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主旨演講 | 儒學專家學者共話文化傳承發展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11月24日,“文化傳承發展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暨第十屆全國儒學社團聯席會議在曲阜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優秀儒學社團、儒學專家學者匯聚一堂,交流經驗、研討學術、碰撞思想。主旨演講環節,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長楊朝明,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黨組成員、教務長、教授李道湘,浙江省儒學學會名譽會長、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吳光,分別圍繞“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時代之魂”“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開創新時代儒學傳承創新的新局面”等主題進行了分享。

楊朝明認為,中華文明連綿發展五千多年,具有不斷創新的特性與品質。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就必須明體達用、體用貫通,以觀乎人文、洞察變幻的視野和高度,為傳統文化筑時代之魂,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楊朝明指出,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如果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前十年重點在于“講清楚”,以文化自知樹立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那么黨的二十大以后則是在“做扎實”上下功夫,在繼續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礎上,致力于華夏兒女心性的強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楊朝明說,中華文明最突出特點就是它的連綿不斷,如果把中華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樹,那么儒家文化就是它的主干,樹干之所以又粗又壯,是因為它的根很深很牢。他進而闡述了儒學具有人學視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以人為本,重視人本身。人都具有社會性,人的社會性是“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異于禽獸”的特性或標志,人生意義也體現在社會性上。要提升人生格局,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明德引領風尚,發揮人的理性光輝,將呈現和傳承“人之所以為人”的高貴因子,激活榮譽感,產生責任感,使之成為民族之學、國家之教。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也一定能為世界精神重建貢獻智慧。

李道湘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及其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之中”“中國式現代化最深厚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的大一統理念”三個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有五大特征,即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用事實證明了實現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國富民強始終不渝的追求,體現了中華文化民為邦本的理念,體現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協調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和合精神和理念。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
李道湘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體中國人艱難探索出來的,它植根于5000年的歷史文化傳統之中,它是中國現代化的文化根基,必須筑牢固穩;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需要繼續腳踏實地地往前推進,也需要作出理論的闡釋,更需要作出文化的闡釋,以講清楚它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也必將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這需要有人去做,全國儒學社團是一支強大的社會力量,做好儒學的全面闡釋既是厚植文化的需要,也是扎根社會基層、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更是賡續中華文脈的需要。

吳光深入解讀新時代儒學發展的方向與形態以及如何實現新時代儒學的轉化與創新。他指出,儒學發展的未來方向是面向大眾、面向現代、面向生活。
他認為,關于儒學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是與時俱進的,不同時代儒家的表述也不一樣。比如孔子講得最多也最重要的是兩個觀念,一個是仁,一個是禮。而仁是根本之道,禮是仁的制度之用,所以把孔子的核心價值觀概括為“仁本禮用”。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雖然是儒學價值觀為主導,但同時也是包容多元的。因此,吳光提出了“一道八德”之說。“一道”就是“仁”道,“八德”就是義、禮、智、信、忠、廉、和、敬。道和德的關系是體和用的關系:“道”是根本之德,是體;“德”是所得之“道”,是道體之用,道體之“仁”是最根本的,其他八德都是道的表現。
吳光表示,要實現新時代儒學的轉化與創新就要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論述。他認為,文化復興就是以思想文化創新為核心的文化復興,以“兩個結合”為標志的思想創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