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家上海共議重度哮喘診療:確診難度大,早診早治很重要
·“如果發現自己有呼吸道過敏性因素,或體檢時發現自己的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或者出現經常在夜間猛烈咳嗽、走路氣喘等現象,請立刻到醫院就醫,接受嗜酸性粒細胞檢測、肺功能檢測等全面檢查。”
“在我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見過非常多令我印象深刻的病患,我見證了重度哮喘治療的發展,也跟很多患者成了朋友。”9月23日,山東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董亮教授在上海舉辦的重度哮喘高峰論壇上說道。
本次高峰論壇由中國醫師協會會報《醫師報》主辦,董亮、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沈華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張旻等呼吸領域和哮喘學組權威專家與會。
董亮在現場回憶道:“我還是住院醫師的時候,碰到一位長期使用激素治療的哮喘患者,激素副作用導致其患上骨質疏松,一次意外讓這名患者股骨頸骨折,長達數月無法行走。”董亮介紹,此案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只能使用激素治療這一單一療法,患者備受痛苦,醫生也束手無策。
“后來,當我成為一名教授并在門診工作時,我接觸到更多類似的患者。他們的情況各不相同。有的患者覺得自己病情控制得不錯,加之長期使用激素會有副作用,會自己停藥,哮喘復發后往往病情會加重,這時口服或靜脈注射皮質激素就非常重要。進入21世紀后,針對重度哮喘的治療方法逐漸增多。一些患有重度哮喘的患者對傳統治療方法不敏感,為了滿足這一需求,生物制劑(如抗IgE抗體和抗IL-5/IL-4抗體)被開發,用于特定類型的重度哮喘患者,尤其是過敏性哮喘或嗜酸性粒細胞哮喘。”董亮說。

董亮在現場發言。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不斷升級的治療
沈華浩說:“中國現在有4500萬哮喘成人患者,20歲以下應該還有1600萬左右,加上咳嗽變異性哮喘等不典型哮喘,至少有6000萬以上哮喘患者。”其中約7%為重度哮喘患者。
據董亮介紹,現在的重度哮喘診斷標準主要基于全球哮喘防治創意推薦的階梯治療方案。具體分為五個級別:第一級:低劑量吸入皮質激素。第二級:中低劑量吸入皮質激素。第三級:中劑量吸入皮質激素。第四級:中高劑量吸入皮質激素加長效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LABA)。第五級:高劑量吸入皮質激素加強LABA,治療強度逐漸增強。
根據中國對重度哮喘的定義,如果患者接受了第四級或第五級的治療,依然無法控制病情,或雖然哮喘癥狀得到控制,但在降級治療時病情仍然失去控制,這被稱為“重度哮喘”。
哮喘的臨床表現為呼吸急促、面色發白等,董亮強調,中國的哮喘治療經過了幾個階段的發展,如今看來激素有很多副作用,但曾經它的出現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在上世紀60年代左右,規范的哮喘治療體系還未形成,“當時哪里都能看哮喘,你可以去醫院打點滴,也可以社區里隨便找大夫,甚至可以到鄉村去求所謂的祖傳秘方。”董亮說,這種不成體系的治療耽誤了很多患者。激素在哮喘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因為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都有皮質激素受體,所以口服激素也會引發全身性副作用,包括肥胖、骨質疏松、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為了減少副作用,醫學界開始嘗試吸入激素治療。
吸入激素的劑量遠遠小于口服激素,董亮舉例:口服氫化可的松一片含有5毫克(相當于5000微克)激素,而吸入用量一次僅為160微克,一天兩次用量只有320微克,不到口服的1/10。吸入藥物進入肺后,在體內的生物利用度非常低,通常僅為2%~5%,對身體影響較小。然而,吸入糖皮質激素(ICS)雖然具有重要意義,但不能完全擴張平滑肌或迅速緩解哮喘發作。
之后,長效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LABA)與ICS聯合吸入的雙聯療法,以及吸入糖皮質激素(ICS)、LABA、長效抗膽堿藥物(LAMA)三聯療法組成了目前較為常用的治療手段,這些創新療法顯著提高了哮喘控制效果。
但依然有部分重度哮喘患者的病情無法得到穩定控制,對此,醫學上研發出生物制劑。據張旻介紹,嗜酸性粒細胞在哮喘患者的氣道高反應性、氣道重塑的病理改變中起重要作用,是導致哮喘,特別是重度哮喘的重要誘因。某些生物制劑可以減少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這對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型哮喘患者特別重要。
生物制劑解決了一些吸入激素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依從性問題。很多患者有病恥感,他會覺得當眾吸藥有點不好意思,也容易忘記隨身帶藥。有些愛美的患者害怕長期服用激素會長胖。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嚴重的哮喘急性發作對重度哮喘患者來說是致命的。”張旻說,生物制劑可以很大程度提升藥物依從性,一方面,它服用頻率比激素低;另一方面,配合生物制劑治療,可以降低激素用量,減少激素副作用,同時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減少急性發作頻率。幾位專家強調,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一樣,目前還沒有能根治哮喘的藥物。
早診早治很重要
會議現場,張旻特別強調了早診斷的重要性。她介紹,數據顯示,目前的哮喘診斷率不到30%。哮喘確診是一件較為復雜的事,需要經過一系列詳細的肺功能檢查。在哮喘早發期,最簡單的肺功能篩查難以查出病情,還需要刺激或擴張支氣管,觀察肺功能的響應程度,同時監測小氣道功能,并輔以嗜酸性粒細胞檢測,才可能準確判斷病情。哮喘患者三個月內發生過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大于等于150/μl,可以將其判定為嗜酸性粒細胞為主的哮喘臨床表型,也可以成為評估抗炎治療是否有效的指標之一。

張旻在現場發言。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沈華浩表示,肺功能損傷類疾病的特點是“肺功能先行,癥狀后行”,即很多患者的肺功能已經受損,只是沒有癥狀表現,“有些患者的耐受力很強,他以為忍忍就好了,其實病情已經很嚴重了。”
如今得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逐漸增多,大眾患哮喘的可能性也在提高,“現在很多患者都是因為其他呼吸道疾病來就醫,我們通過觀察其臨床癥狀,輔以設備檢測,才確診病人得了哮喘。”張旻說道:“希望媒體能幫我們呼吁,如果發現自己有呼吸道過敏性因素,或體檢時發現自己的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或者出現經常在夜間猛烈咳嗽、走路氣喘等現象,請立刻到醫院就醫,接受嗜酸性粒細胞檢測、肺功能檢測等全面檢查。”
哮喘很難根除,只能通過早診早治控制疾病。據張旻介紹,哮喘有易發性,隨著發育成熟,很多兒童患者的發病次數會逐漸減少,但“就像一個易怒的人,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刺激,再次暴躁”,只要存在高危因素,哮喘就有可能再次惡化。
在會議現場,專家們強調,對哮喘患者,一定要確定呼吸道過敏因素,同時注意減少過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等合并癥的發生,比如盡量減少飲用辛辣、生冷的食物,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同時切記按時服藥,“我經常跟病人說,你不是按天、按月算服藥周期,要按年算,一定要長期堅持服藥。我還常說一句話:飯可以不吃,吸的藥不能不用。一頓飯不吃關系不大,一頓藥不吃,萬一哪天不小心遇到過敏原,加之合并癥,就很容易導致哮喘發作。”沈華浩說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