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大會址”日記|75歲阿婆第十次參觀:每次都有新收獲
【編者按】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9月19日,星期三,晴。
一大早,75歲阿婆金佩珍和老伴張志林就來到上海虹口區江灣鎮車站居委會,和其他居民代表一道,踏上前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瞻仰之旅。
上午9時,紀念館甫一開放,老兩口就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進入館內參觀。金佩珍前段時間腿部動了手術,行動不方便,得借助拐杖支撐著行走,她和老伴胸前都佩戴著鮮紅的黨徽,為了更方便她參觀,老伴在一旁幫她拿著黑色單肩包。和其他游客相比,金佩珍參觀得很慢,在有講解員的地方,她還會停下腳步,站在人群最外層側身傾聽。

對于拄拐參觀的理由,金佩珍回答得很簡潔,“因為黨支部組織我們參加一大會址,我是一個黨員,所以也應該參加這次的活動。”
事實上,這是金佩珍第十次參觀中共一大會址。但這次參觀,她發現館內布置有了很大變化。“設計和設施更加引人注目,各方面的擺列更加明朗,我也更容易了解黨成立的歷史。” 她說。
參加一大會議的13名黨員由原來的蠟像換成雕像、館內鋪設了電梯、新增了3D顯示屏、擺放了鮮花……她說這些都是新的變化。她感嘆道:“黨的成立非常艱難,沒有這些革命先烈,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金佩珍1966年入黨,有著52年黨齡的老黨員。當年響應黨的知識青年下鄉的號召,她從上海下鄉到江西新余鋼鐵廠工作。她擔任鋼鐵廠中學的老師,她的老伴當時在鋼鐵廠負責黨群工作。退休后老兩口一同回到上海,平日里他們經常參加一些居委會的活動。
“偶爾我們會做居委會的志愿者,之前也參與了兩次全國性的經濟大普查、人口調查、戶口調查、健康調查。”金佩珍說,近兩年她的腳關節出現了炎癥,2018年5月份開刀換了關節,現在還在恢復過程中。
“今天是我第十次來,我感覺每次來都有新的收獲,新的感動!”瞻仰結束,金佩珍和老伴兩人還不忘在紀念館內合影留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