曙光醫院針灸科李一婧副主任醫師,文靜而優雅,她是第190批穆罕默迪亞分隊隊長,于2020-2021期間援摩?!斑@個點中國醫生已經駐扎了36年,我們是第18批來到穆罕默迪亞的醫療隊?!庇捎诋數厝肆晳T性禱告,脊柱、腰椎等疾病高發,針灸需求量特別大,李一婧常常是上午開門診看到下午2-3點才能結束,不少摩洛哥其他大區的患者,也長途跋涉慕名前來求診。

李一婧在為當地患者理療

“中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海外傳播中醫文化,責任很重大,需要我們比國內更嚴謹、更細致?!崩钜绘赫f,從中醫搭脈到四診,如何與當地護士實現良好溝通,很考驗人。她在診療之時不忘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創新開展了“援摩醫療隊有話說”講座,宣傳中醫抗疫特長,科普“國際氣功日”等。而最讓李一婧難忘的是,因針灸治愈的當地面癱患者,特意按照中國習慣定制了一面錦旗送上門,“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醫患之情是可以跨越國界的!“

市一醫院疼痛科(北)副主任張建海,是第194批援摩洛哥中國醫療隊塞達特分隊隊長,于2021年-2023年援摩。期間他克服多重困難,高質量完成了1500例麻醉。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援摩這些年來,中摩民間情感紐帶緊密,點點滴滴令人感動。張建海團隊救治了阿拉伯孩子后隨訪,家徒四壁的房子里,主人特意拿出薄荷茶款待中國醫生。

張建海與團隊。

張建海在援摩過程中,開設多種渠道暢通信息,更好地授人以漁。他還創建分隊“巴林特小組”,舒緩隊員情緒,同時自發向當地貧困小學捐贈文具。今年秋天,摩洛哥突發地震,賽達特分隊震后組織隊員自愿獻血,充分彰顯了醫療隊大愛無疆的精神。

國有界,醫無疆。60年援外48年援摩,上海醫療隊用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架起了兩國之間的友誼橋梁。中國駐摩洛哥大使李昌林先生在會晤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羅蒙時,高度評價了上海援外醫療工作:“你們萬里奔赴,跨越山海,詮釋醫者仁心,不僅為摩洛哥人民帶來健康,更是用醫術架起中非友誼橋梁,很好地踐行了‘大國擔當’”。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聞大翔表示,援摩醫療隊員們始終牢記祖國的重托,竭盡所能服務于摩洛哥人民的健康福祉,中國故事也將在醫療隊員的接力傳承下愈發精彩。

(原題為:《北非的“白求恩大夫”》)

    責任編輯:鞠文韜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网络真人斗地主| 百家乐不能视频| 大发888大发娱乐场| 网上百家乐的技巧| 皇城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娱乐分析软件v| 鲁山县| 大发888官方体育| 仁布县| 互联网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免| 百家乐官网有无规律可循| 作弊百家乐赌具价格| 百家乐官网深圳广告| 百家乐官网优博u2bet| 连山| 博彩论坛交流中心| 一路发娱乐场| 大连娱网棋牌官网| 大发888真人娱乐场游戏平台 | 正品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博乐百家乐官网游戏| 顶尖娱乐城开户| 太阳城音乐广场| 天堂鸟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最好打法与投注| 至尊百家乐官网20130402| 百家乐官网防伪筹码套装| 鸿胜娱乐城| 维也纳国际娱乐城| 二八杠生死门| 现金娱乐城| 澳门金沙官网| 在线百家乐合作| 云鼎百家乐程序开发有限公司| 娱乐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蒙特卡罗线上娱乐| 金花娱乐城注册| 大发888娱乐城开户| 大发888真钱官网| 中国足球竞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