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114
四川上月4人被馬蜂蜇傷致死,救援大隊最多一天摘60個蜂窩
接連的馬蜂蜇人致死在四川多地發生。剛剛過去的9月,四川瀘州敘永、宜賓珙縣、南充南部三縣先后四人被馬蜂蜇傷致死,其余傷者難以統計。
高發的馬蜂傷人事件背后,一方面是夏秋正是馬蜂大量繁殖、較于活躍的季節,另一方面,是馬蜂在這些地區種群數量的大幅增長。成都商報記者從醫院接診、消防整治、胡蜂專業戶等渠道了解到,在南充、瀘州、宜賓等川東北、川南地區,馬蜂的發現數量明顯高于往年。
案例1
時間:9月24日
地點:宜賓市珙縣某廢舊回收站
被蜇40多下,男子打掃衛生被馬蜂圍攻致死
9月24日中秋節上午8點多,宜賓市珙縣某單位職工王元力(化名)利用放假時間,趕到位于縣城旁金沙灣的一處廢舊回收站,打掃準備轉讓的回收站,結果被馬蜂蜇傷,最終沒有搶救過來毒發身亡。
知情人介紹,王元力遭遇馬蜂的廢舊回收站,位于一處樹林茂密的山下,倉庫前后也有樹。王元力發現馬蜂后,為了防止被馬蜂蜇到,特別找了一床舊棉被頂在頭上。但仍然遭到了馬蜂成群圍攻,頭上被蜇了40多下。被蜇倒地后,王元力打電話給妻子求助,家人迅速將其送往醫院。
“9點左右到醫院進行搶救,情況有所緩解。”該知情人告訴記者,到了中午12點左右,親友都去吃飯,王元力病情突然加重,口鼻出血死亡,年僅48歲。
案例2
時間:9月26日
地點:南充市南部縣碧龍鄉
“奪命馬蜂”接連傷人,七旬老太不幸身亡
9月26日下午,家住南部縣碧龍鄉9村的村民羅開清,去給一塊菜地里已經冒出泥土的菜苗澆灌糞水,這塊菜地就在鄰居黃光秋家屋旁。82歲的黃光秋向成都商報記者介紹,前幾天,她在院壩邊的絲瓜架上摘絲瓜時,曾被馬蜂蜇傷。

下午3點左右,黃光秋突然聽到院壩邊傳來一陣急促的呼救聲,聽聲音能辨別出呼救的人是羅開清。黃光秋心里一驚:“肯定是被蜂子咬(蜇)了”。站在院壩邊,黃光秋看到在院子下方的小路上,羅開清正被大量馬蜂攻擊。黃光清將手里的扇子迅速遞給羅開清,開始退回院壩,期間她自己也被馬蜂多處蜇傷。
家屬對羅開清做了簡單的施救后,趕緊將其背回家通知村醫,并采取一些急救措施。但遺憾的是,半個小時后,老人家經搶救無效去世。碧龍鄉副鄉長高月先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鄉政府是9月27日才聽說馬蜂傷人的事情,隨后便組織人員穿上“防蜂服”前往村里對肇事馬蜂窩進行了清理。
馬蜂為何頻繁傷人?
專家:數量劇增,生態轉好和天氣晴好是誘因
馬蜂數量為何今年陡然增多?宜賓市敘州區胡蜂養殖專業戶洪峰介紹,前段時間持續的晴好天氣,有利于馬蜂繁殖生長,今年馬蜂數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半以上。
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研究員楊明顯是蜜蜂研究領域的專家,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野蜂種群數量的增長,跟生態環境關系密切。在川南、川東北地區,近年來森林覆蓋率不斷增加,生態環境的改善,為野蜂特別是馬蜂的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楊明顯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馬蜂攻擊性極強,往往在有人或動物碰到其巢穴時,會群起攻擊。
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瀘縣綜合應急救援大隊一天接警量最高達50起,最多一天摘除馬蜂窩60個,在完成滅火搶險救援任務和戰備執勤等工作的同時,摘除馬蜂窩已經成為該大隊的重要任務之一,廣大官兵為此忙碌不堪。
瀘縣綜合應急救援大隊宣傳辦副主任鄧玉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相比去年,今年馬蜂窩數量劇增,去年大隊共接馬蜂窩警情1590余起,今年截至9月28日,就已經接到馬蜂窩警情2725起。
如何防治馬蜂之禍?
醫生:傷重者需要血漿置換,可常備中成藥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腎病科主任助理、主治醫師胡瓊丹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馬蜂蜇傷患者的治療措施,除給予抗過敏、抗感染、局部敷藥等治療外,情況嚴重者還需要進行血漿置換。
對于被馬蜂蜇傷后的應急救治,胡瓊丹介紹,被馬蜂蜇傷后,為了減輕紅腫與痛癢癥狀,可用冰塊冰敷,或用毛巾冷敷;被蜂群嚴重蜇傷,或者被蜇者對蜂毒過敏,一定要盡快將患者送往醫院搶救。對于一些容易接觸馬蜂的高危人群,胡瓊丹介紹,可以常備一種叫季德勝蛇藥片的中成藥,價格不貴,并能緩解中毒癥狀,但嚴重者還是需要緊急送醫。
瀘縣消防部門介紹,遭遇馬蜂時,切記不要自己動手摘除,可以撥打“119”請消防隊員幫助處理。如果遭到馬蜂襲擊,正確的辦法是用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頭頸。
(原標題:馬蜂兇猛!9月份四川4人被馬蜂蜇傷致死;救援大隊:最多1天能摘除60個馬蜂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