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生開學典禮上,華科新聞學院院長回應張雪峰言論
9月1日晚間,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院長張明新在學院2023年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主題是“新聞傳播學的價值和底色”。

張明新提到,今年高考時節,正值填報志愿之時,一位名叫張雪峰的“考研名師”在直播中表示,要把理科590分報考新聞的考生“打暈”,并提出“讀新聞學專業難找工作”。他的言論將新聞傳播教育推到社會的前臺,引發公眾的熱議。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但憑著個體經驗,我們能夠感受到,張雪峰的觀點影響到了很多考生在填報新聞傳播學專業的選擇。這讓我們需要面對和思考許多關于新聞傳播學高等教育的話題,重新認識處于技術革命和時代巨變下的新聞傳播學的定位、價值與特色。這會讓我們思考許多問題,比如:讀大學與就業的關系是什么?我們該如何認識新聞傳播學?我們該如何讀好新聞傳播學專業?
“讀大學絕不僅僅只是為了找一份工作,我相信諸位都同意這個觀點。”張明新表示,如果只是為了找一份工作,在高度信息化的當今社會,即使不讀大學依然可以達成這個目標。參加一些職業技術培訓,甚至有可能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都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相對于一個具體的工作崗位而言,人生是漫長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對專業的長久熱愛和持續的努力付出。
“現在,我們經常會聽到一種聲音,新聞傳媒業的前景不好了,讀大學要避開新聞傳播學專業。事實果真如此嗎?”在張明新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他表示,新聞傳播類專業的覆蓋面非常寬廣,對應著社會許多領域的崗位。以本科層次為例,新聞傳播學涵蓋10個不同類型的專業,包括: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編輯出版、數字出版、國際新聞傳播、時尚傳播、會展。許多新聞傳播學院還將本屬于藝術學門類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等專業納入進來。這些專業在許多領域,如企業、政府機關、文化機構、商業部門等,都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和競爭力。
“更為重要的是,新聞傳播,或者從更廣的意義上講,信息傳播是當今社會系統運行的基礎性架構。”他認為,當今時代,人類社會的運行高度復雜,社會分工高度精細,信息傳播是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關乎社會系統的有序運轉。沒有通暢的信息傳播,社會各個子系統就無法有效的整合,各個群體就不能展開充分的對話,各個國家就無法實現積極的文化交往。新聞傳播具有前所未有的開放性,通過連接社會的各個系統、各類組織、各種群體甚至個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效能。
談到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學習時,張明新指出,新聞傳播活動具有很強的公益色彩,關乎社會的公共利益,對于從業者有著天然的人格和德性要求。不論新聞傳播的載體或形態為何,比如一篇新聞稿、一本書、一個廣告文案、一個游戲產品、一個短視頻、一部影片,雖然具有市場化的考量,但從根本上說,它們都是精神文化產品,不能過多地以個人和市場利益為導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一直以來都是新聞從業者的理想。正是這種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文情懷,激勵著一代代新聞傳播學子進入主流媒體,用新聞人的感受、思考、表達和行動,推動社會進步,促進國家發展。
他還提到,新聞傳播類專業的應用性很強,但并不意味著專業學習主要在于業務技能;恰恰相反,更需要應用技能之外的價值觀和知識底座。做好新聞傳播工作的表層邏輯,是信息搜索和采集能力、溝通對話能力與融合表達能力;但深層次的邏輯,是正確的價值觀、縝密的邏輯思維和廣博的知識基礎。
在今天的大學校園里,“內卷”似乎是無法避開的話題。張明新在致辭中建議,新聞傳播常常追求時間效率,但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習,需要靜水深流般的從容與舒緩。人生的成長不是在匆忙中快速打卡,不是在競爭中相互消耗,而是一個如河水般流淌的自然而然的過程,甚至有時候,過程本身就是目的。希望各位不要將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閑暇、放空和留白的時光,有時比緊張的學習更有價值。
張明新先后在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攻讀并獲得工學學士、管理學學士、文學碩士(傳播學)、文學博士(新聞學)學位,曾在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4-2007)、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7-2012)任教,歷任助教(2004)、講師(2006)、副教授(2009)、教授(2014)。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