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蘇陜考察歸來縣委書記寫下萬字報告:我們還在等政策,人家早干了

時任青海海南州委常委、共和縣委書記張峰在恰噶畜牧業有限公司調研“水培牧草”培植情況。 微信公眾號“青海黨的生活” 圖
從蘇陜考察歸來后,時任青海海南州委常委、共和縣委書記張峰寫了一篇萬字報告,談啟示,找差距。該文近日在青海省委機關刊《黨的生活》2023年第10期上刊出。
今年4月3日至9日,共和縣黨政代表團11人赴江蘇省常州市、陜西省安康市兩地,就基層治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黨的建設等重點工作進行學習考察。
“跳出共和看共和”,張峰對這四點印象最深:
“不甘人下,敢為人先”的爭先意識。兩地始終發揚“勇爭一流、恥為二手”的進取精神和競爭意識,創新敢為、擔當作為,創造出眾多全國或該省第一、唯一。
“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創新理念。如安康市緊抓“蘇陜協作”機遇,積極承接東部毛絨玩具文創產業轉移,“騰籠換鳥”“借雞下蛋”,僅用4年時間,從無企業、無訂單、無廠房、無經驗,到萬物皆可毛絨玩具,躋身全國第四大毛絨玩具生產基地,產品遠銷海外。
“小題大做、借題發揮”的開拓精神。如常州市金壇區充分挖掘茅山“山、水、茶、鹽、藥、泉、星、氣”八大自然資源及道文化,采用“移花接木”方式,圍繞一口鹽井講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有關鹽的歷史、文化、化學、礦產、宗教,以及立法、戰爭等故事,將“小”資源合成“大”資本。
“勤快嚴實、精細高效”的優良作風。兩地在基層減負和整治形式主義方面健全基層減負長效機制,實施倒查工作法,向上溯源、向下追蹤,基層干部不是在調研實情解決困難問題,就是在爭取落實項目的路上,很少忙于開會發文。
“很多事情特別是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我們還在爭論能不能干、可不可干,等政策、找依據時,人家早干在前、走在前、出了成果。” 張峰表示,思想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觀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
他總結道,蘇陜城市繁榮、鄉村靚麗、百姓富裕的背后,最關鍵是有產業支撐。相比之下,共和最大的短板在產業,最大的希望也是在產業。做優現代農牧業,做強清潔能源產業,做精全域旅游,仍是共和發展最根本的任務。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推進“四地”建設,全面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很多“不可能”就會成為“可能”,蘇陜的今天就一定是我們的明天。
談到對標蘇陜,這名青海干部認為,思想決定一切,只有思想上的“破冰”,才能帶動行動上的“突圍”。其中,要破紙上談兵思想,行求真務實之舉。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要大力弘揚實干精神,堅持少開會、開短會,開有用的會,提升會議效率質量,匯報工作、安排任務直奔主題,談具體數字、講重要舉措、說主要成效,摒棄客套話、長篇大論;要樹立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創新意識,大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站在全省全國看共和,從慣性思維中跳出來,打破唯條件論、唯資源論、唯要素論的束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向創新要增力,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高地,著力破除生產要素全靠外引的被動局面。
張峰曾任海南州委常委、貴南縣委書記等職,2021年4月任海南州委常委、共和縣委書記,同年6月被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今年9月,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公示稱,張峰擬進一步使用。之后,他跨市州出任海西州委副書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