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美協會員入會改革新嘗試:申報人業績條件首次啟用積分制

2018年,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美協)扎實推進落實深化改革的一年。在此背景下,中國美協完成了會員入會細則的最新修訂。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美協制定了最初的會員入會條例,雖然一直有調整,但整體體例沿用56年之久。2005年,中國美協首次以入會條例為藍本,制定了入會細則。該細則使用的13年間,雖每年有所微調,但均未有實質性變動。直到2018年8月23日,中國美協官方發布了最新修訂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入會細則(以下簡稱《入會細則》)。
眾所周知,“中國美協會員”雖不是職稱,但對美術從業群體而言,卻始終是一項最基本的權威認證。
那么,中國美協69年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次《入會細則》修訂,究竟有何亮點?對美術從業者及行業發展的意義是什么?就修訂所引發的廣泛的業內關注,《中國美術報》專訪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里,請他從官方角度為業界做權威解讀。
《中國美術報》:請介紹下最新修訂的《入會細則》有何創新之舉。
徐里:最新《入會細則》的重要轉變即申報人業績條件首次啟用積分制。就操作性而言,積分制實行后,申請人自己就可以明確計算出自己的業績條件是否滿足入會所需的9分制,也利于申報人、中國美協和公眾三方更直觀地認識到申報人的優長與短板。可以說,積分制借助更為科學合理的量化計算,為專注于藝術創作及美術事業發展的藝術家與從業人員提供了更多入會的可能性。
因為,根據最新《入會細則》,除了保留以往對申請人的要求外,還增加了許多其他的加分項,如:在省、市以上重要場所裝置,且在美術界產生良好影響的壁畫、城市雕塑作品;在各省市區舉辦的大型綜合性展覽獲得最高獎;從事裝置、影像、行為以及其他當代藝術形式創作的人員,參加國際、國內知名藝術展等情況,均可獲取相應的積分。
此次修改細則的時候還特別關注到了合作作品。以往所有的合作作品不分排名先后都是算半次資格,但是,新的《入會細則》根據合作作品的排名順序給予不同的分值,并將署名第五位(含)以后的作者不計分,主要是為了鼓勵原創、鼓勵獨立創作,也有效避免作品“掛名”參展的現象。
尤其最新《入會細則》對于參與入會相關展覽但沒能達到展覽規定的入會資格的畫家,也有加分。例如,按照原細則規定,經評選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與入會相關展覽,必須要進入前50名或60名,在此名次之外的入選不能計入入會資格??赡芎芏嘧髡叻浅S霉Γ脒x相關展覽10次,卻因排名問題仍然不具備一次有效記錄。但其實能夠入選國家級的美術展覽已屬不易,因此,通過積分的制度考核會更加合理。只要能夠入選與入會相關的美術展覽,即使沒有獲獎或取得靠前的名次,也可積一分。即入選9次與入會相關的美術展覽與在全國美展上獲得一次金獎一樣具有申報入會的資格,這是較為突出的亮點。
《中國美術報》:坦白說,希望成為美協會員的藝術家固然很多,但以往對于美協會員的質疑卻一直存在,尤以“申請過程不夠透明、可能有‘暗箱操作’現象”一說最具代表性。對此,如何回應?請結合最新《入會細則》修訂的初衷,談下您的理解。
徐里:修訂《入會細則》,初衷是為了推進落實中國美協深化改革,在習近平新時代文藝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通過我們的改革,更好地服務美協會員。為了能讓美術從業者真正感受到中國美協在改革探索方面的努力,最新修訂的《入會細則》從多方面入手,嚴厲杜絕了其中任何環節所涉及的權力問題、人情問題。
希望公眾可以知曉,網上申報是目前唯一的入會申報途徑。申請人登錄中國美協官網申報平臺自行申報,改變了過去各省、市、自治區美協初審及推薦后,由中國美協最終審核批準的自下而上的兩級審批程序。并且,初審通過后,申報人的申報材料將全數進入中國美協官網申報公示平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此外,初審公示期間,如有對申報人通過初審的原因提出質疑,初審單位須作出相應解釋;如有人對申報人申報材料的真偽、抄襲、侵權等現象投訴并提供相關證據,無一例外,中國美協將調查并作出相應處理,包括取消當次申報資格,通知申報人所在初審單位備案,并在中國美協官網及微信平臺公示,即使條件合格,也須延遲三年申報。情節特別惡劣,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將終身不得申報。
所以,當前美協會員的申報、審批程序完全透明化,任何個人在會員入會問題上都做不了手腳,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這些舉措,全面解決了過去由于會員入會申報、審批程序的非公開化帶來的失信弊端,這也是中國美協直面外界對會員入會申請、審批程序質疑的體現。
《中國美術報》:有論者曾指出,“美協會員熱”居高不下,而在美協體系中,卻出現了一些平庸畫家,也有部分藝術家原有的創作水平不錯,但或許因為常年待在體制里,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越來越弱。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徐里:平庸與不平庸是一個相對概念。某一個歷史時期,能成為大師的美術從業者本來就是極少數,而水平相當的才是大多數。如果入了美協會員,就要求大家都是天才、都是大師,反而不符合藝術規律。雖然對創作者而言,只有在藝術技巧、表現形式、內容格調等方面體現出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水準才可成為美協會員,但入會并不等于他們成為大師,這只是一個相對的標準,是他們藝術生涯中的第一道門檻。社會公眾與行業內都應該對“美協會員”抱有客觀的認識。
至于“常年待在體制里,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越來越弱”的觀點,更是一種個人化而非普遍性的問題。新中國成立至今,現當代美術史上令人敬佩的前輩藝術家很少有哪一位不是美協會員,他們的經典作品可以直接說明所謂“體制”是否影響了他們的藝術成就。甚至對于“美協會員熱”,我認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畫家就是要有目標。一定程度上,入選會員就說明藝術家的創作得到了基本的認可。中國美協近70年的發展過程中,在全國龐大的美術領域內,美協會員也只有團體會員32個,個人會員約1.7萬人次,這足以說明美協會員的學術價值還是相當高的。
對美術家來說,創作活動不是屬于某個時期的,而是終身的。即美協會員的身份并不是一個藝術家要達到的終點,反而是個起點。對于渴望突破自己的藝術家而言,中國美協所提供的恰恰是幫助他們去實現這種突破的平臺。
《中國美術報》:您剛才提到中國美協為會員提供發展平臺,從最新《入會細則》中也可以看出,中國美協在對會員的挖掘、培養及有效管理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請問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徐里:中國美術家協會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引領,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創作導向。我們主張藝術家到生活當中去,從生活中汲取靈感,而不是閉門造車,表現自己狹隘生存空間里的“小生活”。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藝術家需要記錄并影響這個時代,比如表現重大的歷史事件及人物。我們主辦諸多主旋律的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就是為了給歷史留下一些經典,畢竟藝術家及藝術作品是需要經過歷史檢驗的。
因此,中國美協除每年定期組織會員深入生活、采風創作,還與全國有條件的各地方創作中心或基地簽約,并不向簽約掛牌的創作中心或基地收費,只是要求根據創作中心或基地的具體規模,每年免費接待一定量美協會員采風寫生,讓他們把經費花在會員接待上。
此外,中國美協為會員提供海外研修機會,組織會員培訓,專門拿出經費,培養少數民族、老少邊窮地區的年輕藝術家和長期在基層為美術事業服務的美術工作者,對他們入會有政策上的傾斜。僅2016—2017年,中國美協就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和一系列關于文藝的論述為主題,共計舉辦會員培訓班25期,面對面培訓會員5387人,同時對未參加培訓研討的會員進行核實,郵寄了培訓教材,確保每一位中國美協會員都得以接受培訓。中國美協每年還組織評獎辦節、成果展示、理論研討、出版宣傳、文藝志愿服務、對外交流和權益保護等各項工作,旨在努力成為廣大美術工作者的溫馨之家。
在會員管理方面,中國美協專設會員工作處,出版《美術家通訊》聯系會員。
今年,為深化中國美協的改革,實現中國美協對美術從業者的全覆蓋,中國美術家協會新文藝群體(組織)展覽與推廣中心和中國美術家協會青少年美術展覽與推廣中心相繼成立,并陸續開展學術活動,為體制外的優秀藝術家免費辦展覽、出畫冊,并致力于青少年美育的推廣。
(原題為《積分制:中國美協會員入會改革的新嘗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