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征程新奮斗|工人新村迎“新生”背后,她把規劃設計圖刻在腦中

成元一在仔細研究濱江南段規劃。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楊浦區提供
“她的腦子就像是一個GIS系統,提到楊浦哪條路、哪個地塊,她的腦海中就可以自動反映周邊地塊的規劃圖包括規劃指標,甚至只是見到楊浦區某一地塊的圖斑,她也總能第一時間識別出來?!边@是上海市楊浦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規劃管理科、綜合業務科科長成元一在同事口中的形象。
上海楊浦區是“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成元一帶領團隊長期堅持“城市屬于人民,城市發展為了人民,城市建設和治理依靠人民”的理念,積極推進規劃編制、風貌保護、城市更新、15分鐘社區生活圈等工作,為楊浦的每一寸土地描繪藍圖。
在她的汗水與足跡下,228街坊“兩萬戶”工人新村成為了“網紅”新街區,百年工業遺址有了自己的歷史建筑動態監測平臺,社區規劃師等專業力量也加入了“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打造。
讓老地方煥發新生機
今春四月,曾經的“兩萬戶”工人新村終于迎來了自己的新生。
1951年起上海決定在全市范圍內建造兩萬戶工人住宅。以滬東、滬西兩個工業區為重點,俗稱“二萬戶”,228街坊就是首批“二萬戶”小區。1952年8月全面開工,1953年9月全部竣工,解放前住在棚戶簡屋的工人終于住進了樓房,這在當時被稱作“上海工人的大喜事”。
隨著“兩萬戶”住宅群人口增加,房屋和設施越發陳舊破敗,四五戶居民合用廚衛非常不便,楊浦乃至全市的“兩萬戶”都迎來了大規模拆除。
而如今重新開發的228街坊老故事與新奮斗相融合,煙火氣與時尚潮相交織,文化性與科技感相輝映。在這里,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健身中心、全市唯一的綜合性工人新村展示館、社區食堂一應俱全,更有創寓在上海的首家門店,內含450套標準化保障性長租公寓,為楊浦區乃至全市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品質優良、價格適中、管理規范、服務優質的樂居、樂活、樂享空間。
228街坊的重生離不開成元一和其團隊成員的努力?!拔医洑v了其從三個100%完成舊改,到作為上海城市更新試點項目開展規劃調整,到整街區系統化推進項目實施,再到精細化引入功能的全過程。”成元一坦言對這塊土地的感情很深。
在成元一看來,盡管這個地塊上沒有歷史保護建筑,但全面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五十年代勞模居住的“兩萬戶”,到七八十年代的多層工人新村,再到新時代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人民住宅建設史,非常值得在規劃中保留其建筑風格特色以及曾經的工人風采,228街坊也才能稱為“70年持續的創新創業之家”。
用繡花功夫保護城市記憶
“要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這是成元一工作中一貫堅持的原則。
楊浦區有著“百年工業、百年高校、百年根脈、百年市政”四個百年的歷史底蘊,坐擁1處歷史風貌保護區,45處風貌保護街坊,22條風貌保護道路,還有眾多的優秀歷史建筑、各級文物以及需要保留的歷史建筑。
2017年前后,隨著舊改工作的迅速推進,楊浦濱江南段即將面臨全面的城市更新,新增的風貌保護要素與地區轉型是否能夠和諧統一,成為了成元一面臨的首要問題。
經過反復研究,楊浦區將36個風貌街坊作為保留城市記憶、推進城區轉型的重要契機,對濱江南段開展了總體城市設計研究工作,充分采納風貌專家的意見,延續濱江南段歷史上所形成的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格局。
在八埭頭和大橋東形成兩片以里弄風貌為主的集中地區,華忻坊、紡三里、上水工房等典型里弄風貌得以保存,在楊樹浦路以南形成以工業遺存為主的工業遺存博覽帶。
成元一也積極尋求多方合作,通過空間藝術季、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小小社區規劃師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多渠道、多平臺向公眾推介楊浦濱江的工業遺存。
同時,為進一步規范歷史建筑日常管理工作,成元一牽頭在各區中率先建立了楊浦區歷史建筑動態監測平臺,通過梳理建立了全區歷史建筑情況GIS 數據庫,將歷史建筑的具體坐落、保護等級等信息納入數據庫,并開展月度監測工作,通過技術手段對全區的歷史建筑現狀、動態變化情況進行監測。
在成元一看來,自己只是楊浦城區規劃建設系統的普通一員,很有幸參與見證了楊浦人民城市標桿區轉型蝶變的過程,也將一如既往地堅守本職工作,畫好每一筆藍圖,推動每一個項目,做好楊浦創新發展再出發的螺絲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