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R”原則培養居民零廢棄生活習慣 | 生態文明驛站(Cs131)
【中國綠發會訊】“生態文明驛站”(Eco-civilizationSite,簡稱Eco-Site)是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面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推動可循環回收利用,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個體、團隊或機構等,給予支持和公益賦能,鼓勵和發動志愿者團隊、學校、企業、社會組織及社區等積極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體系,歡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進來。
經歷了短暫的沉淀之后,生態文明驛站體系于2023年11月迎來了新成員——張家港市塘橋鎮鄉土公益服務社。服務社現有獨立的辦公區域300平米的場地,設有環保酵素區、堆肥區(蚯蚓堆肥、博卡西堆肥、伯克利堆肥等)空中花園、生態廚房、手作木工坊。其中,服務社運用“5R”原則培養居民零廢棄生活習慣,在社區一線推動低碳消費實踐的創新經驗,成功打造“垃圾分類-廚余堆肥/酵素制作-生態種植-餐桌、生活-廚余垃圾”完美生態閉環,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和認可度。

什么是“5R”原則?即Refuse,拒絕過量消費以及一次性用品消費,以此減少碳排放;Reduce,減少你所需要的消費,配套開展廚余減量、光盤打卡活動;Reuse,重復使用消費過的物品,鼓勵青少年開展二手市集,將閑置舊物進行售賣、交換,并通過舊物活動提升居民對低碳消費議題的關注度;Recycle,回收能夠充分使用的物品,培養青少年回收再利用的意識和習慣;Rot,殘渣堆肥,通過波卡西堆肥、酵素制作、三箱式堆肥方式制作肥料和酵素原液,產出的肥料可以用作農場種植,酵素可供居民日常家居清潔,甚至做成手工皂、護膚品等。

此外,服務社瞄準綠色可持續這一目標,關注到了極具發展潛能的對象群體,舉辦了一系列富有品牌特色的活動。


(圖源:張家港市塘橋鎮鄉土公益服務社)
生態文明驛站負責人陶勇表示,加入生態文明驛站體系后,張家港市塘橋鎮鄉土公益服務社將依托現有工作基礎,在生態文明驛站體系的賦能和帶動下,不斷完善和提升綠色項目的服務能力,重點做好青少年生態環保意識的培養和提升工作,用1-2年時間推進1-2個生態文明社區、1個生態農場;每年完成生態文明課程50場次;組織開展更多于人民有教、于社會有益的全民生態文明建設公益活動,用創新知識引領發展,用生態文明建設公益之心展望未來。
1、建設生態環保文明實踐隊
以青少年大學生參與環保活動成為新時尚為契機,面向社區開展“清凈在源頭”和“青小志,你我來守護”項目,促進青少年綠色習慣養成。通過“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帶動社區居民參與。
2、打造“鄉土公益”環保品牌
以中國綠發會大學生工作委員會為支持力量,發起“鄉土生態行動”,吸引張家港在地大學生,張家港籍返鄉大學生,張家港市各中小學學生及家長和各種社會公益力量參與。協調各社區志愿者力量,分時段、分河段建立聯巡機制。
3、成立青少年生態環保教育課堂
以張家港市青年志愿者協會、環保志愿者協會、社區居民驛站為場所,不定期進行青少年環保教育。利用本地大學生社團、實踐隊,送教進社區。充分發揮線上線下各類資源作用,創新環保教育形式。
4、設立社區二手交換市場
以社區為場所,不定期開展“環保嘉年華”活動,鼓勵居民將舊物或舊書進行交換。
5、開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試點
和當地回收企業結對做好低值可回收物試點工作,結合本地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實際,建立以宣傳教育為主的示范點。通過回收流動站點擴大受眾規模,提高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率,收獲更大的公眾效益。
整理/Cherry 審/陶勇 編/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