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個渴望被認可的人,都應該先讀這本書
人的意志力是強大的,但也是有限的,當有許多人在背后支持我們時,我們會感到自己更加強大。那么,你會科學的認可和支持別人嗎?用積極的、正確的、不掃興的方式。
或許你還沒發現那些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下隱藏的攻擊性,會對另一個人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稁еС秩フJ可》只講一件事情,教會你真正的認可他人。
本文摘錄自《帶著支持去認可》
原章節名為《認可是一種溝通方式》
認可是一種溝通方式
你在生活中表達認可了嗎
有一天,一對夫婦正在討論某件事情,但很快,他們的對話開始變得激烈起來:
妻子:醫生打電話跟我說,他們拿到了我的檢查結果……
丈夫:結果如何?
妻子:他們說一切正常。第一次檢查結果顯然只是偶然現象。沒什么可擔心的。
丈夫:真的嗎?!太棒了!聽到這個消息我真高興!你一定松了一口氣……
妻子:嗯,其實,我不知道該怎么說……
丈夫:你不放心嗎?
妻子:這很難解釋,我想我有點兒……失望?這聽起來或許很怪,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或許期待著可怕的結果。我幾乎體會到那種失落感了!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傻……
丈夫:太傻了,你瘋了!你不知道你有多幸運。我們應該出去慶祝一下。
妻子:呃,我們能不能不要這樣?我真的沒什么心情……
丈夫:你這是怎么了?你太荒唐了。你不會是希望檢查結果呈陽性吧?你簡直瘋了……
可以想象,接下來,妻子很可能會繼續試著解釋自己的真實感受,丈夫則拒絕接受妻子這種怪異的想法,甚至會因為妻子的不懂感恩或未歡欣鼓舞而生氣。
如果換一種方式來展開談話呢?比如:
妻子:醫生打電話跟我說,他們拿到了我的檢查結果……
丈夫:結果如何?
妻子:他們說一切正常。第一次檢查結果顯然只是偶然現象。沒什么可擔心的。
丈夫:真的嗎?!太棒了!聽到這個消息我真高興!你一定松了一口氣……
妻子:嗯,其實,我不知道該怎么說……
丈夫:你不放心嗎?
妻子:這很難解釋,我想我有點兒……失望?這聽起來或許很怪,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或許期待著可怕的結果。我幾乎體會到那種失落感了!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傻……
丈夫:不,你不傻。你能再說明白一點兒嗎?聽到你沒事兒,我特別欣慰,但你似乎不太確定……
妻子:是的,我不知道該怎么說……也許我已經做好了檢查結果呈陽性的心理準備……
丈夫:你再仔細講講。
接下來,妻子可能會向丈夫說明自己的感受及原因;丈夫則仔細傾聽,他不是為了否定妻子的感受,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她,即使她的想法聽上去很奇怪。
后一組對話和前一組對話有什么不同呢?答案是,在后一組對話中,丈夫向妻子表達了認可。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將探討認可的力量:
認可是什么,認可不是什么,以及如何利用認可來增進人際關系、培養同理心和改善溝通
對于“認可”一詞,從概念上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可能會很微妙,也很難把握。想要理解認可是什么,要先知道認可不是什么。
在剛才的前一組對話中,丈夫的態度是不屑一顧的。通過說妻子“太傻了”“瘋了”,丈夫傳達的信息很明確:妻子的感受以及妻子本身是有問題的。事實上,當丈夫問“你這是怎么了”時,他想表達的就是妻子不該有這樣的感覺。
誠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我們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認可的本質特性。
當我們不認可某人時,我們會否認他的經歷。我們會對他進行反駁、貶損、質疑、反對或評判。我們會告訴他,他感受到的或感知到的是錯誤的,也是無濟于事且不可取的,他經歷的事情既不合乎情理,也不合乎邏輯。
有時,我們可能會表現得好像對方的感受違背了某種客觀現實一樣,并會指出他應該為此感到羞恥。總而言之,不認可就是不接受他人的本來面目。
當我們不認可某人時,可能針對的是他當下的感受、思想、言論、行為、信念、觀點或想法。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或多或少地否定他本身?!澳愕姆磻^分了”與“你太過分了”這兩種表達有著微妙的相似性。
這種不認可可能難以覺察,甚至可能會打著真正關心或試圖提供幫助的旗號出現。而事實上,不認可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態度。
例如,許多父母會告訴受驚的孩子要放寬心,沒有什么好怕的。即使父母想要提供幫助,但他們傳達給孩子的信息卻是“你就是錯了”。如果孩子在不應該感到害怕時卻感到了害怕,那說明什么呢?是不是就是“你錯了”的不認可呢?
同樣,以下這些說法聽上去輕描淡寫,傳達出的卻是不認可:
“你吃薯條時蘸蛋黃醬?真是個怪人?!?/p>
“嘿,別往心里去!”
“你因為工作壓力大而感到焦慮?那么,那些連工作都沒有的人呢?你覺得他們會怎么想?”
“冷靜點兒,你不要不講道理。”
“很多人都說他們不想要孩子,結果呢?你會改變主意的,等著瞧吧!”
盡管我們可能都曾被別人這樣說過或對他人說過這樣的話,但我們仍然很難具體指出這些話是如何傳達出不認可的。上述表達中缺少了什么呢?是什么讓這些話聽起來變味了?
我們應該把認可理解為承認和接受他人經歷的一種行為。也就是說,以認可對方為出發點來進行溝通。
認可他人并不意味著同意他人的意見或喜歡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抑或理解他們的感受;它意味著,認識到他人有權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任何事。

原標題:《每個渴望被認可的人,都應該先讀這本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