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現代主義漫步”系列公共實踐|第四站:仲夏夜的馬戲城

UCCA與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攜手呈現“現代主義漫步: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館藏展”,旨在通過近百件藝術珍品對6位20世紀現代藝術巨匠:巴勃羅·畢加索(1881–1973)、保羅·克利(1879–1940)、亨利·馬蒂斯(1869–1954)、阿爾伯托·賈科梅蒂(1901–1966)、保羅·塞尚(1839–1906)、喬治·布拉克(1882–1963)的創作歷程與思想演變的展現,使公眾猶如置身于20世紀現代藝術歷史之中徜徉漫步,從中體味與感悟現代主義的多元性與變革。展期內,UCCA公共實踐部圍繞展覽所涉及的歷史、文化、社會等議題策劃系列公共實踐項目。
在這場現代主義漫步的第四站,上海UCCA Edge將繼續組織三場公共實踐活動,分別為對話、“聾聽”互動體驗工作坊和影像藝術交流,與大家相約“仲夏夜的馬戲城”。
對話|人生如戲,笑看美丑:現代主義的小丑美學
仲夏的周末由一場關于“小丑”的對話開啟,自19世紀以來,馬戲團中的小丑形象就成為藝術家熱衷描繪的主題,或用以自況,或托之諷世。虛幻與寫實、瘋癲與智慧、卑微與靈知,交織成畫布上的斑斕異色。“現代主義漫步”展覽中呈現了多幅以馬戲團表演與小丑形象為主題的繪畫作品。本次對話將以畢加索與保羅·克利筆下的小丑與馬戲團圖像為主軸,我們邀請復旦大學德文系教授李雙志老師作為主講嘉賓,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候選人夏天一起揭開簾幕,探視現代主義的美學妙趣。
關于對話嘉賓
李雙志
復旦大學德文系教授,曾就讀于北京大學、柏林自由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研究興趣為德語現當代文學、德國現代美學思潮與中德文學關系。著有《弗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流離失所者的美學抗爭》,并譯有詩集《所有的橋都孤獨》《風景中的少年》、小說《比利時的哀愁》《荒原狼》等。
夏天
夏天,寫作者、策展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候選人。目前研究興趣包括:實用主義哲學傳統與美國藝術史(以約翰·杜威與羅伯特·勞申伯格為中心)、跨媒介的波普視覺文化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合譯著作:《波普的遠征:1930-1995年間的藝術、音樂與設計》(托馬斯·克洛,江蘇鳳凰藝術出版社,待出)。曾為《藝術世界》(ArtReview China)、Art-Ba-Ba、Ocula與Longlati基金會撰寫評論文章。
“聾聽”互動體驗工作坊
我們正在招募聾人手語導覽員和零基礎手語學員!
UCCA Edge致力于向更廣泛的公眾開放,包括希望學習手語、改進無障礙設施的人群。在“現代主義漫步”大展期間,公共實踐組特別邀請聾人藝術家胡曉姝來設計、組織一場聾聽互動體驗工作坊。
在這場工作坊中,我們誠摯邀請八位聽人和八位聾人加入,基于“現代主義漫步”展覽之中來自馬蒂斯、畢加索、保羅·克利等藝術大師的代表作品,幫助零基礎的聽人學習簡單手語,并與聾人手語導覽員聯合制作無障礙的“手語導覽”視頻。活動將提供中國手語翻譯。
工作坊結束后參與者將有機會錄制手語導覽視頻,視頻將在UCCA官方社交媒體平臺發布。
參與活動前,請您準備好以下工具:
1. 黑色上衣;
2.手機或平板電腦。
工作坊流程:
16:30-16:45 介紹工作坊主題
16:45-17:30 基礎手語教學與互動游戲
17:30-18:30 進行解讀練習并錄制視頻
關于工作坊嘉賓
胡曉姝
出生于上海,現工作生活于上海。聾人藝術家,持續通過演講、工作坊等活動向社會介紹多元的聾聽融合文化。曾分別就讀于上海市青年聾人技術學校、上海市應用技術大學,并于2008年獲得奧地利維也納國立藝術大學的藝術碩士學位。多年來致力于創造更友好、包容的無障礙環境,以多國手語知識和豐富的翻譯經驗向更廣泛的人群介紹手語翻譯,為聾人與社會架起溝通橋梁。
胡曉姝也是一位舞者、劇場演員,具有超過15年劇場工作經驗,并出任多種現場演出的手語翻譯。表演作品有電影《Kafka, Kiffer and Chaoten》《Unerh?rt》《Passion for music X Alice》(雷諾汽車廣告片)、舞臺劇《午夜電影》(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手語風暴》(維也納Brut劇院)、《Gandymed in love》(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困惑的妻子》(維也納Kosmos劇院)、《小紅帽》《灰姑娘》《膜》(維也納Odeon劇院,歐洲多地巡演),并擔任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的國際手語表演者。
她曾在2018年和2019年獲得藝術、文化和體育類“她的能力獎”(Her Ability Award)提名,并被Unusual Verse列入改變世界的第32位杰出聾人女性新發現名單。
影像藝術交流丨《畢加索的背叛》
仲夏之夜,UCCA Edge聯合米蓋爾·德·塞萬提斯圖書館、北京塞萬提斯學院共同呈現喜劇影像《畢加索的背叛》。影片基于史實改編,以不同的角度切入藝術家早年經歷,講述了收藏于法國盧浮宮的名作《蒙娜麗莎》于1911年失竊前后發生的故事,在幽默與戲謔的劇情中,探索畢加索于巴黎生活時期與文藝界友人之間的一段軼事。
影片信息:
《畢加索的背叛》
La Banda Picasso
導演:費爾南多·科洛莫
編劇:費爾南多·科洛莫
類型:喜劇 / 犯罪
制作:Fernando Colomo Producciones Cinematográficas S.L. , FilmTeam
主演:伊格納西奧·馬特奧斯、皮埃爾·貝內茲特、路易斯·莫諾特
片長:101分鐘
國別:西班牙
年份:2012
費爾南多·科洛莫 (導演、編劇)
Fernando Colomo Gómez (Director, Screenwriter)
1946年出生于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他是一位導演、編劇、演員、制作人和建筑設計師。他的第一部電影《紙老虎》(Tigres de pape, 1977)在圣塞瓦斯蒂安電影節首映,由此帶來了一種關注社會和政治變化的新喜劇類型, 并被譽稱為“馬德里喜劇之父”(Comedia madrile?a)。他所執導上映的著名影片有《快活日子》(La vida alegre, 1987)、《去南方購物》(Bajarse al moro, 1989)、《被偷走的時光》(Los a?os bárbaros, 1998)、《西班牙戀曲》(Al sur de Granada, 2003)、《畢加索的背叛》(La Banda Picasso, 2012)、《拉島博尼塔》(La Isla Bonita, 2015)等。
活動詳情與報名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pQYwEpkIiT-yqWpLj7hnw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