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現場|退役儀式上的易建聯,很不“易建聯”
球迷印象里,易建聯更多時候是惜字如金和不茍言笑,但退役儀式上的他,說了很久,也笑了很多。
9月15日,易建聯最后一次以運動員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15分鐘的退役演講中,易建聯幾度哽咽,但當說完所有的“感謝”,他露出的是自己最燦爛的笑容。
退役儀式上的易建聯,用一種很不“易建聯”的方式揮手告別,告別球迷,也告別了身為球員的自己。

退役儀式上的易建聯顯得非常放松。
松弛感
退役儀式,或許是易建聯這輩子話說得最多的一次。就連演講環節的尾聲,他自己也調侃:“今天這份是我念過最長的感謝稿,終于念完了。”
類似的調侃,幾乎貫穿了整個退役儀式。
從杜鋒的“硬一點”,到王仕鵬的“絕殺斯洛文尼亞”,從巴特爾的“西游伏魔篇”,到張博的“感謝你到來”,易建聯用許多的梗串起了到場的每一位隊友,以至于這段演講被球迷稱為“脫口秀”。
不只是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就連互動環節也閃爍著幽默。
談到對青少年球員的建議時,易建聯強調:“想打職業籃球,有熱愛就夠了,要喜歡到‘遍體鱗傷’。”緊接著跟上一句:“是吧張博?”
幽默背后,是易建聯少有的松弛感。類似的松弛感,上一次出現是在竇驍的祝福視頻里。
那段祝福視頻里,易建聯坐在椅子上,一本正經地說著一大段祝福,但內容卻愈發離譜。直到鏡頭拉遠,才發現他被綁在椅子上,“這樣可以了吧,能把繩子解開嗎?”
談到那個創意時,易建聯給出的答案是:“朋友想的點子,感覺這個不會太干,也不會太尬(就嘗試了),搞點氣氛嘛。”
球迷眼中的易建聯,大多時候都是不茍言笑,就連他自己都說:“采訪我應該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畢竟我是出了名的不愛說話。”
但回憶過往,初出茅廬的易建聯似乎并不全是沉默。
廣東廣播電視臺記者關辛曾寫下這樣一個細節:2002-03賽季他首次跟隊,登上球隊大巴的瞬間找不到座位,坐在最后一排的小隊員咧嘴大笑,熱情地揮著手,拍了拍他旁邊的位置:“來來來,坐這里啊!”
那個小隊員,就是菜鳥賽季的易建聯。
或許,鏡頭外的易建聯比大家想象中的更有趣,只是他太容易成為焦點,才逐漸收起了最開始的那份松弛。

中國男籃四大中鋒同框。
黃金年代
退役儀式上,中國四大中鋒組成“移動長城”站在一起,姚明把中間位置讓給易建聯,王治郅則主動摟住了兩旁的巴特爾和易建聯,隨后巴特爾貼心地為王治郅理了理西服。
大家站定后,易建聯露出了整個退役儀式過程中最燦爛的笑容。按照他的說法,站在三位老大哥身邊,“很久沒有感覺自己這么年輕過了。”
那是屬于中國籃球的黃金年代,也是易建聯的“來時路”。
姚明回憶道:“2003年亞錦賽,我在健身房里練力量,教練問我聽過那個叫易建聯的小孩嗎?我說有啊。教練說,那個孩子身體素質特別好,將來有機會超過你。聽到這話我跟教練說,再給我加20公斤杠鈴!”
易建聯追上甚至超越姚明,是彼時球迷最樸素的期望。就像易建聯所說:“以前很多人都希望我能追上你,甚至超過你,21年了,我試過各種方法,用盡各種手段,最終也就只是停留在了2米13。”
雖然易建聯表達的方式很幽默,但試過各種方法,用盡各種手段卻是現實。
2013年接受楊瀾采訪,被問及是否介意被拿來和姚明比較時,易建聯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他整個的表現,他發揮的水平,他整個職業生涯的成績,我都比不了。他是很成功的籃球運動員,而我還在努力。”
這段采訪發生在姚明退役兩年后,也是易建聯闖蕩NBA五年后選擇回國的第一個賽季。十年后再回首,易建聯也承認,“年輕時的自己一直很較勁。”
但較勁的背后,是中國擁有“移動長城”三大中鋒的黃金年代。
彼時的所有人都相信,這只是中國籃球的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易建聯,更多的姚明。只是現實給出的回應是,易建聯也只此一人。
當巴特爾、王治郅、易建聯和姚明同框,同時以退役球員身份站在一起時,那是屬于中國籃球一個時代的終章。

易建聯說自己不會離開籃球事業。
“我不會離開籃球”
易建聯退役儀式上,姚明致詞的最后一句話是:“經過那么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們聽過很多下一個某某某,最終阿聯成為了最真實的自己。這是每一代人都必須走的路。祝賀阿聯,這是一段偉大的旅途。”
當聽到姚明說出“最真實的自己”時,坐在臺下的易建聯先是微微低頭,隨后抬起頭抿了抿嘴。
身為球員的易建聯,用了21年的職業生涯“尋找到自己的路”,當他離開賽場進入人生下半場,也早已踏上另一條“尋路之旅”。
當被問到退役之后的打算時,阿聯回答道:“投身青訓是我在未來的打算,2011年我和伙伴們一起創辦了薪火陣營,從剛開始的青少年培訓慢慢發展成青少年賽事,我們將會一直圍繞青少年去做籃球事業。我希望能在自己的領域中做出更多的貢獻,幫助更多喜歡籃球的青少年。”
“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打更多的比賽,想打職業籃球,有熱愛就夠了。我對籃球的喜歡是“遍體鱗傷”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堅持。”
勉勵后輩時,易建聯提到了挫敗二字:“回顧整個職業生涯,我經歷的挫敗是不少的。我覺得每一次挫敗,都是需要經歷和成長的環節,我們應該正視挫敗,并轉化為自己努力的動力。我依然相信,中國男籃一定會走出低谷,希望年輕人有目標、要努力,承載著老前輩的精神,展望未來。”
正如姚明所說:“移動長城是一塊一塊磚組成的,和高度沒有關系,每個人都可以是這一塊磚。(阿聯的)籃球生涯結束了,但籃球事業還可以繼續,希望阿聯向著這條路走下去。”
而易建聯的總結言簡意賅:“我不會離開籃球,我也離不開籃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