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個黃金周,去朱家角古鎮感受“超沉浸藝術季”
這個中秋國慶黃金周,一場為期11天的“超沉浸藝術季2.0”將在朱家角古鎮舉行。從9月26日開始到長假結束,整個朱家角古鎮將有委約戲劇、特邀作品、擺渡計劃、多媒體藝術裝置、沉浸式體驗工作坊等5大內容板塊、120場以上的演出和文化活動。古建筑、園林、廊橋以及禪院中,傳統水鄉古韻將和沉浸式藝術、音樂、曲藝等現代藝術將跨界碰撞。

“超沉浸制造局”是由上海文廣演藝集團(SMG LIVE)發起的沉浸式藝季節展品牌,旨在與業內成熟藝術家、新銳藝術家合作,在不同形態的空間中打造沉浸式藝術作品,探索沉浸式內容與不同業態、不同空間融合的可能性,創造一個人人皆可沉浸、萬象皆可沉浸的新宇宙。去年在上生·新所首次舉辦,10天內帶來93場沉浸式演出。今年,“超沉浸制造局”再度升級,和古鎮朱家角聯手,創新性地打造出一個沉浸體驗文化的新場域。
有“上海第一大鎮”之稱的朱家角,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鄉古鎮,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一直都是上海市民節假日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今年,“超沉浸制造局”來到朱家角,地圖更大、場景更多、玩法也更多樣。
以極致東方美學舞臺著稱的舞蹈藝術家趙梁,將集結上海、北京頂級舞者、藝術家,在禪院、古宅中,創造兩部沉浸大戲《神人暢》《茶之幻》。
特邀作品演出則請到了多位業內重磅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包括實景園林昆曲《牡丹亭》、國風樂團自得琴社新民樂演奏會《秋聲賦》、當代藝術家馬良“藝奇客”團隊的裝置花車巡游、實驗影像藝術家雷磊氣模作品《刺猬頭》、多媒體藝術家溶YUNG的互動藝術裝置等,囊括了曲藝、音樂、巡游等多種藝術形式。
而多媒體藝術裝置板塊,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攜手科技藝術機構“雷電所”以及青年藝術家打造出5大多媒體藝術裝置。通過VR、AR以及互動裝置,構筑出一個奇幻的“上載世界”,游客們將跟隨這些裝置打卡現實奇觀,迷失于虛擬和現實的交界口。
在沉浸式體驗工作坊板塊,則設置了花花補丁計劃、膠帶粘粘自畫像、涂涂抹抹色粉石板畫不同形式的workshop,邀請游客成為沉浸的創造者,并帶走屬于自己的藝術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藝術季“擺渡計劃”,集中展現17多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它們形式多樣,類型涵蓋了沉浸式舞蹈、音樂、聲音、戲劇等,其中不乏國內外戲劇節受邀劇目與超沉浸制造局2022爆款劇目。他們根據朱家角的獨特地形、氣質,挖掘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將沉浸式內容植入到豐富的文化場景中,用創意和互動賦予古鎮水鄉全新想象。
環境式聲音劇場《錯錯錯》用聲音構建世界、舞劇《PERSONALLERY II》用沉浸式展現國標舞的魅力、療愈詩戲劇《知音》通過音聲共振和調頻調動觀眾情緒、沉浸式昆曲《三女·牡丹亭》在江南園林實景中將傳統戲劇融入現代戲劇……游客既能戴著耳機就能從游船視角打開全新世界,也能在草坪、廊橋、郵局等各種奇妙場景中邂逅氣質各異的故事,還將通過各種互動得以鏈接入一個似真似幻的平行空間。
從去年的“創世紀計劃”到今年的“擺渡計劃”,“超沉浸”藝術季通過扶持計劃,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孵化、展示和傳播的平臺,其影響力和聚集力日漸增強,并逐步形成一個培育沉浸式內容的“小生態”。

“第一屆‘超沉浸’我們做到了沉浸式與城市建筑的融合,今年的2.0版我們做到了沉浸式與古鎮的融合。”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說,“超沉浸”不僅是一個藝術季,更是一個產業平臺。它讓沉浸式藝術走出劇場空間,來到各種開放空間,比如商業、街道,甚至傳統文化古鎮。這個平臺不僅僅是匯聚了很多年輕的藝術家在這個平臺當中有新的突破和創新,也是為了沉浸式藝術在都市文旅發展中的更多可能,同時為上海文旅開拓了一個新產品。
在馬晨騁看來,以前很多人來朱家角古鎮這樣的地方游玩,可能就是白天的打卡,但因為這個藝術季,很多觀眾也許就會留下過夜更多感受這個古鎮。而對于上海的文旅來說,不僅僅有《不眠之夜》這樣的都市戲劇體驗,也不僅僅是大劇院文化廣場這樣的殿堂級的劇場,也有這樣古鎮和沉浸式藝術結合的產品和場景。
與此同時,在古鎮里孵化定制藝術作品,對于藝術家而言也是更大的挑戰。馬晨騁介紹,如果說第一屆在咖啡館、書店、街道上去做一些沉浸式藝術作品可能還是沒那么難,那這一次在具有百年歷史的古鎮小街和歷史建筑里創作新作品,確是很大的挑戰,但把傳統古鎮和當代藝術結合,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未來我們也希望朱家角成為一個孵化基地,能夠讓更多的藝術家能夠來到上海,來到古鎮,在這里創造出更多有意思的作品,從而走向全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