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頻繁修改籌款金額,“輕松籌”也不能太隨意
“救救我的孩子、老公”,10月9日晚,一條“輕松籌”求助信息在岳陽人的朋友圈刷屏。不到13個小時,200萬善款即籌滿。讓人意外的是,10日上午9點,目標籌款金額卻由原先的200萬改成了500萬。不久,又改成了300萬。數額為何頻頻修改?一些網友們懷疑自己上當受騙,“利用愛心圈錢”的質疑聲再次刷屏社交網絡。(10月10日,湖南日報)
經警方調查核實,發出求助信息的網友“小陽”,其丈夫與一對子女均在10月5日的一起涉險事件中被大火嚴重燒傷。目前,3人均在醫院接受救治,截至10日仍未脫離生命危險。面對悲劇,“年輕的媽媽”含淚求助,很快就籌措到200萬的善款,可以說是災難無情人有情的真實寫照。作為旁觀者,我們同情這一家人的不幸,也感動于廣大網友的熱心腸。
但求職者在短時間內兩次修改目標籌款金額,且差額分別達到300萬和200萬,卻給事件蒙上了陰影。不僅讓當事人遭遇了巨大的輿論壓力,也可能動搖輕松籌等網絡募捐平臺的公信力,甚至有可能影響傷者的后續治療。如此反復、隨意的變更目標籌款金額,引發網友的質疑自然不奇怪。
在當地民政局以及“輕松籌”工作人員的介入下,不存在“利用愛心圈錢”得到了證實,求助者也說明了修改金額的原因,是對當下的救治費用以及后續的整容治療等費用預估不夠準確,并向愛心人士表達了歉意。官方和當事人及時回應輿論、澄清誤會,是明智之舉,但這起慈善事件中的一波三折,也有很多值得反思之處。
輕松籌等網絡募捐平臺成為很多人尋求救助的途徑,事實證明,也確實有不少人借擺脫或緩解了危急。但作為第三方平臺,對目標籌款金額缺乏足夠的監管,可以任由求助者任意調整數額,顯然存在漏洞。這種操作的存在,會給愛心人士一種錯覺,即求助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可以想籌多少說多少,而不是根據實際需要籌措善款。
雖然此次事件的當事人已被證明“清白”,但以往的案例中,的確發生過網友擔心的情況。有些求助者不僅靠著善款渡過了難關,而且利用剩余的錢實現了“發家致富”,讓不少熱心人士寒了心。
作為影響力越來越大的網絡募捐渠道,“輕松籌”等平臺應盡早堵上相關漏洞,建立更科學合理、經得起各方審視的目標籌款金額擬定、審核與修改體系。在幫助困厄者的同時,防止平臺成為別有用心者謀利的工具。否則,受損的不只是平臺的影響力,還有全社會的慈善熱情以及公益慈善活動自身的公信力,最終被牽連的還有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